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sql事务之一:MySQL数据库事务隔离级别(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及锁的实现原理


    一、数据库隔离级别

    数据库隔离级别有四种,应用《高性能mysql》一书中的说明:

     

    然后说说修改事务隔离级别的方法:

    1.全局修改,修改mysql.ini配置文件,在最后加上

    1 #可选参数有:READ-UNCOMMITTED, READ-COMMITTED, REPEATABLE-READ, SERIALIZABLE.
    2 [mysqld]
    3 transaction-isolation = REPEATABLE-READ

    这里全局默认是REPEATABLE-READ,其实MySQL本来默认也是这个级别

    2.对当前session修改,在登录mysql客户端后,执行命令:

    要记住mysql有一个autocommit参数,默认是on,他的作用是每一条单 独的查询都是一个事务,并且自动开始,自动提交(执行完以后就自动结束了,如果你要适用select for update,而不手动调用 start transaction,这个for update的行锁机制等于没用,因为行锁在自动提交后就释放了),所以事务隔离级别和锁机制即使你不显式调用start transaction,这种机制在单独的一条查询语句中也是适用的,分析锁的运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再来说说锁机制:
    共享锁:由读表操作加上的锁,加锁后其他用户只能获取该表或行的共享锁,不能获取排它锁,也就是说只能读不能写

    排它锁:由写表操作加上的锁,加锁后其他用户不能获取该表或行的任何锁,典型是mysql事务中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Id = 1 for update;

    执行完这句以后

      1)当其他事务想要获取共享锁,比如事务隔离级别为SERIALIZABLE的事务,执行

      select * from user;

       将会被挂起,因为SERIALIZABLE的select语句需要获取共享锁

      2)当其他事务执行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Id = 1 for update;

      update user set userAge = 100 where userId = 1; 

      也会被挂起,因为for update会获取这一行数据的排它锁,需要等到前一个事务释放该排它锁才可以继续进行

    锁的范围:

    行锁: 对某行记录加上锁

    表锁: 对整个表加上锁

    这样组合起来就有,行级共享锁,表级共享锁,行级排他锁,表级排他锁

    mysql提供了3种事务型存储引擎,InnDB、NDB Cluster和Falcon。详细介绍见MySQL存储引擎比较

    一个事务执行的任何过程中都可以获得锁,但是只有事务提交或回滚的时候才释放这些锁。这些都是隐式锁定,也可以显式锁定,InnoDB支持显式锁定,例如: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加共享锁)

    SELECT .....FOR UPDATE(加排他锁)

    下面来说说不同的事务隔离级别的实例效果,例子使用InnoDB,开启两个客户端A,B,在A中修改事务隔离级别,在B中开启事务并修改数据,然后在A中的事务查看B的事务修改效果:

    1.READ-UNCOMMITTED(读取未提交内容)级别

      1)A修改事务级别并开始事务,对user表做一次查询

       

      2)B更新一条记录

       

      3)此时B事务还未提交,A在事务内做一次查询,发现查询结果已经改变

       

      4)B进行事务回滚

       

      5)A再做一次查询,查询结果又变回去了

       

      6)A表对user表数据进行修改

       

      7)B表重新开始事务后,对user表记录进行修改,修改被挂起,直至超时,但是对另一条数据的修改成功,说明A的修改对user表的数据行加行共享锁(因为可以使用select)

       

      可以看出READ-UNCOMMITTED隔离级别,当两个事务同时进行时,即使事务没有提交,所做的修改也会对事务内的查询做出影响,这种级别显然很不安全。但是在表对某行进行修改时,会对该行加上行共享锁

    2. READ-COMMITTED(读取提交内容)

      1)设置A的事务隔离级别,并进入事务做一次查询

       

      2)B开始事务,并对记录进行修改

       

      3)A再对user表进行查询,发现记录没有受到影响

       

      4)B提交事务

       

      5)A再对user表查询,发现记录被修改

       

      6)A对user表进行修改

       

      7)B重新开始事务,并对user表同一条进行修改,发现修改被挂起,直到超时,但对另一条记录修改,却是成功,说明A的修改对user表加上了行共享锁(因为可以select)

       

       

      READ-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只有在事务提交后,才会对另一个事务产生影响,并且在对表进行修改时,会对表数据行加上行共享锁

    3. REPEATABLE-READ(可重读)

      1)A设置事务隔离级别,进入事务后查询一次

       

      2)B开始事务,并对user表进行修改

       

      3)A查看user表数据,数据未发生改变

       

      4)B提交事务

       

      5)A再进行一次查询,结果还是没有变化

       

      6)A提交事务后,再查看结果,结果已经更新

       

      7)A重新开始事务,并对user表进行修改

       

       

      8)B表重新开始事务,并对user表进行修改,修改被挂起,直到超时,对另一条记录修改却成功,说明A对表进行修改时加了行共享锁(可以select)

       

       

      REPEATABLE-READ事务隔离级别,当两个事务同时进行时,其中一个事务修改数据对另一个事务不会造成影响,即使修改的事务已经提交也不会对另一个事务造成影响。

      在事务中对某条记录修改,会对记录加上行共享锁,直到事务结束才会释放。

    4.SERIERLIZED(可串行化)

      1)修改A的事务隔离级别,并作一次查询

       

      2)B对表进行查询,正常得出结果,可知对user表的查询是可以进行的

       

      3)B开始事务,并对记录做修改,因为A事务未提交,所以B的修改处于等待状态,等待A事务结束,最后超时,说明A在对user表做查询操作后,对表加上了共享锁

       

      SERIALIZABLE事务隔离级别最严厉,在进行查询时就会对表或行加上共享锁,其他事务对该表将只能进行读操作,而不能进行写操作。

    二:  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 多版本并发控制

    MVCC的实现,是通过保存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快照来实现的. 

    InnoDB的MVCC是通过在每行记录后面保存2个隐藏的列来实现的,一列保存了行的创建时间,一列保存了行的过期时间(或删除时间).但它们都存储的是系统版本号。

    MVCC最大的作用是:实现了非阻塞的读操作,写操作也只锁定了必要的行。

    MYSQL的MVCC 只在 read committed  和 repeatable read  2个隔离级别下工作。

    在MVCC的机制下,mysql InnoDB(默认隔离级别-第3个级别的可重读)的增删改查变成了如下模式:

    SELECT:  
    1, InnoDB只查找版本早于当前事务版本的数据行(行的系统版本号小于等于事务的系统版本号)
    2, 行的删除号要么未定义,要么大于当前事务版本号,这样可以确保事务读取到的行,在事务开始之前未被删除.

    INSERT:
    InnoDB 为新插入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做为行版本号。

    DELETE: 
    INNODB 为删除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删除标识。


    UPDATE:
    InnoDB 为插入的每一行新记录,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版本号,同时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到原来的行作为行删除标识.

    注意:  上面的读取方式只在InnoDB默认隔离级别下工作,其它的隔离级别会有很大的差异,稍后会看到.

    三, InnoDB锁.

    InnoDB的锁大致分为:

    3.1 行锁

    支持并发高,带来最大的锁开销. 在存储引擎层实现,服务器感知不到

    3.2 表锁

    服务器会为诸如: ALTER Table 之类的语句使用表锁,忽略存储引擎的锁机制

    但锁的类型又分为:

    (1). 共享锁(S Lock) , 允许事务读取一行数据

    (2). 排他锁(X Lock),允许事务删除或更新一行数据.

    3.3 意向锁

    InnoDB还实现了一种锁,叫意向锁(Intention Lock).意向锁是将锁定的对象分为多个层次.

    意向锁的类型分为:

    (1). 意向共享锁(IS Lock) 

    (2). 意向排他锁(IX Lock)

    比如:  需要对页上的记录加X锁,那么需要分别对 数据库A,表,页 上加意向锁IX,最后对记录r上加X锁.

    一旦对数据库A,表,页上加IX锁失败,则阻塞.

    四: 一致性非锁定读(consistent nonlocking read) 

    4.1 不加锁的读.

    是InnoDB存储引擎下的读取数据的方式( read committed  和 repeatable read).

    一致性非锁定读,我的理解是它的读取方式是把: 事务隔离级别,MVCC,InnoDB锁结合起来运用到实现 Mysql读的一种方式.

    我们前面提到,mysql读取数据的方式是读MVCC下的快照数据.

    具体来说, 读取mysql数据库时,如果读取的行正在执行DELETE,UPDATE等操作,这时,读取操作不会因此去等待行上的X锁释放,相反,InnoDB会读取行的一个快照数据.

    这样利用MVCC,InnoDB实现了非阻塞读的实现.极大的提高了数据库的并发性.

    但在不同的事务隔离级别下读取的数据的方式也不一样: 

    (1).  在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下: 

    一致性非锁定读总是读取被锁定行的最新一份快照数据.  产生了不可重复读的问题.

    (2).  在repeatable read 事务隔离级别下:

     一致性非锁定读总是读取事务开始时的行数据版本.  解决不可重复读的问题

    4.2 一致性锁定读

    还有一种读的方式叫:  一致性锁定读(加锁的读).

    1). select .... for update. 加X锁

    2).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加S锁

    五: InnoDB 锁的算法

    5.1  Record Lock: 但个行记录的锁

    5.2  GAP Lock: 间隙锁,锁定一个范围,但不包含记录本身.

    5.3  Next-Key Lock: Gap Lock+Record Lock 锁定一个范围并锁定记录本身.

    上面所说的锁定的对象均为: 索引记录. 如果InnoDB存储引擎在建立的时候没有设置任何一个索引,那么这时,InnoDB存储引擎会使用隐式的主键进行锁定.

    当查询的索引含有唯一属性时,InnoDB存储引擎会对Next-Key Lock进行优化,降级为Record Lock.

    下面的2句话是InnoDB在不同隔离级别下产生"不可重复读" 和 "幻读" 和解决它 的根本原因: 

    InnoDB存储引擎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repeatable read)下,采用的是 Next-Key Locking的方式来加锁.

    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下采用的是: Record Lock 的方式来加锁.

    下面我们来看下 Next-key lock的具体实现:

    默认存储引擎下, 比如表A 上的id字段有索引abc, 并且id有 3,8,12,20这几个值,那么该索引可能被Next-key locking区间为:

    (负无穷,3)

    [3,8)

    [8,12),

    [12,20),

    [20,正无穷)

    当事务T1锁定了 [8,12),[12,20)这2个区间时,当插入15时,上面的区间变成:

    [8,12),[12,15),[15,20). 

    但查询索引含有唯一属性时,Next-Key Lock 降级为 Record Lock,仅锁住索引本身. 

    好,现在表A的id值变成了: 3,8,12,15,20

    如果执行下列语句: 

    select * from A where id>16 for update. 

    InnoDB会对(16,正无穷) 加锁,

    但在 read committed的事务隔离级别下,因为采用Record Lock,只会锁定20这个值.

    如果在此时另外一个事务T2,插入了22这个值,此时,  read committed 隔离级别下就会产生"幻读"的问题.

    但在InnoDB默认存储引擎下的Next-key Lock 模式下,22是插入是会被阻塞的,直到事务T1提交后,释放X锁,才能提交22这值.这样,InnoDB就这样解决了幻读的问题.

    现在,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在不同的事务隔离级别下,mysql InnoDB是如何实现解决 "不可重复读" 和 “幻读” 的问题了吧.

    六: 总结: 

    1, InnoDB用MVCC来实现非阻塞的读操作,不同隔离级别下,MVCC通过读取不同版本的数据来解决"不可重复读" 的问题.

    2, InnoDB的默认隔离级别解决2个问题,"不可重复读" 和 "幻读", oracle需要在串行读中解决"幻读"问题. InnoDB的实现方式和一般隔离级别的定义不一致.

    3, InnoDB的默认隔离级别采用Next-key Lock(间隙锁) 来解决幻读问题. 而 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采用Record锁,因此会产生"幻读"问题.

    4, InnoDB的存储引擎不存在锁升级的问题(太多的行锁升级为表锁),来降低锁的开销. 因为不是根据记录来产生行锁的,根据页对锁进行管理.

     

  • 相关阅读:
    matplotlib-形状
    matplotlib-区域填充
    C++文件操作
    画数学公式
    文字
    画注释
    Doubango简介-sip
    boost的asio接收单路大数据量udp包的方法
    Boost.Asio基本原理(CSDN也有Markdown了,好开森)
    boot asio 非阻塞同步编程---非阻塞的accept和receiv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uanxz/p/389070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