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ftmax函数
softmax函数的定义为
$$softmax(x)=frac{e^{x_i}}{sum_j e^{x_j}} ag{1}$$
softmax函数的特点有
- 函数值在[0-1]的范围之内
- 所有$softmax(x_i)$相加的总和为1
面对一个分类问题,能将输出的$y_i$转换成[0-1]的概率,选择最大概率的$y_i$作为分类结果[1]。
这里需要提及一个有些类似的sigmoid函数,其定义为
$$sigmoid(x)=frac{1}{1+e^{-x_i}} ag{2}$$
sigmoid函数将每个$y_i$都映射到[0-1]之间,但每个$y_i$之间是相互独立的,$sum y_i$与1没有关系,可以用作二分类;而softmax函数的本质是将一个k维数据$[a_1,a_2,a_3,...,a_k]$映射成另外一个K为向量$[b_1,b_2,b_3,...,b_k]$,每个值之间是相互存在关系的[2],$sum a_i=sum b_i=1$,可以用于多分类问题,选取权重最大的一维。
下面介绍几个例子,区分softmax和sigmoid的使用场景[1]。
如果你在开发一个音乐分类的应用,需要对k种类型的音乐进行识别,那么是选择使用 softmax 分类器呢,还是使用 logistic 回归算法建立 k 个独立的二元分类器呢?
这一选择取决于你的类别之间是否互斥,例如,如果你有四个类别的音乐,分别为: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乐和爵士乐,那么你可以假设每个训练样本只会被打上一个标签(即:一首歌只能属于这四种音乐类型的其中一种),此时你应该使用类别数 k = 4 的softmax回归。(如果在你的数据集中,有的歌曲不属于以上四类的其中任何一类,那么你可以添加一个“其他类”,并将类别数 k 设为5。)
如果你的四个类别如下:人声音乐、舞曲、影视原声、流行歌曲,那么这些类别之间并不是互斥的。例如:一首歌曲可以来源于影视原声,同时也包含人声 。这种情况下,使用4个二分类的 logistic 回归分类器更为合适。这样,对于每个新的音乐作品 ,我们的算法可以分别判断它是否属于各个类别。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计算视觉领域的例子,你的任务是将图像分到三个不同类别中。(i) 假设这三个类别分别是:室内场景、户外城区场景、户外荒野场景。你会使用sofmax回归还是 3个logistic 回归分类器呢? (ii) 现在假设这三个类别分别是室内场景、黑白图片、包含人物的图片,你又会选择 softmax 回归还是多个 logistic 回归分类器呢?
在第一个例子中,三个类别是互斥的,因此更适于选择softmax回归分类器 。而在第二个例子中,建立三个独立的 logistic回归分类器更加合适。
因此,当label之间是互斥的,我们通常使用softmax,而当label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我们可以使用sigmoid。
2 交叉熵
2.1 信息熵
香农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信息熵,其定义为:
$$H(X)=sum_j p(x)log(p(x)) ag{3}$$
信息熵表示一个信息的混乱程度,信息熵越大,混乱程度越大。因此,在C4.5中就信息增益的最大值,其目的就是使一个信息的混乱程度最大化降低。
2.2 相对熵(KL散度)
从而引出相对熵(KL散度)的概念:如果我们对于同一个随机变量x有两个单独的概率分布P(x)和Q(x),我们可以使用KL散来衡量这两个分布的差异。
其中,P往往用来表示样本的真实分布,比如[1,0,0]表示当前样本属于第一类。Q用来表示模型所预测的分布,比如[0.7,0.2,0.1]。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用P来描述样本,那么就非常完美;而用Q来描述样本,虽然可以大致描述,但是不是那么的完美,信息量不足,需要额外的一些”信息增量”才能达到和P一样完美的描述。如果我们的Q通过反复训练,也能完美的描述样本,那么就不再需要额外的“信息增量”,Q等价于P[3]。
相对熵的定义为:
$$D_{K||L}(p||q)=sum_{i=1}^{n}p(x_i)ln(frac{p(x_i)}{q(x_i)}) ag{4}$$
其中,$D_{K||L}$的值越小,表示q分布和p分布越接近。
2.3 交叉熵
对公式4进行变形,从而得到:
egin{align*}
{D_{KL}}(p||q) &= sumlimits_{i = 1}^n {p({x_{_i}})ln (p({x_i}))} - sumlimits_{i = 1}^n {p({x_{_i}})ln (q({x_i}))} \
&= - H(p(x)) + [ - sumlimits_{i = 1}^n {p({x_{_i}})ln (q({x_i}))} ] ag{5}
end{align*}
等式的前一部分恰巧就是p的熵,等式的后一部分,就是交叉熵:
egin{align*}
H(p,q) = - sumlimits_{i = 1}^n {p({x_{_i}})ln (q({x_i}))} ag{6}
end{align*}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需要评估label和predicts之间的差距,使用KL散度刚刚好,即${D_{KL}}(y|hat y)$。当${D_{KL}}(y|hat y)$越小,说明label和predicts之间的差距越小。由于KL散度中的前一部分$H(y)$不变,故在优化过程中,只需要关注交叉熵就可以了。所以一般在机器学习中直接使用交叉熵做loss,评估模型[3]。
3 softmax+交叉熵求导
接下来,我们针对softmax模型,损失函数为交叉熵进行求导,了解其数学原理[4]。
对公式6稍作变形,损失函数为:
egin{align*}
L = - sumlimits_i {{y_i}ln {a_i}} ag{7}
end{align*}
其中,$y_i$为真实分布,$a_i$而为预测分布,即softmax输出的结果。因此,softmax的定义为:
egin{align*}
{a_i} = sigma ({z_i}) = frac{{{e^{{z_i}}}}}{{sumlimits_j {{e^{{z_j}}}} }} ag{8}
end{align*}
egin{align*}
{z_i} = sumlimits_j {{w_{ij}}{x_{ij}} + b} ag{9}
end{align*}
其中,$z_i$为神经元的输出,如下图所示。
做完上面的准备后,我们需要对Loss损失函数进行求导,即$frac{{partial L}}{{partial {w_i}}}$和$frac{{partial L}}{{partial {b_i}}}$。根据链式法则,我们可以分解成
egin{align*}
frac{{partial L}}{{partial {w_{ij}}}} = frac{{partial L}}{{partial {z_i}}}frac{{partial {z_i}}}{{partial {w_{ij}}}}{
m{ = }}frac{{partial L}}{{partial {z_i}}}{x_{ij}}\
frac{{partial L}}{{partial {b_i}}} = frac{{partial L}}{{partial {z_i}}}frac{{partial {z_i}}}{{partial {b_i}}} = frac{{partial L}}{{partial {z_i}}} ag{10}
end{align*}
因此,重点还是$frac{{partial L}}{{partial {z_i}}}$的获取。根据链式法则:
egin{align*}
frac{{partial L}}{{partial {z_i}}} = sumlimits_j {(frac{{partial {L_j}}}{{partial {a_j}}}frac{{partial {a_j}}}{{partial {z_i}}})} ag{11}
end{align*}
这里为什么是$a_j$而不是$a_i$呢?这里要看一下softmax的公式了,因为softmax公式的特性,它的分母包含了所有神经元的输出,所以,对于不等于i的其它输出里面,也包含着$z_i$,所有的a都要纳入到计算范围中,并且后面的计算可以看到需要分为$i=j$和i e j两种情况求导。
对于公式(11)中的前一项$frac{{partial L_j}}{{partial {a_j}}}$可以先行求出来,得到:
egin{align*}
frac{{partial {L_j}}}{{partial {a_j}}}{
m{ = }}frac{{partial ( - {y_j}ln {a_j})}}{{partial {a_j}}} = - {y_j}frac{1}{{{a_j}}} ag{12}
end{align*}
这里值得留意的是,$L=L_1+L_2+...+L_n$,我们这里是对$L_j$进行求导。
- 当$i=j$时
egin{align*}
frac{{partial {a_j}}}{{partial {z_i}}} = frac{{partial {a_i}}}{{partial {z_i}}} = frac{{partial left( {frac{{{e^{{z_i}}}}}{{sum
olimits_j {{e^{{z_j}}}} }}}
ight)}}{{partial {z_i}}} = frac{{{e^{{z_i}}}sum
olimits_j {{e^{{z_j}}}} - {{left( {{e^{{z_i}}}}
ight)}^2}}}{{{{left( {sum
olimits_j {{e^{{z_j}}}} }
ight)}^2}}} = frac{{{e^{{z_i}}}left( {sum
olimits_j {{e^{{z_j}}}} - {e^{{z_i}}}}
ight)}}{{{{left( {sum
olimits_j {{e^{{z_j}}}} }
ight)}^2}}}\
= frac{{{e^{{z_i}}}}}{{sum
olimits_j {{e^{{z_j}}}} }}left( {1 - frac{{{e^{{z_i}}}}}{{sum
olimits_j {{e^{{z_j}}}} }}}
ight) = {a_i}left( {1 - {a_i}}
ight) ag{13}
end{align*}
- 当$i e j$时
egin{align*}
frac{{partial {a_j}}}{{partial {z_i}}} = frac{{partial left( {frac{{{e^{{z_j}}}}}{{sum
olimits_k {{e^{{z_k}}}} }}}
ight)}}{{partial {z_i}}} = frac{{ - {e^{{z_j}}}{e^{{z_i}}}}}{{{{left( {sum
olimits_k {{e^{{z_k}}}} }
ight)}^2}}} = - {a_j}{a_i} ag{14}
end{align*}
因此,将两种情况进行相结合
egin{align*}
frac{{partial L}}{{partial {z_i}}} &= sumlimits_j {(frac{{partial {L_j}}}{{partial {a_j}}}frac{{partial {a_j}}}{{partial {z_i}}})} \
&= sumlimits_{i = j} {(frac{{partial {L_j}}}{{partial {a_j}}}frac{{partial {a_j}}}{{partial {z_i}}})} + sumlimits_{i
e j} {(frac{{partial {L_j}}}{{partial {a_j}}}frac{{partial {a_j}}}{{partial {z_i}}})} \
&= - {y_i}frac{1}{{{a_i}}}{a_i}(1 - {a_i}) + sumlimits_{i
e j} {({y_j}frac{1}{{{a_j}}}{a_j}{a_i})} \
&= - {y_i}(1 - {a_i}) + sumlimits_{i
e j} {{y_j}{a_i}} \
&= sumlimits_{i
e j} {{y_j}{a_i}} + {y_i}{a_i} - {y_i}\
&= {a_i}sumlimits_j {{y_j}} - {y_i} ag{15}
end{align*}
最后,针对分类问题,我们给定的结果$y_i$最终只会有一个类别是1,其他类别都是0,即$sum_j y_j=1$,因此,对于分类问题,这个梯度等于:
egin{align*}
frac{{partial L}}{{partial {z_i}}}{
m{ = }}{a_i} - {y_i} ag{16}
end{align*}
references:
[1] https://blog.csdn.net/bitcarmanlee/article/details/82320853
[2] https://www.cnblogs.com/charlesblc/p/6750290.html
[3] https://blog.csdn.net/tsyccnh/article/details/79163834
[4] https://blog.csdn.net/qian99/article/details/7804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