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常说的二层交换机和三层设备有什么区别?
OSI层 | 功能 | 协议 | 网络设备 | 措施 |
应用层 |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 HTTP,SNMP,FTP,DNS,SMTP,Telnet | Linux应用命令 | |
表示层 |
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 |
|||
对话层 | 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 |||
传输层 |
数据单元称作数据包(packet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 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第4层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所谓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 | TCP,UDP... | 四层交换机、四层路由器 | TCP、UDP协议分析 |
网络层 | 在 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 IP,ICMP,OSPF... | 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 检查IP地址、路由设置 |
数据链路层 |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 ARP,RARP,PPP... | 二层交换机、网卡 | ARP地址检测、物理连接检测 |
物理层 | 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 IEEE802,ISO2110... | 集线器、双绞线 |
数据通过七层模型进行的封装使得数据每通过一层会在数据包头添加协议头。数据包越来越小,从应用数据变为IP数据包,再变为数据帧,最终为1010可以被硬件识别的数据。
在网络中,从A端口到B端口进行网络通信,必须经过四点。
第一传输保障。[TCP]
第二地址。两个用户数据通信必须知道对方IP地址。
第三数据包封装。封装过程是由较大的数据结构拆分成小的数据包再变成比特流进行传输。
第四路由。每一个网络交汇口都有路由。IP数据包中只有数据和地址等协议头没有司机选择路径,所以进入路由后都会截停,由路由决定路径。
现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二层设备是保障数据怎么在物理层上传输,可以想象成为连线设备,能力有限,局限于局域网。 三层有地址、路由功能,不同子网之间用三层设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