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品测试团队,它最关注的应该是什么?它需要不断优化、发展的是什么?经常提到的落地于它而言具体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单就产品及团队而言有两个目标:第一,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速解决线上问题;第二,保持系统稳定,减少线上故障。这是互联网产品、团队的特点。某种意义上说,为什么总加班也与此有关,因为你要快速响应快速变化。同时,快速与稳定就像常说的进度、成本、质量一样,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有时候甚至是悖论。那如何找平衡?首先要在组织结构上保证。举个例子,下半年所在团队组织结构会调整,以产品接入、故障解决两个团队为尖兵,它们的首要任务是快速。然后系统优化、结算、底层系统等团队作为大后方,它们的任务就是保持稳定。结构上保证后再应该怎么做?产品本身保证。一个产品能够不需要编码仅凭配置就能响应变化你说它是否快速?一个产品可测性、可扩展性非常高你说它是否能保持稳定?一个产品能很轻松的排查问题你说它是否能迅速解决问题?答案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什么连续三年我们产品都在做大改造,就是为了这个目标。
说清楚这些我们再来看作为产品测试应该如何落地就很清晰了。说白了就是保证上述目标保质保量的达成。我不只一次的提出过,我们的方向是保证产品质量而不是开发测试产品卖钱,公司不差这点钱也瞧不上这点钱。当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不断提升的高精尖手段我们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业务及不断变化的产品,两年前的测试手段你今天还再用靠谱吗?至少大部分不靠谱。但现在问题是,技能如何转换为产能,科技如何转化为生产力,这才是大问题。就象我们造个原子弹但没人会用也没地方可用,这有意义吗?因此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保证产品质量而作的。那具体该怎么做呢?落地的具体点是什么呢?
第一,沉淀业务,必须沉淀在业务里。试想连互联网电子商务是个啥都不清楚的人能做好电子商务的测试吗?为此我们要求所有测试人员必须对负责的产品业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建立完善的传承体系,保证后来者能更容易的切入业务,能迅速的掌握产品业务。百年老店,首重传承。人类文明的延续就是靠的传承。所以我们首要目标是打造业务传承体系,流程上、平台上、规则上、技术上都要为此服务。有很多人看不起精通业务的测试,觉得工作内容简单无含金量,简直是谬论。这个观点我都懒得反驳。
第二,测试技术能力的提升。我从来不否认技术能力对测试人员的重要性。就象很多人问我测试人员是否需要掌握编码能力一样,我总答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对于测试人员而言什么才算是主要技术呢?会编码?会开发测试工具?简直可笑。测试人员首先要掌握的是正确的、先进的测试理论方法,要知晓测试流程、测试体系,要清楚测试工作如何开展,这才是测试技术的核心。举个例子,目前业内主流的测试产品例如QC、loadrunner,做产品实现的是熟练的编码者,注意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开发者而不是测试人员,但做产品设计的人一定是测试架构师。架构师们对测试行业各种理论、技术、实践有全面了解,对测试工作开展有丰富经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了解测试人员需要什么,如何才能提升测试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那到底该怎样提升技术能力呢?很简单,你按照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设计写一千个一万个测试用例,把这种方法固化在你的骨子里。然后进行大量的测试实践,做个几十上百个项目。再把工作中一些不爽的,开展起来麻烦的,需要大量重复进行的,能工具化的工具化,能改善流程的改善流程,能用新方法的用新方法。最后形成一个循环,持续完善、持续提升。在《软件测试修炼之道》一文中我做过详细描述,这里不过多叙述了。
第三,策略变化。一个团队的主导者很重要,他是团队的灵魂、主导者需要结合实际不断的调整团队的测试策略,同时保证团队的大方向不出现偏差。或许在某一阶段团队工作重心会出现偏重,但方向一定不能变。作为主导者,他一方面需要跟进团队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思考。一直往前冲不一定是好事,有时也需要冷静下想想目前该作何调整。慢,有时可能会做得更好、更多。管理是门艺术,在此我只提醒大家一点,需要行使管理职能的时候你是名管理者,但更多时候你要看看我博客的签名。平常心,这就是平常心。感恩心,这才是感恩,你以为凭你一人能做完所有事?所有业绩都你一人的?
第四,基于服务化的测试。这是我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方向,和什么MBT、RBT对应,我称之为SBT,哈哈哈哈。说白了就是针对不同的测试任务应该用何种测试手段去开展测试工作,既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冗余,合适恰当充分。至于其它的什么测试环境管理,持续集成等都是日常工作。再有智能化测试这种,我是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手段,通过研究智能化测试保持自己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说句实在话,我要真有这么大本事能彻底解决智能化问题FBICIA早请我去了我还在这呆着。
落地这词我不清楚是不是某企业的专用词汇,反正在某企业你不落地那啥都没你份。落地落地,本文想说的其实是什么才叫落地,什么才是真正的落地,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