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量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系统的视线范围】,没错,配置进入了环境变量的程序,就等于是进入了系统的视线范围,打开DOS命令窗口后输入程序名,系统就会把在其视线内的(环境变量内)的程序找出来,如果程序没有配置进入环境的变量的话,那系统自然就找不到。
环境变量说明:环境变量有两种类型。
1. 系统环境变量
系统环境变量,顾名思义,他是系统的。也就是说一旦配置了系统环境变量后,只要是使用这个操作系统的人,不管任何用户(一个操作系统一般可以设置多个用户)都能通过这个环境变量直接在doc命令窗口直接找到相应程序。
2. 用户环境变量
用户环境变量,顾名思义,他是独属于某个用户的,一般那个用户配置的它,它就是那个用户的。也只有配置这个环境变量的用户才能使用它。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用户变量还是系统变量,
1. 为了安全一般配置用户环境变量。
2. 为了省事一般配置系统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各个变量名的作用
打开环境变量配置窗口,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变量有几个环境变量,如下:
PATH
TEM
TEMP
........
这里每个变量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与作用,想知道每个环境变量的含义的话,直接【百度百科:环境变量】会给出每个环境变量名的具体作用。
而在这里,我们关注的主要是path这个环境变量
path 表示:指定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
实际上我们用的最多的也是这个变量,在我们安装各种软件,搭建各种开发环境时,一般也都是直接在这个path里面放入配置程序路径的。
具体配置实例:
我刚刚下载了nodejs的zip压缩包,现在我要使用node的话,就只能找到相关安装目录下得node.exe直接打开它进行使用,这样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可以node.exe配置进入到环境变量中,这样在系统的任何地方我们都能使用。
配置过程:
1. 找到node.exe路径,并复制这个路径(记得不要把node.exe也复制进去了哦,我们并不需要他)
2. 选择是配置系统环境变量还是用户环境变量
3. 将路径复制进入到path中(win7,8配置环境变量时,环境变量字符串就在一行,而win10是一个列表,很明显方便很多),如下
注意:在配置环境变量时,将程序路径复制进去后,如果你的win7,8系统,那么请在路径的最后面加上一个分号,若果是win10那倒是不需要。
验证配置效果
在没有配置node的环境变量前,我就只能在其node.exe所在目录下使用node,但是配置成功后我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他了。现在我在c盘下直接使用node命令查看效果,如下图所示:
注意事项
-
系统在环境变量中寻找程序路径时,是由前往后(win7,8),有上往下(win10)的方式寻找的,找到第一个后就会直接使用它而不会再往后往下寻找了
-
所以在将程序路径复制进入到path或者其他环境变量名中时,需要如果原先已经配置过这个程序的路径,那么系统会使用先找到的那个路径,所有为了保证系统使用的是我们最新配置的路径,一般我们直接把新配置的路径写在最上面或者最前面。
- 分隔符:Windows为“ ;”,linux为“ :”
- Window下关于“ % ”,比如你设置了JAVA_HOME为C:\JDK,那么%JAVA_HOME%用百分号引起来的JAVA_HOME就代表C:\JDK这个路径;且%SystemRoot%; 等价于 C:\Windows; 自然而然 %SystemRoot%\system32; 就等价于C:\Windows\system32;(Linux下“ $ ”同理)。
- %PATH%是引用以前你设置的PATH环境变量。
- 配置JDK时有: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lib\tools.jar。类路径classpath环境变量通常用来记录当前路径和java类库所在的路径。在类库中包含java系统所提供的各种软件包,其中包括各个类和接口等。首先要注意的是最前面的" .; ",这个是告诉JDK,搜索CLASS时先查找当前目录的CLASS文件。
- classpath是针对运行而不是编译,如果想编译必须切换到java文件所在目录。
附:Windows下配置JDK环境变量
set JAVA_HOME=C:\jdk1.5.0_06 (新建变量)
set PATH=%JAVA_HOME%\bin;%PATH% (若已经有PATH项,无须另外新建,直接在后面加,但需用;与其他已有的项分隔开)
set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lib\tools.jar (新建变量)
测试环境变量是否设置成功:运行->cmd->任意目录下输入javac,若出现下图则表示配置成功,若出现 'javac' 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或批处理文件。 说明Java环境变量配置出错。
转载: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a17d5285c9b0c48099c8f26a.htm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