随着近期国内各项经济数据的持续走弱,银行业出现了罕见的“钱荒”现象,再加上A股市场的跌跌不休,业界期盼高层救市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决策层的按兵不动让人们的宽松预期落了空。有专家指出,高层绝不应坐视经济持续下滑和货币市场的钱荒于不顾,而该重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予以应对。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更是委婉表示,目前发生的不是“钱荒”,而是“心慌”。他期望央行给出更清晰、稳定的政策预期。
一边是中国经济似乎要进入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要求救市的呼声不绝于耳。另一边新一届政府却宁愿经济继续下滑,也不愿再走原来剌激经济增长的老路,誓将经济结构调整进行到底。英国投行巴克莱资本把新一届政府的“克强经济学”概括为“不剌激、去杠杆和结构改革”,于是很多学者提出疑问:难道“克强经济学”就是通缩经济学吗?如果这种通缩经济持续下去的话,中国经济很可能很快步入“险途”。
中国经济面临的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所以靠货币、财政政策剌激只能加重危机,就算新一届政府再启动一次像2008年那样的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和10万亿信贷扩张,也只能给积重难返的中国经济带来短暂的复苏,但过不了多久更可怕的危机又将重归。显然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增长瓶颈的时候。对此,“克强经济学”的答案是,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和制度升级来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所以“克强经济学”不是通缩经济学,而是结构经济学。那么为啥说新一届政府目前面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双用尽的尴尬局面呢?
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成为过去式
很多人希望央行现在最好大幅降准降息,但是中国货币市场所谓的“钱荒”并非由于“缺钱”,而是信贷资源的错配,大量的银行信贷不是停留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就是流向房地产业、地方融资平台、国企和央企,而民营经济却得不到信贷资金的支持,造成了信贷资源的浪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截至2013年5月底,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余额为104万亿元,是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强,为美国的1.5倍多。按照M2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现在全球的平均水平值大约是129%或者是1.29,而中国的这一比值在2008年之前为1.5,2009年达到1.78,2010-2011年为1.81,2012年年底为1.88,现在约为2。
以上数据足以显示,当前中国不仅不缺钱,而且还有货币超发之嫌,所以“克强经济学”意在通过市场的手段,更好的盘活存量资金,引导其流向民营经济领域,而不是再向市场增加新的流动性。这些年来,中国货币超发现象如此严重,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以政府投资和房地产业为主,而忽略了消费的启动,但是靠投资这种增长方式虽然能短期带动GDP的增长,留下的后遗症,如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资产泡沫横行、通胀预期上升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政府再用印钞票的办法来维持经济增长会最终导致执政基础发生动摇,无论从经济转型的角度,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逐步降低货币增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空间
有人认为,靠信贷扩张的确负作用极大,那么是否可以启动“积极财政政策”来缓解短期经济下滑的动能呢?笔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用空间也很窄。今年4月份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称,目前,全国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预计超过20万亿,结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地方债融资渠道,即使按利率较低,成本较小的银行贷款来计算,全国性地方债仅一年利息支出就高达1.2万亿(按一年期货款利率6%)。而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收支情况》数据测算,2012年实际使用土地出让收益接近6000亿元。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即使拿买地财政的净收入全部用于偿还债务恐怕连利息都不够支付。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地方政府大肆举债,透支未来搞投资,只会使其资产负债表更加恶化,最后步欧债危机的后尘。
所以,再让各级地方政府透支未来,大肆举债搞投资,根本没有出路。新一届政府的“克强经济学”强调,通过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的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同时,推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推进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笔者认为,“克强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结构经济学”,它绝不再用短期的政府投资来拖延经济下滑的进程,而是在忍受短期的“阵痛”的情况下,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快速将中国经济带入可持续增长的轨道。
由于上届政府部门在2008年搞投资大跃进和信贷大扩张,造成目前经济即便处于调整周期内,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运行空间也基本耗光。在这种情况下,新一届政府的“克强经济学”已不再竭力迟滞短期经济的下滑,而是立足于“简政放权”、“管住政府,放开市场”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中国经济改革红利逐步得以释放,从而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当然这会遭遇利益集团的阻挠和掣肘,改革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不管怎样,“克强经济学”并非是通缩经济学,而是“结构经济学”,是力图将中国畸型的经济结构调整过来,而唯有如此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走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