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nsorflow基础教程3:基础示例:多层感知机(MLP)


      目录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tf.keras.datasets`

      TensorFlow 的图像数据表示

      模型的构建: `tf.keras.Model` 和 `tf.keras.layers`

      softmax 函数

      模型的训练: `tf.keras.losses` 和 `tf.keras.optimizer`

      交叉熵(cross entropy)与 `tf.keras.losses`

      模型的评估: `tf.keras.metrics`

      神经网络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我们从编写一个最简单的 多层感知机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或者说 “多层全连接神经网络” 开始,介绍 TensorFlow 的模型编写方式。在这一部分,我们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使用 tf.keras.datasets 获得数据集并预处理

      使用 tf.keras.Model 和 tf.keras.layers 构建模型

      构建模型训练流程,使用 tf.keras.losses 计算损失函数,并使用 tf.keras.optimizer 优化模型

      构建模型评估流程,使用 tf.keras.metrics 计算评估指标

      这里,我们使用多层感知机完成 MNIST 手写体数字图片数据集 [LeCun1998] 的分类任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tf.keras.datasets

      先进行预备工作,实现一个简单的 MNISTLoader 类来读取 MNIST 数据集数据。这里使用了 tf.keras.datasets 快速载入 MNIST 数据集。

      class MNISTLoader():

      def __init__(self):

      mnist = tf.keras.datasets.mnist

      (self.train_data, self.train_label), (self.test_data, self.test_label) = mnist.load_data()

      # MNIST中的图像默认为uint8(0-255的数字)。以下代码将其归一化到0-1之间的浮点数,并在最后增加一维作为颜色通道

      self.train_data = np.expand_dims(self.train_data.astype(np.float32) / 255.0, axis=-1) # [60000, 28, 28, 1]

      self.test_data = np.expand_dims(self.test_data.astype(np.float32) / 255.0, axis=-1) # [10000, 28, 28, 1]

      self.train_label = self.train_label.astype(np.int32) # [60000]

      self.test_label = self.test_label.astype(np.int32) # [10000]

      self.num_train_data, self.num_test_data = self.train_data.shape[0], self.test_data.shape[0]

      def get_batch(self, batch_size):

      # 从数据集中随机取出batch_size个元素并返回

      index = np.random.randint(0, self.num_train_data, batch_size)

      return self.train_data[index, :], self.train_label[index]

      TensorFlow 的图像数据表示

      在 TensorFlow 中,图像数据集的一种典型表示是 [图像数目,长,宽,色彩通道数] 的四维张量。在上面的 DataLoader 类中, self.train_data 和 self.test_data 分别载入了 60,000 和 10,000 张大小为 28*28 的手写体数字图片。由于这里读入的是灰度图片,色彩通道数为 1(彩色 RGB 图像色彩通道数为 3),所以我们使用 np.expand_dims() 函数为图像数据手动在最后添加一维通道。

      模型的构建: tf.keras.Model 和 tf.keras.layers

      多层感知机的模型类实现与上面的线性模型类似,使用 tf.keras.Model 和 tf.keras.layers 构建,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层数增加了(顾名思义,“多层” 感知机),以及引入了非线性激活函数(这里使用了 ReLU 函数 , 即下方的 activation=tf.nn.relu )。该模型输入一个向量(比如这里是拉直的 1×784 手写体数字图片),输出 10 维的向量,分别代表这张图片属于 0 到 9 的概率。

      class MLP(tf.keras.Mode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flatten = tf.keras.layers.Flatten() # Flatten层将除第一维(batch_size)以外的维度展平

      self.dense1 = tf.keras.layers.Dense(units=100, activation=tf.nn.relu)

      self.dense2 = tf.keras.layers.Dense(units=10)

      def call(self, inputs): # [batch_size, 28, 28, 1]

      x = self.flatten(inputs) # [batch_size, 784]

      x = self.dense1(x) # [batch_size, 100]

      x = self.dense2(x) # [batch_size, 10]

      output = tf.nn.softmax(x)

      return output

      softmax 函数

      这里,因为我们希望输出 “输入图片分别属于 0 到 9 的概率”,也就是一个 10 维的离散概率分布,所以我们希望这个 10 维向量至少满足两个条件:

      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均在 [0, 1] 之间;

      该向量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1。

      为了使得模型的输出能始终满足这两个条件,我们使用 Softmax 函数 (归一化指数函数, tf.nn.softmax )对模型的原始输出进行归一化。其形式为

      sigma(mathbf{z})_j = frac{e^{z_j}}{sum_{k=1}^K e^{z_k}}

      σ(z)j​=∑k=1K​ezk​ezj​​ 。不仅如此,softmax 函数能够凸显原始向量中最大的值,并抑制远低于最大值的其他分量,这也是该函数被称作 softmax 函数的原因(即平滑化的 argmax 函数)。

      模型的训练: tf.keras.losses 和 tf.keras.optimizer

      定义一些模型超参数:

      num_epochs = 5

      batch_size = 50

      learning_rate = 0.001

      实例化模型和数据读取类,并实例化一个 tf.keras.optimizer 的优化器(这里使用常用的 Adam 优化器):

      model = MLP()

      data_loader = MNISTLoader()

      optimizer = tf.keras.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learning_rate)

      然后迭代进行以下步骤:

      从 DataLoader 中随机取一批训练数据;

      将这批数据送入模型,计算出模型的预测值;

      将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计算损失函数(loss)。这里使用 tf.keras.losses 中的交叉熵函数作为损失函数;

      计算损失函数关于模型变量的导数;

      将求出的导数值传入优化器,使用优化器的 apply_gradients 方法更新模型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优化器的详细使用方法见 Tensorflow模型建立与训练 )。

      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num_batches = int(data_loader.num_train_data // batch_size * num_epochs)

      for batch_index in range(num_batches):

      X, y = data_loader.get_batch(batch_size)

      with tf.GradientTape() as tape:

      y_pred = model(X)枣庄人流医院哪家好 http://mobile.0632-3679999.com/

      loss = tf.keras.losses.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y_true=y, y_pred=y_pred)

      loss = tf.reduce_mean(loss)

      print("batch %d: loss %f" % (batch_index, loss.numpy()))

      grads = tape.gradient(loss, model.variables)

      optimizer.apply_gradients(grads_and_vars=zip(grads, model.variables))

      交叉熵(cross entropy)与 tf.keras.losses

      在这里,我们没有显式地写出一个损失函数,而是使用了 tf.keras.losses 中的 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交叉熵)函数,将模型的预测值 y_pred 与真实的标签值 y 作为函数参数传入,由 Keras 帮助我们计算损失函数的值。

      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在分类问题中被广泛应用。其离散形式为

      H(y, hat{y}) = -sum_{i=1}^{n}y_i log(hat{y_i})

      H(y,y^​)=−∑i=1n​yi​log(yi​^​) ,其中

      y 为真实概率分布,

      y^​ 为预测概率分布,

      n 为分类任务的类别个数。预测概率分布与真实分布越接近,则交叉熵的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在 tf.keras 中,有两个交叉熵相关的损失函数 tf.keras.losse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和 tf.keras.losses.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其中 sparse 的含义是,真实的标签值 y_true 可以直接传入 int 类型的标签类别。具体而言:

      loss = tf.keras.losses.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y_true=y, y_pred=y_pred)

      与loss = tf.keras.losse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y_true=tf.one_hot(y, depth=tf.shape(y_pred)[-1]),

      y_pred=y_pred

      的结果相同。

      模型的评估: tf.keras.metrics

      最后,我们使用测试集评估模型的性能。这里,我们使用 tf.keras.metrics 中的 SparseCategoricalAccuracy 评估器来评估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性能,该评估器能够对模型预测的结果与真实结果进行比较,并输出预测正确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我们迭代测试数据集,每次通过 update_state() 方法向评估器输入两个参数: y_pred 和 y_true ,即模型预测出的结果和真实结果。评估器具有内部变量来保存当前评估指标相关的参数数值(例如当前已传入的累计样本数和当前预测正确的样本数)。迭代结束后,我们使用 result() 方法输出最终的评估指标值(预测正确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

      在以下代码中,我们实例化了一个 tf.keras.metrics.SparseCategoricalAccuracy 评估器,并使用 For 循环迭代分批次传入了测试集数据的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并输出训练后的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的准确率。

      sparse_categorical_accuracy = tf.keras.metrics.SparseCategoricalAccuracy()

      num_batches = int(data_loader.num_test_data // batch_size)

      for batch_index in range(num_batches):

      start_index, end_index = batch_index * batch_size, (batch_index + 1) * batch_size

      y_pred = model.predict(data_loader.test_data[start_index: end_index])

      sparse_categorical_accuracy.update_state(y_true=data_loader.test_label[start_index: end_index], y_pred=y_pred)

      print("test accuracy: %f" % sparse_categorical_accuracy.result())

      输出结果:

      test accuracy: 0.947900

      可以注意到,使用这样简单的模型,已经可以达到 95% 左右的准确率。

      神经网络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如果我们将上面的神经网络放大来看,详细研究计算过程,比如取第二层的第 k 个计算单元,

      该计算单元

      Qk​ 有 100 个权值参数

      w_{0k}, w_{1k}, ..., w_{99k}

      w0k​,w1k​,...,w99k​ 和 1 个偏置参数bk​ 。

      将第 1 层中所有的 100 个计算单元

      P_0, P_1, ..., P_{99}

      P0​,P1​,...,P99​ 的值作为输入,分别按权值

      wik​ 加和(即

      sum_{i=0}^{99} w_{ik} P_i

      ∑i=099​wik​Pi​ ),并加上偏置值

      然后送入激活函数

      f 进行计算,即得到输出结果。

      事实上,这种结构和真实的神经细胞(神经元)类似。神经元由树突、胞体和轴突构成。树突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作为输入(一个神经元可以有数千甚至上万树突),胞体对电位信号进行整合,而产生的信号则通过轴突传到神经末梢的突触,传播到下一个(或多个)神经元。

      上面的计算单元,可以被视作对神经元结构的数学建模。在上面的例子里,第一层的每一个计算单元(人工神经元)有 100 个权值参数和 1 个偏置参数,而第二层计算单元的数目是 10 个,因此这一个全连接层的总参数量为 100*10 个权值参数和 10 个偏置参数。事实上,这正是该全连接层中的两个变量 kernel 和 bias 的形状。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这里基于神经元建模的介绍与上文基于矩阵计算的介绍是等价的。

  • 相关阅读:
    js中的回调函数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js循环的总结
    jquery选择器
    Jquery的命名冲突
    ul+li标签制作表格
    MyEclipse代码提示功能和自动提示功能
    a configuration error occured during startup.please verify the preference field with the prompt:
    MyEclipse2014,java文件无法编译,run as上是none applicable,不是文件本身的问题
    Myeclipse自定义注释
    Run As none applicabl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jw12333/p/1446917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