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朋友分享了一个事:一个电脑开机都不会在餐厅当服务员的表妹,报名学了几个月软件测试培训,搜集背诵了一些面试技巧,然后去面试找工作。经过几家公司碰壁积累经验后果然找到了一份测试工作,工作从原来不到5k涨到了1万多。虽然刚入职感觉什么都不会很恐慌,慢慢也熟悉适应了。身边有好几个这样的案例,甚至有人工作两年后自己开起了培训班……
这让我联想到工作中有不少人都是滥竽充数,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是稍微懂点相关知识,工作装装样子,也是能混口饭吃的。
不过这种人往往工作并不会开心,因为滥竽充数总担心被人识破,要花不少时间精力在装样子上,做着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也是很痛苦的。
将困难告诉非利益相关人士,寻求解决办法不失为一个曲线救国的好办法。但是有些困难,是必须需要直面的。
比如思文和程璐的婚姻,他们因为对方都比较好笑走到了一起,相处了5年以后,发现不符合对方预期,遇到了困难。最终独立的他们选择了分离,来解决了这个问题。职场中的我们也是这样,新入职一家公司或者换到新的部门,遇到了困难,我们选择换一家公司,暂时性解决了困难。但是困难还是会来,终究有一天你还是会遇到当前这个逃避掉的困难,你会选择如何解决?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bQe6JLr3ahmnvAj0Cze6ww
根据IDC发表的《数据时代 2025》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 2018 年的 33ZB 增长到 175ZB ,相当于每天产生 491EB 的数据。如果把 175ZB 全部存在 DVD 光盘中,那么 DVD 叠加起来的高度将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 23 倍(月地最近距离约 39.3 万公里),或者绕地球 222 圈(一圈约为四万公里)。以 25Mb /秒网速计算,要下载完这 175ZB 的数据,需要 18 亿年。虽然这种指数级的增长为个人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无论是人类的大脑还是目前的技术,都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Tips:Byte < KB < MB < GB < TB < PB < EB < ZB < YB
Java-faker
java-faker 其实是迁移自 ruby 中大名鼎鼎的 faker。很多语言都有他的对应迁移,比如 python、java。所以数据量和功能是很完善并且经过考验的,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实际工作中,可以优化使用。如果要说缺点,个人觉得他有些地方国际化的并不全面,比如车牌、身份证之类的。如果对于这些数据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推荐另一个项目 yindz/common-random: 简单易用的随机数据生成器。[3]这个项目对于本地化数据,做了很多处理,基本够用。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pltQcIKtNgh6D377dlVREg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其实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其本上来说,就是下面的三件事——
第一,如果想要把控技术,应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变化,需要大致知道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律和发展趋势,另外还得认识自己,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在这个趋势和规律下属于自己的发挥领域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的。
第二,打牢基础,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世界怎样变化,我都能很快适应它。基础的重要程度对于你能够飞多高是相当有影响的,懂原理的人比不懂原理的人能做出来的事情或是能解决的问题完全是两个层级的。
第三,提升成长的效率,因为现在社会的节奏实在太快了,比二十年前快得太多,技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的成长也要更有效率。效率并不单指的快,效率是怎么样更有效,是有用功除以总功,怎么学到更有效的东西,或者怎么更有效学习,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另一关键。
来源: https://news.cnblogs.com/n/669322/
成长最主要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一些规律和发展趋势,知道在这些趋势和规律下自己能能发挥的领域是什么。掌握基础思想、原理知识,打牢基础,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