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知乎周刊——职业倦怠怎么办》
摘抄内容
01.精疲力竭综合征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从事第三产业的员工,由于过度的职业压力,陷入精神疲劳、工作情绪抑郁状态,甚至出现了猝死(包括自杀)
02.完美主义是重要的压力源。完美主义是多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03.过度付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
04.工作缺乏精神层面的福利,没有学习提升的机会,体验不到成就感,这些都会使人情绪低落。
05.压力管理涉及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行为管理、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06.介绍两个很实用的缓解压力带来的紧张感的小方法——想象和放松
人们在遇到压力事件时,往往会在心中预想自己该如何去应对这些事件,但这些预想却往往因情绪的干扰而更多倾向于悲观和沮丧,这种悲观沮丧的情绪又进一步影响了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07.学会放松
08.用脑也是一种劳动,也消耗能量。
09.对我来说,办公室工作很难让我感受到意义。
10.我相信,意义感的本质是,我们能感觉自己和未来、和他人、和更大世界有联系。我们能感觉到,自己是宏大而有序的整体的一部分。
11.构建意义感这件事不仅是我们的生物本能,甚至可以等同于生命活动的全部。从这个角度看,这道题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坐在钢筋水泥的办公室里,终日和文件、盖章、领导打交道的办公室职员,需要耗费额外的心力来不断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存在价值。
12.有时候,在内心深处,我们甚至为自己的工作感到沮丧和心虚。我们很难为自己的生命画出一幅确定的、有意义的地图。我们意识上知道此刻就在这里,但意识深处又不断思索:究竟在何处?将来往哪里去?谁在乎?有何意义?——我们只是庞大世界里的一颗小螺丝钉,但我们看不到这颗螺丝钉究竟是如何成为这个世界运转的一部分的。
13....踏实感,让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沉浸于工作,无须怀疑、无须寻找、无须确定,需要化解的也不过就是自然的身体疲累。反过来说,如果长期缺乏这样的笃定,我们对于当下意义的组织,就是模糊、复杂、低效且难以定位的,自然也会消耗更多的心理资源。
14.当下这个时代,框架被打破,意义被消解,人与人的联系越发松散,【我是谁】这一问题的答案莫衷一是……所以这种困扰已经不是一两个人的困扰,【无法踏踏实实地,笃定地工作】是很多人共同的心声。
15.这个时代有太多人难以确认生命的价值,就只好把【成功】一类的概念模模糊糊的、作为救赎的出口。
16.如何走出工作倦怠?
17.有目的做事,保持热情。
18.做一些你能力之外的事情。
19.她现在83岁了。走路要拄拐杖,有时候还需要坐轮椅。她说她现在视力不好了,听力也越来越差。但是当你跟她说话,她仍然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她做事情的时候,比很多比她年轻50岁的人更充满热情。
20.逃离重复性工作
21.重复性工作之所以讨厌,是因为长期的重复性工作,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会极大消耗人们的工作热情,导致情绪耗竭,使人们更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工作倦怠和抑郁。
22.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人的需求的理解,最有意义的工作,是不断对大脑的开发,不断挑战自己,使自己获得成长,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说,人们自身是有一种追求自身的成长的需求的。
23.重复性的工作是必经之路和工具性跳板。当你展现的学识、能力、修养被领导所认可,才能在职场起飞,脱离重复性工作。
24.关于如何展现自己的学识、能力、修养,我讲工作成果的三个要素:效率、品质、增值。工作成果有很多,但是作为一个成熟得职场人,你只要盯着这三点就足够了,这三点的目标是:快点做完、效果更好、业务增值。
25.做得更快和更好,能够在职场上拿到足够多的的话语权,提高个体的影响力,而实现业务与个人的增值,升华工作成果的意义,使得自身替代性降低,没人能接盘,才是让你变得更牛叉的唯一途径。
26.重复的工作中往往蕴含了巨大的优化空间。
27.专业打底就是你必须得实打实的干货,你得比别人研究得更深,看问题更有专业洞察力。
28.想要变得更有专业洞察力,其实并不难,结合工作实际,重新学习专业书籍,把专业书籍学到的新知识点用来重新诠释问题、理解工作、设计方案,在实践中你会发现自己逼格真的变高了,专业影响力与日俱增。
29.有句话说,在森林遇见灰熊,不用跑过熊,只要跑过同伴你就赢了。
30.要揽瓷器活,先磨金刚钻。
31.变化就是机会。
32.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一次诊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策略、迭代发展。
33.给自己创造一个【结界】
34.合理安排时间。要自己排序事情的轻重缓急,按照这个去执行,每天先解决让你感到焦虑的部分,会带给你成就感。
35.每天写点生活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