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网络LeNet5看卷积神经网络各层的维度变化


      本文介绍以下几个CNN经典模型:Lenet(1986年)、Alexnet(2012年)、GoogleNet(2014年)、VGG(2014年)、Deep Residual Learning(2015年)

    1.LeNet-5

           Lenet-5是一个经典的CNN网络模型,几乎所有讲CNN的资料都会提到该模型;该模型是为了识别手写字体和计算机打印字符而设计的,

    而且该模型确实在手写体识别领域非常成功,曾被广泛应用于美国银行支票手写体识别。

    体的论文和例子可以参考:http://yann.lecun.com/exdb/lenet/index.html

    1)LeNet-5结构

     

     

    1.      输入层:N个32*32的训练样本

    输入图像为32*32大小。这要比Mnist数据库中最大的字母还大。这样做的原因是希望潜在的明显特征如

    笔画断点或角点能够出现在最高层特征监测子感受野的中心。

    2.      C1层:

    输入图片大小:      32*32

    卷积窗大小:          5*5

    卷积窗种类:          6

    输出特征图数量:  6

    输出特征图大小:  28*28        (32-5+1)

    神经元数量:          4707          (28*28)*6)

    连接数:                  122304      (28*28*5*5*6)+(28*28*6)

    可训练参数:          156              5*5*6+6

    用6个5×5的过滤器进行卷积,结果是在卷积层C1中,得到6张特征图,特征图的每个神经元与输入图片中的5×5的邻域相连,

    即用5×5的卷积核去卷积输入层,由卷积运算可得C1层输出的特征图大小为(32-5+1)×(32-5+1)=28×28。

    3.      S2层:

    输入图片大小:       (28*28)*6

    卷积窗大小:           2*2

    卷积窗种类:           6

    输出下采样图数量:6

    输出下采样图大小:14*14      (28/2)*(28/2)

    神经元数量:           1176         (14*14)*6

    连接数:                     5880        2*2*14*14*6+14*14*6

    可训练参数:          12               1*6+6

    卷积和子采样过程:

    (1)、卷积过程包括:用一个可训练的滤波器fx去卷积一个输入的图像(第一阶段是输入的图像,后面的阶段就是卷积特征map了),

    然后加一个偏置bx,得到卷积层Cx卷积运算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卷积运算,可以使原信号特征增强,并且降低噪音。

    (2)、子采样过程包括:每邻域四个像素求和变为一个像素,然后通过标量Wx+1加权,再增加偏置bx+1,然后通过一个sigmoid激活函数,

    产生一个大概缩小四倍的特征映射图Sx+1利用图像局部相关性的原理,对图像进行子抽样,可以减少数据处理量同时保留有用信息。

    卷积之后进行子抽样的思想是受到动物视觉系统中的“简单的”细胞后面跟着“复杂的”细胞的想法的启发而产生的。

    降采样后,降采样层S2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28÷2)×(28÷2)=14×14。

    S2层每个单元的4个输入相加,乘以一个可训练参数,再加上一个可训练偏置。结果通过sigmoid函数计算。

    可训练系数和偏置控制着sigmoid函数的非线性程度。如果系数比较小,那么运算近似于线性运算,下采样相当于模糊图像。

    如果系数比较大,根据偏置的大小下采样可以被看成是有噪声的“或”运算或者有噪声的“与”运算。

    每个单元的2*2感受野并不重叠,因此S2中每个特征图的大小是C1中特征图大小的1/4(行和列各1/2)。

    从一个平面到下一个平面的映射可以看作是作卷积运算,S-层可看作是模糊滤波器,起到二次特征提取的作用。

    隐层与隐层之间空间分辨率递减,而每层所含的平面数递增,这样可用于检测更多的特征信息。

    4.      C3层:

    输入图片大小:      (14*14)*6

    卷积窗大小:          5*5

    卷积窗种类:          16

    输出特征图数量:  16

    输出特征图大小:  10*10             (14-5+1)

    神经元数量:          1600               (10*10)*16)

    连接数:                  151600          1516*10*10

    可训练参数:          1516               6*(3*25+1)+6*(4*25+1)+3*(4*25+1)+1*(6*25+1)

    C3层也是一个卷积层,它同样通过5x5的卷积核去卷积S2层,然后得到的特征map就只有10x10个神经元,

    但是它有16种不同的卷积核,所以就存在16个特征map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C3中的每个特征map是连接到S2中的所有6个或者几个特征map的,表示本层的特征map是上一层提取到的特征map

    的不同组合(这个做法也并不是唯一的)。

    C3中每个特征图由S2中所有6个或者几个特征map组合而成。为什么不把S2中的每个特征图连接到每个C3的特征图呢?

    原因有2点。第一,不完全的连接机制将连接的数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其破坏了网络的对称性。

    由于不同的特征图有不同的输入,所以迫使他们抽取不同的特征。

    5.      S4层:

    输入图片大小:          (10*10)*16

    卷积窗大小:               2*2

    卷积窗种类:               16

    输出下采样图数量:   16

    输出下采样图大小:   (5*5)*16

    神经元数量:               400                            (5*5)*16

    连接数:                       2000                          (2*2*5*5*16)+(5*5*16)

    可训练参数:                32                              (1+1)*16

    S4层是一个下采样层,由16个5*5大小的特征图构成。特征图中的每个单元与C3中相应特征图的2*2邻域相连接,

    跟C1和S2之间的连接一样。S4层有32个可训练参数(每个特征图1个因子和一个偏置)和2000个连接。

    6.      C5层:

    输入图片大小:       (5*5)*16

    卷积窗大小:           5*5

    卷积窗种类:           120

    输出特征图数量:   120

    输出特征图大小:   1*1                 (5-5+1)

    神经元数量:           120                 (1*120)

    连接数:                   48120             5*5*16*120*1+120*1

    可训练参数:           48120             5*5*16*120+120

    C5层是一个卷积层,有120个特征图。每个单元与S4层的全部16个单元的5*5邻域相连。由于S4层特征图的大小也为5*5(同滤波器一样)

    故C5特征图的大小为1*1,这构成了S4和C5之间的全连接。之所以仍将C5标示为卷积层而非全相联层,是因为如果LeNet-5的输入变大,

    而其他的保持不变,那么此时特征图的维数就会比1*1大。C5层有48120个可训练连接。

    7.      F6层:

    输入图片大小:         (1*1)*120

    卷积窗大小:            1*1

    卷积窗种类:             84

    输出特征图数量:    1

    输出特征图大小:    84      

    神经元数量:             84   

    连接数:                     10164        120*84+84

    可训练参数:             10164        120*84+84

    F6层有84个单元(之所以选这个数字的原因来自于输出层的设计),与C5层全相连。有10164个可训练参数。如同经典神经网络,

    F6层计算输入向量和权重向量之间的点积,再加上一个偏置。然后将其传递给sigmoid函数产生单元i的一个状态。

    8.      OUTPUT层:

    输入图片大小:       1*84

    输出特征图数量:   1*10

    最后,输出层由欧式径向基函数(EuclideanRadial Basis Function)单元组成,每类一个单元,每个有84个输入。换句话说,

    每个输出RBF单元计算输入向量和参数向量之间的欧式距离。输入离参数向量越远,RBF输出的越大。一个RBF输出可以被理解为衡

    量输入模式和与RBF相关联类的一个模型的匹配程度的惩罚项。用概率术语来说,RBF输出可以被理解为F6层配置空间的高斯分布

    的负log-likelihood。给定一个输入模式,损失函数应能使得F6的配置与RBF参数向量(即模式的期望分类)足够接近。这些单元的参

    数是人工选取并保持固定的(至少初始时候如此)。这些参数向量的成分被设为-1或1。虽然这些参数可以以-1和1等概率的方式任选,

    或者构成一个纠错码,但是被设计成一个相应字符类的7*12大小(即84)的格式化图片。这种表示对识别单独的数字不是很有用,

    但是对识别可打印ASCII集中的字符串很有用。

    使用这种分布编码而非更常用的“1 of N”编码用于产生输出的另一个原因是,当类别比较大的时候,非分布编码的效果比较差。原因

    是大多数时间非分布编码的输出必须为0。这使得用sigmoid单元很难实现。另一个原因是分类器不仅用于识别字母,也用于拒绝非

    字母。使用分布编码的RBF更适合该目标。因为与sigmoid不同,他们在输入空间的较好限制的区域内兴奋,而非典型模式更容易落到外边。

    RBF参数向量起着F6层目标向量的角色。需要指出这些向量的成分是+1或-1,这正好在F6 sigmoid的范围内,因此可以防止sigmoid

    函数饱和。实际上,+1和-1是sigmoid函数的最大弯曲的点处。这使得F6单元运行在最大非线性范围内。必须避免sigmoid函数的饱和,

    因为这将会导致损失函数较慢的收敛和病态问题。

  • 相关阅读:
    电脑操作记录
    【转】XCode快捷键
    【转】iOS开发入门:Xcode常用快捷键
    【转】Android ProgressDialog的使用2
    【转】Android ProgressDialog的使用
    【转】在VMware中安装OS X Yosemite
    【转】VMware Workstation 11 永久激活码key 非注册机
    【转】Xcode 7 真机调试详细步骤
    【转】Xcode7真机调试iOS应用程序
    【转】iOS开发Xcode7真机调试教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yteHuang/p/731057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