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
通过比较运算符我们知道,当比较数据大小、是否相等时,可以直接用>
、<
、==
、!=
、>=
、<=
来操作
但是,有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比大小还有:并且
、或者
、不
举个例子:
- 成年
并且
女性 - 本科生
或者
研究生 不
是18周岁以下学生
为了能够实现并且
、或者
、不
,Python提供了逻辑运算符
and
实现并且
的功能or
实现或者
的功能not
实现不
的功能
并且
、或者
、不
是为了大家好理解,我给它们起的名字,但是专业术语中把它们称之为:与
、或
、非
二、逻辑运算符
1. 逻辑运算符有哪些
and
实现与
的功能,通俗的说就是并且
一般的用法:两边都为True
,结果才为True
例如
100 > 50 and 90 < 200 # 100 > 50结果为True 90 < 200结果为True,就相当于 True and True 所以最后结果是True
or
实现或
的功能,通俗的说就是或者
一般的用法:两边只要有一个True
,结果就为True
例如
100 > 50 and 90 > 200 # 100 > 50结果为True 90 > 200结果为False,就相当于 True or False 所以最后结果是True
not
实现非
的功能,通俗的说就是不
一般的用法:之前结果为True
,那么not True
就是False
,如果之前是False
,那么not False
就是True
例如
not (100 > 50) # 结果为False,本来100>50的结果是True,但前面加了not就相当于反义,所以最后结果为False not (100 < 50) # 结果为True, 本来100<50的结果是False, 但前面加了not其反义的作用,所以最后结果是True
2. 逻辑运算符与比较运算符一起使用
demo的中文意思:示例, 开发中经常说demo一词
demo1
需求:怎样实现的用户名与密码同时都相同呢?
参考代码如下:
name = input("请输入用户名:") # 获取用户名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密码:") # 获取密码 print("用户名和密码相同吗?") print(name == "dong4716138@163.com" and password == "123456") # 输出用户名与密码是否相同
demo2
需求:怎样实现老板或者领导就能开门呢?
参考代码如下:
role = "老板" # 定义角色变量,存储职位 print("能开门吗?") print(role == "老板" or role == "领导") # 输出结果
demo3
需求:怎样实现不小于18岁的判断呢?
参考代码如下:
age = 20 print("大于18岁吗?") print(age > 18) # 方式一:直接用比较运算符 print(not(age <= 18)) # 方式二:用了比较运算符与逻辑运算符
demo4
需求:年龄在18~50之间的女性
参考代码:
age = 20 gender = "女性" print("符合要求吗?") print(18<=age<=50 and gender == "女性") # 方式1:简单的写法 print(age >= 18 and age <= 50 and gender == "女性") # 方式2:一般的写法
demo5
需求:年龄在18~50之间的女性或者18~60岁之间的男性
参考代码如下:
age = 20 gender = "男性" print("符合要求吗?") print((18<=age<=50 and gender == "女性") or (18<=age<=60 and gender == "男性"))
三、特殊情况下的逻辑运算符
我们一般用逻辑运算符时,左右两边的结果是True
或者False
,最后得到一个True
或者False
但,有时逻辑运算符的左右两边不是True
或者False
,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小心一点
1. and
看下面的示例,猜猜看,结果是多少
print(100 and 200) # 输出什么呢? print(100 and 100>50) # 输出什么呢? print(0 and 200) # 输出什么呢? print(0 and 100>50) # 输出什么呢?
运行结果:
200 True 0 0
为什么呢?
答:想要搞懂这个问题,需要有2点
第1点:
Python中是有布尔类型的也就是True
和False
用True
表示真
用False
表示假
,而在一些其它编程语言中没有,例如C语言中是没有布尔类型的,因此C语言为了能够表示出真
、假
,就发明了一个规定,只要数字不是0
无论是正数还是负数 统统表示真
,只要是0
就表示假
。
后来,虽然Python发明了True
和False
,但它依然保留了C语言中的这种开发者都已经习以为常的习惯,所以Python中也用
- 非0表示
真
- 0表示
假
第2点:
我们知道and
实现的是两边都是True
最后结果才是True
,否则是False
,但是它有个隐藏的功能,
如果左边的表达式不是True
那么右边根本不会执行,且将左侧的值当做最后结果
如果左边的表达式是True
那么右边才会执行,且将右侧的值当做最后的结果
之所以有这个隐藏的功能是因为:and
是与
的功能,既然左侧已经为假
了,也就没有必要看右边了,结果一定是假
,只不过此时把左侧的结果当做最后结果而已
根据上述2点来看
print(100 and 200)
,因为100不是0 所以and
左边为真
,接下来执行右边,此时将200当做最后的结果
print(100 and 100>50)
,因为100不是0 所以为真
,执行右边 100>50
且将它的结果当做最后的结果,所以最后为True
print(0 and 200)
,因为and
左侧为0 所以为假
,不会执行右边,且将左边的结果当做最后结果,所以最后为0
print(0 and 100>50)
,原因与上一条一样,结果为0
2. or
有了前面and
的额外经验,我们再看or
时就简单多了
or
的特殊规则如下:
- 如果左边为
真
,那么就把左边的值当做最后的结果 - 如果左右为
假
,那么就把右边的值当做最后的结果
or
之所以有这样功能是因为:or
是或
的功能,既然左侧已经为真
了,也就没有必要看右边了,结果一定是真
,只不过此时把左侧的结果当做最后结果而已
来试试看,掌握了没有
print(100 or 200) # 输出什么呢? print(100 or 100>50) # 输出什么呢? print(0 or 200) # 输出什么呢? print(0 or 100>50) # 输出什么呢?
运行结果如下:
100 100 200 True
原因不用我说了吧,如果真的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我觉得你有必要把上面的知识好好再看一遍,只有知道为什么才是真的会了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