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nyhttpd源码分析


      我们经常使用网页,作为开发人员我们也部署过httpd服务器,比如开源的apache,也开发过httpd后台服务,比如fastcgi程序,不过对于httpd服务器内部的运行机制,却不是非常了解,前几天看见tinyhttpd,只有短短500行左右的代码,就实现了一个简单的httpd服务器的基本功能,这种tiny程序,其实对于我们了解基本核心有一定的帮助,可以通过分析其代码,了解构建一个简单的httpd服务器需要的基本元素。

      (1) startup函数

      这个函数的代码非常简单,其实就是简单创建一个server端的socket,让它绑定指定的端口,然后开始listen

      (2) accept_request函数

      此函数中首先解析客户端的请求方式,是GET,还是POST,tinyhttpd只能处理这2种请求,如果都不是,就返回错误。然后解析请求的url,然后对应到服务器中tinyhttpd中htdocs目录下的文件,检查文件状态,如果文件不存在,那么返回错误。如果文件存在,是GET方法时,tinyhttpd直接返回此文件,通常是html。如果是POST,那么会执行对应的.cgi文件,tinyhttpd中的CGI文件,是用PERL脚本实现的。

      (3) execute_cgi函数

      此函数中就是如何执行CGI脚本的地方,首先还是将POST部分的数据解析出来,然后fork一个子进程去执行CGI脚本,这里有一个小的技巧,就是tinyhttpd使用了管道来让执行CGI脚本的子进程,通过标准输出写入和父进程的管道中,父进程在fork之后,读取此管道中的数据,然后返回给客户端。

      父进程中创建管道的代码:

     if (pipe(cgi_output) < 0) {
      cannot_execute(client);
      return;
     }
     if (pipe(cgi_input) < 0) {
      cannot_execute(client);
      return;
     }

      这里创建了2个管道,每个管道都有一个写端,一个读端。

      子进程是通过下面代码执行的:

    execl(path, path, NULL);

      父进程中,读取管道中的内容:

    while (read(cgi_output[0], &c, 1) > 0)
       send(client, &c, 1, 0);

      color.cgi代码:

    #!/usr/bin/perl -Tw
    
    use strict;
    use CGI;
    
    my($cgi) = new CGI;
    
    print $cgi->header;
    my($color) = "blue";
    $color = $cgi->param('color') if defined $cgi->param('color');
    
    print $cgi->start_html(-title => uc($color),
                           -BGCOLOR => $color);
    print $cgi->h1("This is $color");
    print $cgi->end_html;

      单独在控制台下运行的结果是: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lang="en-US" xml:lang="en-US">
    <head>
    <title>BLUE</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iso-8859-1" />
    </head>
    <body bgcolor="blue">
    <h1>This is blue</h1>
    </body>
    </html>

      也就是说,tinyhttpd通过子进程运行PERL的CGI脚本,然后脚本输出了一个HTML,这个HTML内容通过父子进程之间的管道进程消息传递,父进程读取管道中的内容发送给浏览器。

      不过我们从代码中只看到了设置环境变量putenv的部分,如果是POST方法,并没有看见设置参数的部分,其实这部分代码,是在fork之后,parent中通过for循环,将content_length长的content通过管道write给了子进程的标准输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fork子进程之前先创建了2个管道的原因。

      这样,整个tinyhttpd核心的内容就结束了。

  • 相关阅读:
    LocalDate、LocalTime、LocalDateTime示例
    Instant时间戳示例
    Mybatis面试题
    SpringMVC面试题
    Spring面试题
    redis面试题
    计算机网络面试题
    java集合面试题
    java基础面试题
    MySQL面试题汇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obits/p/514220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