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7 冬奥会中的机器人


    1、智慧餐厅中的机器人
    在餐饮服务方面,通过对餐厅进行智慧化改造,机器替代人成为服务的主力军,在节省人力、减少人与人之间交叉接触、保障24小时提供服务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防疫成本和疫情传播几率。智慧餐厅中用到的机器人有炒菜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混沌、水饺机器人,汉堡、意面机器人,咖啡、调酒机器人等等
    其中,炒菜机器人通过学习“师傅们”的烹饪配料、灶上动作和火候把控,再由程序员将其标准化转为代码录入到机器人的程序中,炒菜机器人就能一丝不苟的将这些录入的美味佳肴制作出来,且味道、火候、菜品的色泽基本上都很接近大师们的手艺了。

    图片

    西式机器人大厨,能够制作出各种汉堡、意式肉酱意面等西餐,还有一个机器臂就可以操控数个炸锅的炸薯条、鸡块机器人。
    现场人员只需坐在餐桌旁扫码点单即可,届时完成后会有提示,可以去窗口处自己拿取,也可以静坐在餐桌旁,等待送餐机器人通过云轨将饭菜送到手中。
    送餐机器人会智能识别人的位置,并优化路线最短时间到达,接着放下缆绳,像“电梯”一样从空中缓缓降落,最终把饭菜送到客人的手中。

    图片


    2、机器人水下传递冬奥火炬
    这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机器人间的水下火炬传递,展现了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的理念和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愿景。这两款机器人的外形、样貌以及神态,由来自南开大学的薛义教授团队设计完成。
    从外观上看很像一颗冰壶,它手持燃烧着的火炬,沿冰壶赛道旋转滑入冰洞口。与此同时,水下机器人也做好了准备,它的机械臂紧紧握住火炬,不断向水陆两栖机器人靠近,并在 10 秒钟内准确接过火种,完成了传递。

    两栖机器人下水前会自主补氧,然后在水下之后,就可以直接依赖氧气进行燃烧,火炬燃烧器也是采用了专门的设计,通过物理结构和气动特性对火焰进行保护,防止水对火炬火焰的破坏。也就是进行了“水火”相容的局面,由于采取了“隔开”模式,相当于是“水并没有真的与火直接接触到”,所以,火就可以在水下进行燃烧。

    3、滑雪机器人
    由上海交通大学相关研究团队研制的六足滑雪机器人,采用双板滑雪,中间的四条腿分成两组,每两条腿固定在一个滑雪板上,用于控制滑雪板的位置和姿态,两侧的两条腿分别加装了滑雪杖,用以模仿人,实现点杖的功能。每个滑雪板具有五个自由度,通过控制滑雪板的位置可以实现滑雪的速度控制、转弯和制动等功能。这款滑雪机器人通过无线远程人机交互控制,能在真实环境中实现在滑雪人群中穿行,在初级雪道和中级雪道完成高速滑雪和避障安全控制。

    图片


    4、防疫测温机器人
    无人巡逻防疫机器人,青翼蝠mini实现了可移动的公共空间巡控、防火门检测和实时视觉检测,同时还具备口罩检测预警、热红外测温和循环宣讲功能。通过巡检工作,青翼蝠mini可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戴好口罩防疫防护工作。在青翼蝠mini的头部还装有全自动感应喷头,在需要的时候,工作人员也可到小白机器人跟前汲取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雾化消毒机器人采用化学消毒的方式,通过头顶上的四向喷头将液化出来的气物喷洒至空气中,一分钟消毒面积可达36平方米,续航时间4-5小时,将被用于进行冬奥会场馆大场景的消杀工作。
    UV紫外线消毒机器人通过紫外254纳米紫外线波长的光波对区域进行消毒,消杀效果非常彻底,适用于冬奥会场馆核心区域进行小场景消杀工作。
    测体温机器人,其实是内置芯片的可佩戴袖珍无线电子测温计,长的就像创口贴,检测体温误差仅有0.1~0.2℃。通过手机APP绑定,它将涉奥人员的体温数据远程、实时上报给数据后台,系统每3秒采集一次体温数据,一旦超过37.3℃,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以短信的方式通知防疫管理人员。

    图片

    消毒清洁机器人则负责了各个大面积公共区域的清扫消毒工作,可以做到消毒、洗地、推尘、除菌、降灰等等,同时还具有自动充电和维护、自动避障功能,无论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还是在大流量人群区域中,都能开展工作。


    图片

    5、物流运输机器人
    为了物品运送更加高效,减少人员接触,冬奥会组委会针对不同的物品运送场景选取了几个不同类型的智能物流机器人。

    图片
    室外智能物流机器人承重能力在30-300kg,可实现无人接触式的单项终端配送,可以自由移动、自主避障、自动回充,还可以智能规划路径,工作人员只需要将他们想要交付的货物放在物流机器人的顶部,机器人就会运送到交付站并根据预设的路线卸载货物,这将极大减少人员接触。
    无接触智能配送双面柜,可以从外存从内取,实现了存件、取件的双向操作,最大程度降低了存件人、取件人的直接接触。

    6、接待服务机器人
    接待服务机器人豹小秘被安排在北京冬奥村,负责为各国运动员提供智能服务。豹小秘具备室内定位、路径规划、行人及路障避障、感知电梯拥挤程度等多种功能,能适应地毯、地砖、光滑石面等复杂室内地形。可以通过头部前方1200像素摄像头进行人体检测,在最远距离10米范围内识别到用户时,触发播报招揽语主动问候。当用户走进,人机距离1.5米时,机器人被唤醒,可以进行人机交互。



  • 相关阅读:
    课程设计之第二次冲刺----第十天
    课程设计之第二次冲刺----第九天
    课程设计之第二次冲刺----第八天
    课程设计之第二次冲刺----第七天
    课程设计之第二次冲刺----第6天
    课程设计之第二次冲刺----第五天
    课程设计之第二次冲刺----第四天
    课程设计之第二次冲刺----第三天
    课程设计之第二次冲刺----第二天
    第一个sprint与第二个sprint阶段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oit8791/p/1588913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