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经典算法之回溯法


    一、基本概念

      回溯法,又称为试探法,按选优条件向前不断搜索,以达到目标。但是当探索到某一步时,如果发现原先选择并不优或达不到目标,就会退回一步重新选择,这种达不到目的就退回再走的算法称为回溯法。

    与穷举法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它们都是基于试探的。

    区别:穷举法要将一个解的各个部分全部生成后,才检查是否满足条件,若不满足,则直接放弃该完整解,然后再尝试另一个可能的完整解,它并没有沿着一个可能的完整解的各个部分逐步回退生成解的过程。而对于回溯法,一个解的各个部分是逐步生成的,当发现当前生成的某部分不满足约束条件时,就放弃该步所做的工作,退到上一步进行新的尝试,而不是放弃整个解重来。

    二、基本思想

      对于可以使用回溯法来解决的问题,首先可以将其解空间可以看成一棵解空间树。在回溯法中,每次扩大当前部分解时,都面临一个可选的状态集合(所有的子树),每个树结点代表一个可能的部分解。

      回溯法对任一解的生成,一般都采用逐步扩大解的方式。每前进一步,都试图在当前部分解的基础上扩大该部分解。它在问题的状态空间树中,从开始结点(根结点)出发,以深度优先搜索整个状态空间。这个开始结点成为活结点,同时也成为当前的扩展结点。在当前扩展结点处,搜索向纵深方向移至一个新结点。这个新结点成为新的活结点,并成为当前扩展结点。如果在当前扩展结点处不能再向纵深方向移动,则当前扩展结点就成为死结点。此时,应往回移动(回溯)至最近的活结点处,并使这个活结点成为当前扩展结点。回溯法以这种工作方式递归地在状态空间中搜索,直到找到所要求的解或解空间中已无活结点时为止。

    三、解题步骤(思路)

    1. 针对给定的问题,定义问题的解空间;
    2. 确定易于搜索的解空间结构;
    3. 以深度优先方式搜索解空间,并且在搜索过程中用剪枝函数避免无效搜索。(这里的剪枝函数就是判断该结点是否满足问题题设,如果满足则向下搜索,不满足则在此剪枝

    四、算法框架

    1. 递归实现:

     变量解释:

      x:存储试探解的数组

      n:解空间树的层数

      i:搜索目前所达到的层数

      start:子节点解空间的最小值

      end:子节点解空间的最大值

    int x[n];
    void backtrack (int i) {
        if (i > n) {
           回溯结束; 
        } else {
            // 这里回溯子节点的解空间为start~end
           for (j = start; j <= end; j++) {
                // 满足条件,向下搜索
                if (j满足题设条件) {
                    x[i] = j;
                    backtrack(i+1);
                // 不满足条件,在此剪枝(即回溯)
                } else {
                }
           }
       }
    }   
    

    2. 非递归实现:

     变量解释:

      x:存储试探解的数组

      n:解空间树的层数

      i:搜索目前所达到的层数

      start:子节点解空间的最小值

      end:子节点解空间的最大值

    void f_backtrack(int i) {
      //初始化解向量
      for (int j = 0; j < n; j++) {
        x[j] = 1;
      }
      while (i >= 1) {
        while (x[i] <= n) {
          if (place(i)) {
            if (i == n) {
              回溯结束;
              break;
            // 满足条件,向下搜索
            } else {
              i++;
              x[i] = 1;
            }
          // 不满足条件,在此剪枝(即回溯)
          } else {
            x[i]++;
          }
        }
        //遍历完子节点解空间后,向上剪枝(即回溯)
        x[i] = 1;
        i--;
        x[i]++;
      }
    }  
    

    相比之下,递归设计方法比较简单,而非递归方法,也就是循环方法设计细节比较多,但如果掌握了其特点,对不同问题的适用性很强(即代码只需要很少的修改就可以应用到不同问题),加之其最大的优势:效率更高(因为递归的实现是通过调用函数本身,函数调用的时候,每次调用时要做地址保存,参数传递等,这是通过一个递归工作栈实现的。具体是每次调用函数本身要保存的内容包括:局部变量、形参、调用函数地址、返回值。那么,如果递归调用N次,就要分配N局部变量、N形参、N调用函数地址、N返回值。这势必是影响效率的。)

    五、经典实现

    经典问题:八皇后问题

      八皇后问题,是一个古老而著名的问题,是回溯算法的典型例题。该问题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数学家高斯1850年提出:

      在8X8格的国际象棋上摆放八个皇后,使其不能互相攻击,即任意两个皇后都不能处于同一行、同一列或同一斜线上(斜率为1),问有多少种摆法。高斯认为有76种方案。1854年在柏林的象棋杂志上不同的作者发表了40种不同的解,后来有人用图论的方法解出92种结果。

    递归实现为以下代码中backtrack方法

    非递归实现为以下代码中f_backtrack方法: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int *x;
    int sum;
    bool place(int k)
    {
      for (int j = 1; j < k; j++)
        if (abs(x[k] - x[j]) == abs(k - j) || x[j] == x[k])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void output()
    {
      sum++; //sum为所有的可行的解
      for (int m = 1; m <= n; m++)
      {
        cout << "<" << m << "," << x[m] << ">"; //这一行用输出当递归到叶节点的时候,一个可行解
      }
      cout << endl;
    }
    
    void f_backtrack(int i)
    {
      for (int j = 0; j < n; j++)
      { //初始化解向量
        x[j] = 1;
      }
      while (i >= 1)
      {
        while (x[i] <= n)
        {
          if (place(i))
          { //得到可行解
            if (i == n)
            {
              output();
              break;
            } //得到最终可行解,退出
            else
            { //得到部分可行解,搜索下一行
              i++;
              x[i] = 1;
            }
          }
          else
          { //当前解不可行
            x[i]++;
          }
        }
        x[i] = 1;
        i--;
        x[i]++; //回溯
      }
    }
    
    void backtrack(int i)
    {
      if (i > n)
      {
        output();
      }
      else
      {
        for (int j = 1; j <= n; j++)
        {
          x[i] = j;
          if (place(i))
          {
            backtrack(i + 1);
          }
          else
          {
          }
        }
      }
    }
    
    int main()
    {
      n = 8;
      sum = 0;
      x = new int[n + 1];
      for (int i = 0; i <= n; i++)
        x[i] = 0;
      backtrack(1);
      cout << "方案共有" << sum << endl;
    } 
    
  • 相关阅读:
    使用电脑模拟微信内置浏览器
    手机QQ浏览器属于代理服务器吗?
    艾伟:[你必须知道的.NET]第三十二回,深入.NET 4.0之,Tuple一二 狼人:
    艾伟:Silverlight 2.0在IE6 SP2上的虚线边框问题 狼人:
    艾伟:ASP.NET安全问题--Forms验证(后篇)--实战篇 狼人:
    艾伟:基于.NET平台的Windows编程实战(四)—— 数据库操作类的编写 狼人:
    艾伟:WMGPS开发 狼人:
    艾伟:基于.NET平台的Windows编程实战(一)——前言 狼人:
    艾伟:.NET,你忘记了么?(八) 从dynamic到特性误用 狼人:
    艾伟:小巧优美的ORM框架doodads入门指南[转载] 狼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odernie/p/907001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