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代理
第一种 Web 代理原理特别简单:
下面这张图片来自于《HTTP 权威指南》,直观地展示了上述行为:
假如我通过代理访问 A 网站,对于 A 来说,它会把代理当做客户端,完全察觉不到真正客户端的存在,这实现了隐藏客户端 IP 的目的。当然代理也可以修改 HTTP 请求头部,通过 X-Forwarded-IP
这样的自定义头部告诉服务端真正的客户端 IP。但服务器无法验证这个自定义头部真的是由代理添加,还是客户端修改了请求头,所以从 HTTP 头部字段获取 IP 时,需要格外小心。
给浏览器显式的指定代理,需要手动修改浏览器或操作系统相关设置,或者指定 PAC(Proxy Auto-Configuration,自动配置代理)文件自动设置,还有些浏览器支持 WPAD(Web Proxy Autodiscovery Protocol,Web 代理自动发现协议)。显式指定浏览器代理这种方式一般称之为正向代理,浏览器启用正向代理后,会对 HTTP 请求报文做一些修改,来规避老旧代理服务器的一些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是访问 A 网站时,实际上访问的是代理,代理收到请求报文后,再向真正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发起请求,并将响应转发给浏览器。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之为反向代理,它可以用来隐藏服务器 IP 及端口。一般使用反向代理后,需要通过修改 DNS 让域名解析到代理服务器 IP,这时浏览器无法察觉到真正服务器的存在,当然也就不需要修改配置了。反向代理是 Web 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部署方式,例如本博客就是使用 Nginx 的 proxy_pass
功能将浏览器请求转发到背后的 Node.js 服务。
了解完第一种代理的基本原理后,我们用 Node.js 实现一下它。只包含核心逻辑的代码如下:
以上代码运行后,会在本地 8888
端口开启 HTTP 代理服务,这个服务从请求报文中解析出请求 URL 和其他必要参数,新建到服务端的请求,并把代理收到的请求转发给新建的请求,最后再把服务端响应返回给浏览器。修改浏览器的 HTTP 代理为 127.0.0.1:8888
后再访问 HTTP 网站,代理可以正常工作。
但是,使用我们这个代理服务后,HTTPS 网站完全无法访问,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这个代理提供的是 HTTP 服务,根本没办法承载 HTTPS 服务。那么是否把这个代理改为 HTTPS 就可以了呢?显然也不可以,因为这种代理的本质是中间人,而 HTTPS 网站的证书认证机制是中间人劫持的克星。普通的 HTTPS 服务中,服务端不验证客户端的证书,中间人可以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成功完成 TLS 握手;但是中间人没有证书私钥,无论如何也无法伪造成服务端跟客户端建立 TLS 连接。当然如果你拥有证书私钥,代理证书对应的 HTTPS 网站当然就没问题了。
HTTP 抓包神器 Fiddler 的工作原理也是在本地开启 HTTP 代理服务,通过让浏览器流量走这个代理,从而实现显示和修改 HTTP 包的功能。如果要让 Fiddler 解密 HTTPS 包的内容,需要先将它自带的根证书导入到系统受信任的根证书列表中。一旦完成这一步,浏览器就会信任 Fiddler 后续的「伪造证书」,从而在浏览器和 Fiddler、Fiddler 和服务端之间都能成功建立 TLS 连接。而对于 Fiddler 这个节点来说,两端的 TLS 流量都是可以解密的。
如果我们不导入根证书,Fiddler 的 HTTP 代理还能代理 HTTPS 流量么?实践证明,不导入根证书,Fiddler 只是无法解密 HTTPS 流量,HTTPS 网站还是可以正常访问。这是如何做到的,这些 HTTPS 流量是否安全呢?这些问题将在下一节揭晓。
隧道代理
第二种 Web 代理的原理也很简单:
下面这张图片同样来自于《HTTP 权威指南》,直观地展示了上述行为:
假如我通过代理访问 A 网站,浏览器首先通过 CONNECT 请求,让代理创建一条到 A 网站的 TCP 连接;一旦 TCP 连接建好,代理无脑转发后续流量即可。所以这种代理,理论上适用于任意基于 TCP 的应用层协议,HTTPS 网站使用的 TLS 协议当然也可以。这也是这种代理为什么被称为隧道的原因。对于 HTTPS 来说,客户端透过代理直接跟服务端进行 TLS 握手协商密钥,所以依然是安全的,下图中的抓包信息显示了这种场景:
对于 CONNECT 请求来说,只是用来让代理创建 TCP 连接,所以只需要提供服务器域名及端口即可,并不需要具体的资源路径。代理收到这样的请求后,需要与服务端建立 TCP 连接,并响应给浏览器这样一个 HTTP 报文:
浏览器收到了这个响应报文,就可以认为到服务端的 TCP 连接已经打通,后续直接往这个 TCP 连接写协议数据即可。通过 Wireshark 的 Follow TCP Steam 功能,可以清楚地看到浏览器和代理之间的数据传递:
可以看到,浏览器建立到服务端 TCP 连接产生的 HTTP 往返,完全是明文,这也是为什么 CONNECT 请求只需要提供域名和端口:如果发送了完整 URL、Cookie 等信息,会被中间人一览无余,降低了 HTTPS 的安全性。HTTP 代理承载的 HTTPS 流量,应用数据要等到 TLS 握手成功之后通过 Application Data 协议传输,中间节点无法得知用于流量加密的 master-secret,无法解密数据。而 CONNECT 暴露的域名和端口,对于普通的 HTTPS 请求来说,中间人一样可以拿到(IP 和端口很容易拿到,请求的域名可以通过 DNS Query 或者 TLS Client Hello 中的 Server Name Indication 拿到),所以这种方式并没有增加不安全性。
了解完原理后,再用 Node.js 实现一个支持 CONNECT 的代理也很简单。核心代码如下:
以上代码运行后,会在本地 8888
端口开启 HTTP 代理服务,这个服务从 CONNECT 请求报文中解析出域名和端口,创建到服务端的 TCP 连接,并和 CONNECT 请求中的 TCP 连接串起来,最后再响应一个 Connection Established 响应。修改浏览器的 HTTP 代理为 127.0.0.1:8888
后再访问 HTTPS 网站,代理可以正常工作。
最后,将两种代理的实现代码合二为一,就可以得到全功能的 Proxy 程序了,全部代码在 50 行以内(当然异常什么的基本没考虑,这是我博客代码的一贯风格):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浏览器显式配置了代理之后,只会让 HTTPS 网站走隧道代理,这是因为建立隧道需要耗费一次往返,能不用就尽量不用。但这并不代表 HTTP 请求不能走隧道代理,我们用 Node.js 写段程序验证下(先运行前面的代理服务)
这段代码运行完,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通过 CONNECT 让代理打开到目标服务器的 TCP 连接,用来承载 HTTP 流量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最后,HTTP 的认证机制可以跟代理配合使用,使得必须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使用代理,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这里略过。
我们知道 TLS 有三大功能:内容加密、身份认证和数据完整性。其中内容加密依赖于密钥协商机制;数据完整性依赖于 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校验机制;而身份认证则依赖于证书认证机制。一般操作系统或浏览器会维护一个受信任根证书列表,包含在列表之中的证书,或者由列表中的证书签发的证书都会被客户端信任。
提供 HTTPS 服务的证书可以自己生成,然后手动加入到系统根证书列表中。但是对外提供服务的 HTTPS 网站,不可能要求每个用户都手动导入你的证书,所以更常见的做法是向 CA(Certificate Authority,证书颁发机构)申请。根据证书的不同级别,CA 会进行不同级别的验证,验证通过后 CA 会用他们的证书签发网站证书,这个过程通常是收费的(有免费的证书,最近免费的 Let's Encrypt 也很火,这里不多介绍)。由于 CA 使用的证书都是由广泛内置在各系统中的根证书签发,所以从 CA 获得的网站证书会被绝大部分客户端信任。
通过 CA 申请证书很简单,本文为了方便演示,采用自己签发证书的偷懒办法。现在广泛使用的证书是 x509.v3 格式,使用以下命令可以创建:
第二行命令运行后,需要填写一些证书信息。需要注意的是 Common Name
一定要填写后续提供 HTTPS 服务的域名或 IP。例如你打算在本地测试,Common Name
可以填写 127.0.0.1
。证书创建好之后,再将 public.crt
添加到系统受信任根证书列表中。为了确保添加成功,可以用浏览器验证一下:
接着,可以改造之前的 Node.js 代码了,需要改动的地方不多:
可以看到,除了将 http.createServer
换成 https.createServer
,增加证书相关配置之外,这段代码没有任何改变。这也是引入 TLS 层的妙处,应用层不需要任何改动,就能获得诸多安全特性。
运行服务后,只需要将浏览器的代理设置为 HTTPS 127.0.0.1:8888
即可,功能照旧。这样改造,只是将浏览器到代理之间的流量升级为了 HTTPS,代理自身逻辑、与服务端的通讯方式,都没有任何变化。
最后,还是写段 Node.js 代码验证下这个 HTTPS 代理服务: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452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