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潭,北京真龙的栖身之所?


    黑龙潭,北京真龙的栖身之所?

    作为一个龙的传人,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自己的远祖曾经居住在哪儿?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千百年来,或许已有无数的人都在苦苦的探寻,试图揭开这一历史之谜。有人说“古人建都必寻龙脉”,“凡龙脉之地必吉祥兴盛”。北京,作为中国千百年来的帝王之都,从来都视为中国龙脉之地,也就是说中国龙一直幽居于北京城。可究竟栖身于北京何处?千百年来引发了不少争议,众说纷纭。

    作为一名伪诗人以及旅游爱好者,最近游历北京密云云蒙山和黑龙潭国家4A风景区,一则当地流传的传说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难道北京真龙真的长期幽居于此?在当地,关于黑龙潭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两条龙,长大分家时,性格憨厚的黑龙主动把白龙潭让给弟弟白龙,自己单身一人来到了古楼峪。那时候,这里没有一滴水,没有一棵草,黑龙变成了小伙子,没白天没黑夜地拼命干,大西山的云蒙老祖看着黑龙又憨厚又勤快,就送给他一条彩带和十八条珍珠,黑龙把珍珠洒在了古楼峪内,因此形成了现在的十八个奇潭。

    除了这一个传说,当地还流传着其他多条黑龙与白龙公主的故事,但种种传说都印证了一点,就是黑龙长期幽居于此,而且黑龙或许就是中国的真龙天子。唐代著名大诗人刘禹锡曾在其<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思是说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或许正因为有着云蒙老祖这样的仙人长期居住于云蒙山,真龙黑龙长期幽居于黑龙潭,才使云蒙山成为天下闻名的人文仙山,驰名于京城内外,黑龙潭一带也因为有着黑龙的居住而润泽一方,他一直保佑着这一方水土,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六畜成群,人丁兴旺,使其成为闻名京城内容的国家级4A风景区,中国著名的龙脉圣地。真不知当时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写下这一千古名句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在游历了云蒙山和黑龙潭之后有感而发,才写下这样的佳句呢?这个有待考证。

    或许这些世世代代的流传还不足以证明北京真龙就曾长期幽居于此,但如果你去见过黑龙真潭南侧的千年黑龙庙,或许就会发现很多黑龙长期居住于此的蜘蛛马迹。据说,黑龙,就长期居住于此庙中,从前每年这里都举行庙会,祈求黑龙真身显灵,香火一直很旺盛,特别旱天求雨,一求必下,特别灵验。这充分证明了黑龙一直幽居于此,保佑着这方水土,造福百姓。

        密云黑龙潭座落在北京密云县石城乡鹿皮关西北面的一条全长四公里,水位落差220多米的峡谷里,距北京100公里。春花秋月,平沙落雁曲叠沉悬,十八个名潭撒落在幽深的大峡谷里,千姿百态、各领风骚,令人目不暇接。这条峡谷俗称轱辘峡,窈窕峡长,蜿蜒曲折,峡谷两壁陡峭奇耸,峰峦叠嶂。

    或许正是因为有着黑龙的玉体龙魂,黑龙潭的风景才会有着如此的幽美、如此的新、奇、险。

    新:在八里长的深谷里,瀑布如此之多,在京郊无与伦比。从头到尾,处处新颖,决无重复之感,一进头潭,就把游人引入到琼山闲境,使人心矿神怡,欣然前往。

    奇:峡谷幽深,所有自然景物都自称奇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条峡谷雕凿得景中有奇,奇中有景,出人意外,神秘莫测。

    险:瀑布龙潭既雄伟壮观,又揣急惊险,瀑布轰鸣,潭水急旋,峰崖陡峭,谷深路窄。登梯走桥时可从险中观景,游人追求险中景,甘愿“铤而走险”不临险境,便不能领略险中景的妙趣,险中景给游人增添了力量,大有不到真潭非好汉的感受。

    特别是黑龙真潭。它直径5米,潭水呈黑绿色。身临其境,凉气逼人。坐在潭边光滑的岩石上,望着深不可测的潭水,使人觉得幽静中蕴含着凉爽,瑰丽中又透着神秘。

        花香幽潭,云上人家。似乎可以用这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下黑龙潭,游历于黑龙潭景区,感觉自己就犹如游历仙山,身在人间胜在仙间。笔者曾想,如果自己也能长期幽居于此,是不是也能像黑龙一样修道成仙,庇佑一方百姓呢?呵呵。我想,就算不能修道成仙,也能长命百岁吧!因为这里是如此的清幽,空气如此清新,风景如此秀丽,岂有不延年益寿之理?哈哈

       黑龙潭,或许真是北京真龙的栖身之所,也或许不是,但不管怎样都很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去一探究竟!让我们一起去黑龙潭,换一种方式沐浴神光。或许明天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你说,是不?

  • 相关阅读:
    查看 FormData 中已存在的值
    dedecms 后台可以上传mp4,但无法选择
    dedecms 文章根据 权重排序
    js 单行注释
    dedecms给图片加水印覆盖整张图片
    Nginx服务器 配置 https
    dedecms 后台 菜单点击后打开的慢
    用 PHP文件引入css样式
    TFT、LCD、OLED、LPTS、CRT等显示屏的区别
    ORCAD中的一些操作小技巧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itengfei/p/385327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