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is中常见的缓存问题


    缓存预热

    缓存预热这个应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概念,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应该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缓存预热就是系统上线后,将相关的缓存数据直接加载到缓存系统。这样就可以避免在用户请求的时候,先查询数据库,然后再将数据缓存的问题!用户直接查询事先被预热的缓存数据!

    现象:

         项目刚上线,服务器迅速宕机。

    问题排查:

    1、请求数量较高
    2、主从之间数据吞吐量较大,数据同步操作频度较高

    3、redis中没有缓存数据,全部请求数据库。

    解决思路:

    前置准备工作:
    1. 日常例行统计数据访问记录,统计访问频度较高的热点数据
    2. 利用LRU数据删除策略,构建数据留存队列
    例如:storm与kafka配合
    准备工作:
    1. 将统计结果中的数据分类,根据级别,redis优先加载级别较高的热点数据
    2. 利用分布式多服务器同时进行数据读取,提速数据加载过程
    3. 热点数据主从同时预热
    实施:
    1. 使用脚本程序固定触发数据预热过程
    2. 如果条件允许,使用了CDN(内容分发网络),效果会更好

    总结:

    缓存预热就是系统启动前,提前将相关的缓存数据直接加载到缓存系统。避免在用户请求的时候,先查询数据库,然后再将数据缓存的问题!用户直接查询事先被预热的缓存数据!

    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可能是因为数据未加载到缓存中,或者缓存同一时间大面积的失效,从而导致所有请求都去查数据库,导致数据库CPU和内存负载过高,甚至宕机。

    现象:

    1. 系统平稳运行过程中,忽然数据库连接量激增
    2. 应用服务器无法及时处理请求
    3. 大量408,500错误页面出现
    4. 客户反复刷新页面获取数据
    5. 数据库崩溃
    6. 应用服务器崩溃
    7. 重启应用服务器无效
    8. Redis服务器崩溃
    9. Redis集群崩溃
    10. 重启数据库后再次被瞬间流量放倒

    问题排查:

    1.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缓存中较多的key集中过期
    2. 此周期内请求访问过期的数据,redis未命中,redis向数据库获取数据
    3. 数据库同时接收到大量的请求无法及时处理
    4. Redis大量请求被积压,开始出现超时现象
    5. 数据库流量激增,数据库崩溃
    6. 重启后仍然面对缓存中无数据可用
    7. Redis服务器资源被严重占用,Redis服务器崩溃
    8. Redis集群呈现崩塌,集群瓦解
    9. 应用服务器无法及时得到数据响应请求,来自客户端的请求数量越来越多,应用服务器崩溃
    10. 应用服务器,redis,数据库全部重启,效果不理想

    解决思路:

    1. 更多的页面静态化处理
    2. 构建多级缓存架构

    • Nginx缓存+redis缓存+ehcache缓存

    3. 检测Mysql严重耗时业务进行优化

    • 对数据库的瓶颈排查:例如超时查询、耗时较高事务等

    4. 灾难预警机制

    • 监控redis服务器性能指标(Grafana+Prometheus系统监控之Redis)
    1. CPU占用、CPU使用率
    2.  内存容量
    3.  查询平均响应时间
    4.  线程数

    5. 限流、降级
    短时间范围内牺牲一些客户体验,限制一部分请求访问,降低应用服务器压力,待业务低速运转后再逐步放开访问(比如令牌桶或者sentinel限流)

     解决方案:

    1. LRU与LFU切换
    2. 数据有效期策略调整

    •  根据业务数据有效期进行分类错峰,A类90分钟,B类80分钟,C类70分钟
    • 过期时间使用固定时间+随机值的形式,稀释集中到期的key的数量

    3. 超热数据使用永久key
    4. 定期维护(自动+人工)
    对即将过期数据做访问量分析,确认是否延时,配合访问量统计,做热点数据的延时
    5. 加锁,慎用!不推荐在高并发的场景下使用

    缓存击穿

    我们在项目中使用缓存通常都是先检查缓存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直接返回缓存内容,如果不存在就直接查询数据库然后再缓存查询结果返回。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查询的某一个数据在缓存中一直不存在,就会造成每一次请求都查询DB,这样缓存就失去了意义,在流量大时,可能DB就挂掉了。

    现象:

    1. 系统平稳运行过程中
    2. 数据库连接量瞬间激增
    3. Redis服务器无大量key过期
    4. Redis内存平稳,无波动
    5. Redis服务器CPU正常
    6. 数据库崩溃

    问题排查:
    1. Redis中某个key过期,该key访问量巨大
    2. 多个数据请求从服务器直接压到Redis后,均未命中
    3. Redis在短时间内发起了大量对数据库中同一数据的访问

    问题分析:

    • 单个key高热数据
    •  key过期

    解决方案:

    1. 预先设定

    • 以电商为例,每个商家根据店铺等级,指定若干款主打商品,在购物节期间,加大此类信息key的过期时长

              注意:购物节不仅仅指当天,以及后续若干天,访问峰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2. 现场调整

    • 监控访问量,对自然流量激增的数据延长过期时间或设置为永久性key

    3. 后台刷新数据

    • 启动定时任务,高峰期来临之前,刷新数据有效期,确保不丢失

    4. 二级缓存

    • 设置不同的失效时间,保障不会被同时淘汰就行

    5. 加锁

    • 分布式锁,防止被击穿,但是要注意也是性能瓶颈,慎重!

    总结
    缓存击穿就是单个高热数据过期的瞬间,数据访问量较大,未命中redis后,发起了大量对同一数据的数据库访问,导致对数据库服务器造成压力。应对策略应该在业务数据分析与预防方面进行,配合运行监控测试与即时调整策略,毕竟单个key的过期监控难度较高,配合雪崩处理策略即可。

    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是指用户查询数据,在数据库没有,自然在缓存中也不会有。这样就导致用户查询的时候,在缓存中找不到,每次都要去数据库再查询一遍,然后返回空(相当于进行了两次无用的查询)。这样请求就绕过缓存直接查数据库,这也是经常提的缓存命中率问题。

    现象:

    1. 系统平稳运行过程中
    2. 应用服务器流量随时间增量较大
    3. Redis服务器命中率随时间逐步降低
    4. Redis内存平稳,内存无压力
    5. Redis服务器CPU占用激增
    6. 数据库服务器压力激增
    7. 数据库崩溃

    问题排查:
    1. Redis中大面积出现未命中
    2. 出现非正常URL访问

    问题分析
    1.获取的数据在数据库中也不存在,数据库查询未得到对应数据
    2.Redis获取到null数据未进行持久化,直接返回
    3. 下次此类数据到达重复上述过程
    4. 出现黑客攻击服务器

    解决方案
    1. 缓存null

    • 对查询结果为null的数据进行缓存(长期使用,定期清理),设定短时限,例如30-60秒,最高5分钟

    2. 白名单策略

    •  提前预热各种分类数据id对应的bitmaps,id作为bitmaps的offset,相当于设置了数据白名单。当加载正常数据时,放行,加载异常数据时直接拦截(效率偏低)
    •  使用布隆过滤器(有关布隆过滤器的命中问题对当前状况可以忽略)

    3. 实施监控

    • 实时监控redis命中率(业务正常范围时,通常会有一个波动值)与null数据的占比
    1. 非活动时段波动:通常检测3-5倍,超过5倍纳入重点排查对象
    2. 活动时段波动:通常检测10-50倍,超过50倍纳入重点排查对象
    3. 根据倍数不同,启动不同的排查流程。然后使用黑名单进行防控(运营)

    4. key加密

    • 问题出现后,临时启动防灾业务key,对key进行业务层传输加密服务,设定校验程序,过来的key校验
    • 例如每天随机分配60个加密串,挑选2到3个,混淆到页面数据id中,发现访问key不满足规则,驳回数据访问。

    总结
    缓存击穿访问了不存在的数据,跳过了合法数据的redis数据缓存阶段,每次访问数据库,导致对数据库服务器造成压力。通常此类数据的出现量是一个较低的值,当出现此类情况以毒攻毒,并及时报警。应对策略应该在临时预案防范方面多做文章。

  • 相关阅读:
    extern "C"
    getchar、putchar、puts、gets
    C语言中整形数组、字符数组、字符串的区别
    fuser:command not found
    pstree:command not found
    三、spring中高级装配(1)
    二、spring中装配bean
    一、认识spring框架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在计算机中简单的hello程序的运行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lianpai/p/1267879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