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接着Tony Qu的《批“觉得有必要记一下的东西——关于翻译”一文》写的,就讨论一个问题——你原意以原版或影印版的价格购买翻译书籍吗?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这源自Tony Qu批判的原文中的一句话:
很多国内程序员看书就只看英文原版,开发就只用原版VS,就是这个原因。
我承认,在英语能力相当的程序员当中,这句话说的是事实。能够看原版书的尽量看原版书,不仅仅因为看起来舒服,更因为容易在P2P网络上找到OCR后完美排版的PDF(甚至是官方PDF)。但这部分人当中,又有多少是真真正正是去买原版书的(原价格按汇率算),或者至少去买影印版的(价格是翻译版的一倍以上,原版的一半以下)?我想就很少了,我仅仅知道Jeffrey Zhao会从国外买二手原版书。很老实说,假如读者原意为翻译版支付引进版的价格,那么翻译版能够做得比现在的要好得多。但有多少人是连翻译版的价格也不愿意支付的,宁愿上网找极度难看的未OCR扫描版?此时,结论已经很明确,翻译版质量差不完全是出版社或者译者的问题,是经济利益驱使,这有电影工业与唱片工业在大陆的做法为证!
虽然现在DVD的分区对购买者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但当初就把大陆分作一个6区是有理由的。话说刚刚有DVD的时候,大陆的DVD市场跟国际市场同一个运作方法,电影上映后至少3个月才发行DVD,以免影响票房。但DVD就是卖不出去,不仅仅是因为太贵,还因为国内的购买者不愿意等那3个月,当然也不愿意买票进电影院看。他们买什么?买盗版DVD。因为DVD必须有正版片源出来后,才可能有正版片源的盗版DVD,所以3个月未到,所有的盗版都只可能是枪版DVD。然而大陆消费者就是不在乎画质和音质,他们就是想以最低的价格抢先看到电影,看完就算。当这种需求被中国电影工业从业人员知道以后,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发展出来了,以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大陆的引进版DVD的发行和电影的上映几乎同步进行,价格仅仅比盗版略高,并且最重要的是,人为地把画质和音质降低到枪版的水平。就这样,电影工业能够在大陆盗版市场上分到一杯羹,我的意思是他们算是卖官方枪版的了,同时也不影响他们的国际市场价格——即使存在购买渠道,港台消费者也不会接受这样廉价的劣质DVD,仍然会等上映3个月后买原版DVD。
唱片工业做的事情是类似的,大陆所谓的引进版虽然价格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但音质是经过人为降低的。这就是价格歧视,因为大陆消费者只愿意支付一个更低的价格,也只需要购买质量更低的商品,所以供应商就可以把这划分为一个独立的价格歧视区域市场。我不知道图书行业是否存在这样人为控制的“阴谋”,但只要大陆消费者的需求还是这样的“另类”,价格歧视原则就会一直适用,这样的事情就会无意识的继续存在,以远低于影印版价格售卖的翻译版质量就肯定还是那么低。对了,顺带说一句,港台翻译版的价格是和大陆影印版差不多的。
总结一下,我也是译者,翻译工作低廉的价格以及编辑工作的效率低下Tony Qu说过我就不再说了。如果大陆翻译版最终按照港台翻译版的价格去销售也能获得同样的销量的话,我相信译者可能愿意为这份价钱做全职的翻译工作,我相信出版社愿意聘请更多专业编辑并且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