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岛经济学》二、一切经济都从何开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美丽的热带小岛,上面住着三个人,分别是艾伯、贝克和查理,也就是ABC。小岛上的生活很艰苦的,他们每天为了生存就要去海里抓鱼,因为没有什么先进的捕鱼技术,所以每天每人只能抓到一条鱼。这一条鱼刚刚够他们一天吃饱肚子,勉强的生存下去。于是捕鱼就是小岛经济的全部。艾伯、贝克和查理每天的生活就是醒来、捕鱼、吃鱼、睡觉。如此往复,虽然这样的生活可一点都不惬意,但是也总好过忍饥挨饿吧。
    因此,现在的小岛上,经济生活超级的简单。也是一个经济体最初的形态,没有存款、没有借贷、更没有投资。所有产出全部都被消费掉了,每天抓一条鱼,吃一条鱼。
    然而,与我们所有的人一样,艾伯、贝克和查理也同样梦想着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他们也想在抓鱼之外做一点别的事情,比如说弄几件更好看的棕榈叶的衣服,想要一个遮风避雨的住所,但是他们每天都在忙活着抓鱼糊口,这些梦想又要怎么实现呢?
    有一天晚上,艾伯仰望着星空就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呢?如果我每天可以抓到两条鱼就好了,那我就可以剩下一天的时间去做一些别的事情。于是他突然想到了要制作一个工具,这样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
    于是第二天,艾伯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编制他的渔网。贝克和查理看到艾伯站在那里搓绳子,就提醒他,你搞毛啊?你在减肥啊?你总是在这里玩绳子不抓鱼的话你会挨饿的。
    艾伯解释说:“我想做一个捕鱼器,这样就能缩短捕鱼的时间,以后就再也不用挨饿了啊。”
    贝克和查理想着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那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到时候可别跟我们要鱼吃哈。我们是不会为你的疯狂买单的。”
    艾伯没理会他们,继续编织他的渔网。一直到天黑了,渔网才做好。但是代价是他今天必须要挨饿了。
    当天晚上,当贝克和查理吃饱了呼呼大睡的时候,艾伯却只能在脑海中想象着美味的鱼肉来对抗难忍的饥饿。
    到了第二天天一亮,艾伯赶紧拿着渔网去抓鱼。这个时候贝克和查理就傻眼了,原来他们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抓到一条鱼,可是艾伯却因为有了工具,一天可以抓到两条鱼了。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渔网行动,小岛上的经济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到,艾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原则,人们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就需要依赖这个原则,那就是消费不足和敢于冒险
    • 消费不足:为了编织渔网,艾伯当天就不能去抓鱼,他就必须放弃当天的所得,放弃那调本来可以吃到的鱼。他这样做,可是要忍受着饥饿。他现在暂时延迟消费,是为了将来消费更多的产品,也就是为了捕捉到更多的鱼。
    • 冒险:除了延迟消费之外,艾伯还需要承担风险。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渔网到底好不好用。如果这个想法失败了,那么他得到的就是一把无用的绳子和一个空空如也的胃。
     
    回到书本,艾伯的编制了渔网就是创造了资本。在经济学中,资本可不仅仅是指钱。它是指一种设备,这种设备的建设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它的意义是在于利用设备可以制造其他需要的东西。实际上艾伯需要的并不是那张渔网,而是鱼。因为这张网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鱼,所以渔网本身才有了价值,才成为一种资本。
    后来,艾伯的渔网奏效了,他的生产力提高了一倍,现在他生产的东西多于自己需要消费的东西。于是这就带来了储蓄,现在先请记住一点,就是储蓄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命脉,没有他,就什么都没有。
    我们常说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说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到死的时候贷款还完了。而中国老太太呢?存了一辈子的钱,买了房子结果还没有住上就去世了。这个例子我们常常说,但是我们要知道,每一个提前消费的美国老太太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不断储蓄的中国老太太。而这一点往往大家都会无视。这里稍微提一下,为什么说储蓄很重要,说到后面您就会明白了。
     
    回到现实
    对于除我们人类之外的所有动物而言,经济学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日常生存活动。食物短缺、天气恶劣、食肉动物的威胁、疾病困扰以及忍饥挨饿地活着,这是所有动物的生存常态。所幸我们人类拥有两样东西:我们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正是依靠这两样东西,我们制作了工具,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所不同。否则我们的命运跟那些动物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我们大可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机器和工具都不复存在,我们的社会经济会是什么样子?汽车、拖拉机、铲子、斧头、长矛等,如果这些东西真的全都消失了,我们所有的消费品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猎取、去采摘、去种植那会是什么样子?毫无疑问,那样的生活肯定很艰苦。
    工具的出现才带来了一切的改变,使经济的出现成为可能。长矛帮助我们击败猎物,铲子帮助我们种植庄稼,渔网帮助我们捕鱼。这些工具提高了我们的劳动效率。我们生产的东西越多,可以消费的东西才会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越来越美好。
    努力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是经济这一概念最简单的定义。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牢记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我们找到了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不管一种经济最后变得多么强大,大到城市,大到国家也好。这个根本原因是绝对不会改变的。
    02
    财富是如何分享的
    继续我们小岛上的故事,现在拥有渔网的艾伯看起来是前途一片光明,那另外两个人呢?虽然艾伯从来没有刻意的使他人受益,但是他的资本也就是他的渔网,其实是帮助了岛上所有的人。我们来看看怎么回事哈。
    贝克和查理,看到艾伯渔网的好处,就和艾伯说:“既然你那玩意儿隔一天才用一次,那你不用的那天就借来让我用用可以吗?大家都是好朋友,有福同享嘛。”
    艾伯还对之前的事情耿耿于怀呢,心里想着,我可是饿着肚子才编制了渔网的,而且你们两个兔崽子之前还嘲笑我来着。还有,如果你们把我的渔网弄破了怎么办?或者不还给我怎么办?那我岂不是要重头再来了,风险太大。
    于是艾伯就拒绝了他们两的要求:“对不住了,既然我能做渔网,你们两个就自己做不就好了么?”
    尽管查理和贝克已经看到了渔网的效果,但是他们担心自己一天不能编制出这样的渔网,万一三天都编制不出来,那我们就要饿死了。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
    “这样吧,我们做个约定,你的鱼不是好多着吗?那就借给我们吃,我们编网的时候就不用挨饿了,等我们网编好了再把鱼还给你。做为回报,你借一条鱼,到时候还你两条。怎么样?”
    艾伯一听,这个不错啊,虽然借鱼给这两个小子,有风险。但是我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得到两条鱼。
    艾伯借鱼给他们收取回报,这看上去是在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靠别人的辛苦劳动牟利。艾伯的动机只是想要赚取更多的鱼,但是,正是因为他的贪婪才能给其他的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我们要知道,艾伯如果不把鱼借给别人,他还有别的方案。比如说:
    • 他可以把鱼留下自己吃,这样不会有任何的损失,但是它的鱼也不会增长,这就是储蓄
    • 他还可以放纵一下,不在干活,将自己多出来的鱼慢慢吃掉。这就是消费。
    • 他还可以再用两天的时间再编制出两张网,之后把多于的网租给贝克和查理,每天向他们收取半条鱼的租金,这样艾伯就每天躺着就可以吃到一条鱼,提前退休。这就是投资。但是这其中有一个漏洞就是,查理和贝克每天也会多出半条鱼的储蓄,他们过几天也就有能力自己编制出渔网而不再租用他的。
    • 还有最后一个方案,艾伯可以把两条鱼借给贝克和查理,收取利息。这就是借贷。
    所以说,放在艾伯面前的选择就这么几种了。
    • 储蓄
    • 消费
    • 投资
    • 借贷
    毫无疑问,艾伯最终无论选择哪个方案,多出来的鱼始终会对整个小岛的经济带来好处,并且也不会给自己的两个小伙伴增加负担。艾伯最后的选择是把鱼借出去。
     
    艾伯愿意并且有能力把多余的鱼借给别人,因此,贝克和查理也拥有了自己的渔网。现在大家都有渔网可用了,小岛上的整体捕鱼能力便从每天三条鱼提高到每天六条鱼,经济増长翻番,前景是一片光明。
    有了多出来的鱼,小岛上的几位居民每天终于可以比原来多吃一些鱼了,原来是每天一条鱼,现在我能吃一条半了。而他们的消费之所以增长;前提是因为经济增长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令人不解的是现代经济学家竟然会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给老百姓更多的钱花就可以增加需求,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真正的需求:这无非就是让人们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原先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而已。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啊。只有提高生产力增加供给才能切实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其中的关键不在于手上的钱要多,而是生产力要提高。这个道理我们后面还会反复的讲到。
    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艾伯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剥削他的两位邻居。的确,艾伯不需要工作就获得了利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劳而获。他的利润是对他所承担风险的补偿,而且,他的获利并没有阻碍两位同伴的发展。
    即便艾伯真是一个贪心的人,就拿着自己的钱滚钱,变得越来越富有,那到底又有什么不好的呢?如果艾伯不需要亲自劳动就能增加自己储蓄的唯一途径就是将这些储蓄借给自己的邻居。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财产就不会增加,甚至还会越来越少,因为他自己还要消费呢!
    私人资本主义可以促使那些将个人利益作为唯一动机的人帮助他人提高生活水平,这就是它最有意义的地方。而这确是受到道德指责最多的地方。
    就因为艾伯想用储蓄创造利润,贝克和查理才有机会编织自己的渔网。如果成功了,他们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从这点来看,他们三个都是获利的。但如果失败了,他们就无法偿还贷款,那么承受损失的人就是艾伯了。
    所以实际情况是,只有借款人受益了,贷款人才会跟着受益。
    当然了,很多人并没有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共同利益。如果艾伯的财富,让贝克和查理心生嫉妒,强烈要求分得他的部分储蓄该怎么办?假设艾伯对自己的财富有负罪感,看到两个人这么可怜,于是无偿地把鱼分给了他们,那么他们两人会怎样处理这些鱼呢?
    在没有了还款的压力之下,两个人最有可能做的是利用这份礼物享受闲暇时光。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但是贝克和查理的假日时光并不能提高这座小岛的生产能力。因此,尽管慈善之举看起来是充满了正义,但捐款根本没有办法像商业贷款一样推动经济发展。
    好了,说了这些,最根本的一点是,所有能够增加捕鱼量的事物都会惠及小岛,鱼越多,大家就越有可能吃到更多东西,或者拿时间做件衣服,或者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干脆休息。
     
    回到现实
    财富从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原始社会,财富是极少的,那时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也不如工业化社会中穷人的财富多。在中世纪,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也缺乏基础的娱乐设施,而在今天,中央空调、无线网络以及冬天里的新鲜蔬菜等几乎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尽管贝克和查理认为每天吃两条鱼简直奢侈到了极点,可在我们看来,这种生活丝毫不值得羨慕。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人们却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攫取別人的财富,并由此产生了穷人。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认为,利润是通过少付工人工资所产生的,有人称之为“劳动价值论”。这样看来,像艾伯这样的企业家或类似的大型公司要想致富,只能先让别人变穷。那么这样的人就该拿来全部吊死。
    我们要说,富人致富的原因是他们为别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艾伯就为没有足够储蓄的贝克和查理提供了储蓄。如果他赢利了,那也是因为他提供的服务对别人是有价值的。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对资本主义和资本家的描述都不是很客观,甚至是负面的。这绝不仅仅是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造成的,更主要是因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没有为大众所熟知。很多的民众,甚至精英人士都认为资本家是靠剥削致富的。每个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会有工会组织,有劳动保障法律,在本质上都默认了资本家与员工在站在一个对立的立场之上。
    再看看美丽小岛上。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渔网。开开心心的一天两条鱼。但是如果贝克和查理拿到艾伯的贷款不是去编制渔网而是去研究对鱼的催眠术呢?或者是拿鱼去休闲度假,把商业贷款变成了消费贷款呢?艾伯还愿意借钱给他们吗?又或者他们两个生病了,艾伯不得不用应急贷款的形式把鱼借给他们救他们的命呢?这样一来小岛上的经济又会如何呢?这些借贷形式正在我们身边因为外力的干涉不断的发生着的。这种干涉比如说来自于政府,如此一来,这是一件幸事还是一场灾难呢?
  • 相关阅读:
    springmvc项目搭建四-基于前端框架完善页面的数据显示
    springmvc项目搭建三-添加前端框架
    spring 配置问题记录1-@ResponseBody和favorPathExtension
    oracle定时job粗解
    oracle存储过程粗解
    springmvc maven搭建二之springmvc的security
    Oracle 数据库导出时 EXP-00008;ORA-00904
    搭建springmvc项目404,没扫描到包
    oracle基础概念学习笔记
    linux判断存储空间是否满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846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