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践 · 团队项目】 第二次作业
团 队 作 业 原 文:http://www.cnblogs.com/andwho/p/7598662.html
Part 0 · 简 要 目 录
- Part 1 · 项 目 背 景
- Part 2 · 需 求
Need
- Part 3 · 做 法
Approach
- Part 4 · 好 处
Benefit
- Part 5 · 竞 争
Competitors
- Part 6 · 推 广
Delivery
- Part 7 · 贡 献 分 分 配
- Part 8 · 评 审 表 设 计
- Part 9 · 项 目 定 位
Part 1 · 项 目 背 景
现 象
-
“ACM ICPC”:作为一项在世界范围内热门的编程赛事,规模越办越大,以清华北大、上交复旦等 985高校为首的各个高校可以说都是前仆后继,各大高校也都衍生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组织 “acm-icpc 集训队”。
-
“成 员 来 源”:以清北为首的强校队员基本来自高中有过NOI经历的选手,而福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则有大部分成员是上大学前没接触过编程的所谓 “零基础选手”,从而衍生了一个独特的需求:“如何科学的引导零基础的选手一步步变强”
-
“应 用 空 缺”:网络上有许多 OnlineJudge 网站,但是没有一个提供对 “acm实验室” 进行 “信息化管理” 的应用。大多数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仍处于半信息化甚至非信息化的状态。
趋 势
-
“殊 途 同 归”: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但最后都殊途同归,需要一个实验室管理系统。
-
“已 有 雏 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实验室进行 “信息化管理”、“数据分析” 应用必将应运而生,某些985高校的校内OJ也支持了一小部分信息化管理,但做得不够极致,还有许多的需求没满足。
Part 2 · 需 求 Need
集 训 队 成 员 的 痛 点
刚刚入门,无缘前辈经验
:新队员往往只能通过老队员的只言片语构建认知,很多退役队员都有写总结性的东西,但多在个人博客里,与实验室断节。
入门不久,学习效率极低
:常有队员花不少时间弄word版式的博客记录心得,本末倒置。
个人训练,不知该做何题
:队员经常不知道自己什么类型的题做得多,对自己的题量也没有准确的认知,一直做自己擅长的题,对能力提升无益。
开始组队,不知他人深浅
:经常都找熟的人组队,然而也还是不知道队友的擅长点,要通过一场又一场血崩的比赛才暴露出一个个问题。
开始集训,补题效率极低
:没有记录补题的进度,一段时间后将忘就忘,恶性循环。
管 理 层 人 员 的 痛 点
安排组队,队员信息不足
:常常通过简单的一般排名,没办法度量队员的技能树从而拟定一些组合的可能。
安排集训,组织讲座麻烦
:由于集训中的讲座、题解资源没被集中管理起来,每次都要重新安排人去准备内容,一是费力二是大多时候质量不佳。
集训过程,准备题解麻烦
:题解资源没被集中管理起来,每次都要重新安排人去准备内容,一是费力二是大多时候质量不佳。
集训收尾,统计效率极低
:每次都安排人手动收集一波账号等,人力收集记录,实现统计公式等等。
集训结束,优质题解流失
:往往较长期的集训中诞生了许多优质题解,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全都流失。以至后人一遍遍做同样的工作,前仆后继,费时费力。
集 训 队 成 员 的 需 求
训练结束,能拿到优质的题解
,优质的题解往往能事半功倍。
队伍训练,能知道队伍的盲区
,及时意识到队伍的部分问题。
陷入迷茫,能翻阅前人的总结
,重振旗鼓。
管 理 人 员 的 需 求
安排集训,有前人的资料参考
,取其精华,越做越好。
集训结束,自动进行积分统计
,无需人工介入又是收集账号又是写计分算法。
安排组队,有数据分析为依托
,提供另一个视角可能。
Part 3 · 做 法 Approach
思 维 导 图
详 细 内 容:Wonderland 项目 - 思维导图
图 片 预 览:
核 心 功 能
【核 心 · W i k i】
-
描 述:接管个人、团队的训练记录,训练总结,文章均采用迅捷的 markdown。
-
训 练 记 录 预 览 图:
- 训 练 总 结 预 览 图:
【核 心 · 个 人 能 力 分 布 分 析】
-
描 述:通过的个人的过题情况分析,生成个人的图鉴。
-
用 途: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同时帮助对队友进一步了解以及组队安排时提供另一个视角。
-
分 布 图 初 稿 预 览:
【核 心 · 集 训 管 理】
- 描 述:整合每一轮的集训,包括训练用题、题解等资源;并对集训的结果提供数据分析等。
- 用 途:自动化的整合各队伍的积分,对队伍进行排名。
【核 心 · 题 解 管 理 & 标 签 系 统】
- 描 述:整合优质的题解资源,铺平后辈新生的路。
- 用 途:增加实验室成员补题的动力和效率。
【核 心 · 近 期 比 赛 整 合】
- 描 述:帮助队员了解圈内的信息、动态。
- 备 注:来自一个已有的接口。
未 来 可 能:职 位 招 聘
背 景:
-
企业招 acm 的队员往往只有很少的信息,就是参加的区域赛的情况。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官方的渠道来获取队员的信息。
-
而队员在这个系统上的所有信息化记录,就是对于acm队员来说最好的履历之一。
做 法:
-
可能提供一些优质的工作岗位,作为队员退役后的可能选择之一。
-
相当于对接一下企业,可能是10年前的队员之类的,构建一个这样的桥梁。
Part 4 · 好 处 Benefit
“五 脏 俱 全”:对于个人来说,能解决个人训练中的所有需求,使使用者沉浸在高效训练的环境中。
“统 一 管 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不再需要以前那样安排人去重复的、低效地做这块工作,一站式满足管理需求。
“数 据 分 析”: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提供实验室的另一种视角,让队员更好的审视自己、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Part 5 · 竞 争 Competitors
竞 争 力
明 确 核 心 需 求:大部分项目参与人员都曾是acm实验室的一员,开发人员能真切体会用户需要的是什么。
已 有 内 测 人 员:福州大学acm实验室将作为测试使用的实验室,能够收集到宝贵的反馈。
Part 6 · 推 广 Delivery
【第 一 阶 段】 在本校实验室试用
【第 二 阶 段】 取得成效后较容易推广到其它学校
Part 7 · 个 人 贡 献 分 分 配
- 队长取平均分;
- 队员按照团队协作工具 Teambition 中的任务记录作为参照来调控比例;
- 该次作业工作量安排大概比例:
总 和 | 郑浩晖 | 吴海林 | 郑书豪 | 左文航 | 陈汉森 | 廖兴桔 |
---|---|---|---|---|---|---|
100 | 40 | 25 | 0 | 10 | 25 | 0 |
Part 8 · 评 审 表 设 计
【设计】陈汉森 【审查】左文航
Part 9 · 项 目 定 位
-
一个基于 web 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
-
一个为 acm 队员量身打造的 “云笔记” 工具。
-
一个可以打破时间限制同古人和来者进行经验交流的渠道。
-
一个提供数据统计以及数据分析的 “实验室成员图鉴”。
-
一个将由一代又一代实验室成员堆砌起来的巨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