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接字Socket的引入
为了能够方便地开发网络应用软件,由美国伯克利大学在Unix上推出了一种应用程序访问通信协议的操作系统调用socket(套接字)。
socket的出现使程序员可以很方便地访问TCP/IP,从而开发各种网络应用程序。随着Unix的应用推广,套接字在编写网络软件中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后来,套接字又被引进了Windows等操作系统中。Java语言也引进了套接字编程模型。
什么是Socket?
Socket是连接运行在网络上的两个程序间的双向通讯的端点。
使用Socket进行网络通信的过程
服务器端程序将一个套接字绑定到一个特定的端口,并通过此套接字等待和监听客户的连接请求。
客户端程序根据服务器程序所在的主机名和端口号发出连接请求。
如果一切正常,服务器接受连接请求。并获得一个新的绑定到不同的端口地址的套接字。(不可能有两个程序同时占用一个端口)。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读写套接字进行通信。
使用ServerSocket和Socket实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socket通信。
其中:左边ServerSocket类的构造方法可以传入一个端口值来构建对象。accept()方法监听向这个socket的连接并接收连接。它将会阻塞直到连接被建立好。连接建立好后他会返回一个Socket对象。连接建立好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输入流和输出流就互为彼此,即一端的输出流是另一端的输入流。
使用ServerSocket和Socket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的Socket通信流程:
- 建立Socket连接
- 获得输入/输出流
- 读/写数据
- 关闭输入/输出流
- 关闭Socket
测试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过程
服务端程序:
客户端程序:
先运行服务器端程序,在运行客户端,可以看到,运行客户端之后服务器端输出“Connected Successfully!”,表明连接建立之后才会往下执行。之后可以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上进行输入操作,另一端将会收到输入的信息并输出。
使用线程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双向通信
用两个线程,一个线程专门用于处理服务器端的读,另一个线程专门用于处理服务器端的写。客户端同理。代码如下,程序共有六个类。
服务器和其输入输出线程:
客户端和其输入输出线程(其输入输出线程和服务器的完全一样):
服务器端打印信息
Wait for Connect! Connect successfully! Wait for Connect! server --> hello client --> Hi
客户端打印信息:
server --> hello
client --> Hi
多个客户端的程序实验
可以启动多个客户端,同时与服务器进行交互。这里还是采用上面MainServer和MainClient及其输入输出程序代码。
这部分做实验的时候需要使用命令行,因为Eclipse里面每次Run的时候会重新启动程序,即想要Run第二个客户端的时候总是先关闭第一个客户端(因为它们运行的是同一个程序),这样,即只能有一个客户端存在。(或者你开多个Eclipse,多建几个workspace就行)
在命令行运行的方法如下:
因为源文件带有包名,所以编译采用:
javac -d .源文件名.java
注意d和.之间有一个空格。
可以使用通配符编译所有的源文件,即使用:
javac -d .*.java
编译之后执行:
java 完整包名+类名
先启动服务器端程序,之后新开命令行窗口启动客户端程序,结果如下:
一个客户端时,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正常
经过实验,发现在一个服务器多个客户端的情况下,客户端可以流畅地向服务器发送消息,但是当服务器发送消息时,就会出现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客户端都能收到信息。如图中,当服务器发一条信息时候,两个客户端都没有收到,但是服务器再发一条时候时候,两个客户端各接收到一条信息。如图所示:
两个客户端,一个服务器,交互出现异常
实现服务器支持多客户机通信
服务器端的程序要为每一个与客户机连接的socket建立一个线程,来解决通信通信问题。
服务器应该管理一个socket的集合。
既要完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客户端和服务器通信程序,代码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初学者还不知道怎么完善?)
参考资料:
http://www.cnblogs.com/mengdd/archive/2013/03/10/295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