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构造函数,一下子有点懵了,今天就来复习构造函数为成员变量赋值的两种方式吧。
CProtocol::CProtocol(UINT32 dwType) : m_dwType(dwType) { m_message = NULL; m_sessionID = 0; m_debug = false; m_Compress = false; }
首先要了解的是初始化成员变量的两种方式:
class A{ public: int m_a; int m_b; A(int a,int b); } //采用初始化列表 A:A(int a,int b):m_a(a),m_b(b){ } //采用构造函数内赋值 A:A(int a,int b){ m_a = a; m_b = b; }
可以看到成员变量初始化的两种方式:采用初始化列表/采用构造函数内赋值的方式是比较明显的。而前面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两种形式一起用的一种场景。
要注意的是,成员变量的初始化顺序与初始化列表中列出的变量的顺序无关,它只与成员变量在类中声明的顺序有关。请看代码:
A:A(int b):m_b(b),m_a(m_b){ } //运行结果: 2130567168, 100
可以看到的是,虽然从初始化列表的顺序是b先赋值给m_b然后m_b赋值给m_a。但初始化列表初始化的顺序是和声明的顺序有关的,实际上是m_a先被为赋值的m_b初始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