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辉三角


    分析: 其思路是用一维数组做,实际上用的是两个一维数组a[], b[].其中a[]是保存当前行各元素的值, 而b[]可以认为是一个临时数组, 它是a[]的一个备份, 也就是说在每行a[]元素置数完毕后,
    将a[]中的内容拷贝到b[]中,因为进行下一行的运算时, a[]会被重置, 而且由杨辉三角的规律知下一行要用到上一行的元素, 这样在计算下一行的a[]时就可以用保存在b[]中的上一行的元素了(咋感觉这么啰嗦呢^_^)。
    也正因为如此, 在每一行运算完之后,就要将其输出显示, 下一行时a[]就是新值了。所以用这种方法最后程序结束时并没有将三角中所有元素保存下来,只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将其输出。
    再看其程序的核心部分: a[j] = b[j] + b[j-1]; 其开始定义了数组a[80],b[80],0号元素并未使用,即每一行的元素都是从a[1]开始的。但这个0号元素是不是真的没用呢?稍加分析可知当然否,
    而且感觉这个0号元素用的挺巧妙,比如说到第5行时(其实与第几行没关系),输出第一个元素的语句是 a[1]=b[1]+b[0], 由于b[1]为1, 这时0号元素就派上用场了,b[0]为0,可以将每一行的第一个元素置为1, 往下走有第二个元素 a[2]=b[2]+b[1]; ...开始按杨辉三角的规律走。同理,到最后一个元素时,a[5]=b[5]+b[4],在上一行中只有4个元素,即此时b[]中只有4个有效元素,那这个b[5]算什么呢?
    其实它跟那个0号元素有相同的作用,因为初始化时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都置为0,所以这时的b[5]为0,由b[4]为1可得a[5]为1。这样可以将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元素置为1。对于各行,此法均适用,实际上就是在满足杨辉三角两侧值均为1的规律。

     1 #include <stdio.h>
     2 int main()
     3 {
     4     int a[10]={0};
     5     int b[10]={0};
     6     int i, j;
     7 
     8     b[1]=1;
     9     for(i=1;i<10;i++)
    10     {
    11         for(j=1;j<=i;j++)
    12         {
    13             a[j]=b[j-1]+b[j];
    14         }
    15         for(j=1;j<=i;j++)
    16         {   
    17             b[j]=a[j];
    18             printf("%d ", b[j]);
    19         }   
    20         printf("
    ");
    21     }   
    22         
    23     return 0;
    24 }
  • 相关阅读:
    Word批量转PDF(内容转图片,防复制文字)
    Word批量转PDF或者图片(实现方式二)
    Word批量生成软件(实现方式三)
    合同批量生成软件/工具(实现方式三)
    Word批量打印软件/工具
    Word文件批量查找替换字符串
    Word批量生成软件(实现方式二)
    Word批量生成软件
    合同批量生成软件/工具(实现方式二)
    MySQL处理大量数据的效率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ris-cp/p/358083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