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estbech总是用reg去驱动DUT的input端口,因为需要在仿真期间设置和保持输入端的值(例如在initial中设置初值,在always中设置激励值);
2. 避免对局部reg在定义时赋值,尽管这在计算机语言中很常见。例如:
always @(...) begin : XXX reg c = 0; c = ...; end
上面的代码中,定义时赋值会使得c仅在初次进入always时被赋值为0,其后的值因reg特性而得以保留,从而综合工具(至少quartus)会综合出组合环路。改成如下形式即可:
reg c;
c = 0;
c = ...
modelsim甚至拒绝编译局部reg定义时赋值的代码。
3. 可以在always语句中给reg赋默认值
always @(...) begin c = 1; // c is a reg if(condition) c = 0; end
这样即使没有else也不会综合出环路。(VHDL的process语句也可采用这种写法)
4. in/out/reg等等可直接写在端口列表中,例如:
module(input clk, input[3:0] preset, output reg[3:0] cnt);
5. always begin/end中,“=”是阻塞式赋值,"<="是并发式赋值。所以: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d1 = d0; d2 = d1; // 阻塞赋值,两条语句依次执行完毕后(d2=d1)等待下一个clk,对应综合结果一级锁存 end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d1 <= d0; d2 <= d1; // 并发赋值,两条语句(在同一个时钟边沿)并发执行,对应综合结果二级并行锁存 end
注意:设计程序时应避免在同一always块内同时出现阻塞赋值和非阻塞赋值。
综合工具(至少quartus)拒绝综合always fork/join。
6. in/inout*不*能是reg;in端口从模块外部取值因此不可能保持某个值;inout具有in能力因此同前述(从综合角度看inout必须具有tri能力以便在必要时关闭out用作in)。
7. 惯性延迟和传播延迟
7.1 惯性延迟
惯性延迟使得小于延迟时间的信号变化被忽略。
例如:
assign #5 b = a;
或者:
always @(a) #5 b = a;
以上语句执行如下:
1> a发生变化;
2> 5个时间单位后,将a的当前值赋给b。
于是,若a上产生的是小于5个时间单位的脉冲,那么当赋值语句执行时,a的值已恢复,b上将不会产生脉冲。
测试代码和仿真结果如下:
`timescale 1ns/100ps
module sim; reg a; reg b; initial begin a = 0; b = 0; #1 a = 1; #1 a = 0; #1 a = 1; #1 a = 0; end always @(a) begin if($time > 0) begin $display($time, " a=%b, b=%b", a, b); #5 b = a; $display($time, " a=%b, b=%b", a, b); end end endmodule
代码跳过$time=0时刻在a上x->0的变化。
$display语句打印如下消息:
# 1 a=1, b=0
# 6 a=0, b=0
仿真波形:
7.2 传播延迟
传播延迟传递信号的任何变化。测试程序如下:
(注意赋值语句为非阻塞赋值,注意延时值在语句中的位置)
`timescale 1ns/100ps module sim; reg a; reg b; initial begin a = 0; b = 0; #1 a = 1; #1 a = 0; #1 a = 1; #1 a = 0; end always @(a) begin if($time > 0) begin $display($time, " +++ a=%b, b=%b", a, b); b <=#5 a; $display($time, " --- a=%b, b=%b", a, b); end end endmodule
上面always块执行时,a发生变化后立即取a的值,在5个时间单位后赋值给b。并且,因为采用了非阻塞式赋值,always语句块在取得a的值后就退出,以便能够捕捉到a上的下一次变化(此时延时时间还没到,b还没有得到新值)。
仿真结果如下:
# 1 +++ a=1, b=0
# 1 --- a=1, b=0
# 2 +++ a=0, b=0
# 2 --- a=0, b=0
# 3 +++ a=1, b=0
# 3 --- a=1, b=0
# 4 +++ a=0, b=0
# 4 --- a=0, b=0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非阻塞赋值语句的执行和生效是分开的。当使用上述赋值形式时,语句的执行是立即的,而生效时间由延时时间设定。
7.3 使用语句内延迟和阻塞式赋值
always @(a) b =#5 a;
执行如下:
取得a的值;延时5时间单位;赋值给b。此写法捕获a的第一次变化,但忽略其后a上5个时间单位内的任何变化。
例如对于以下激励,b在时间单位6从0变为1,且不再回到0。
initial begin a = 0; b = 0; #1 a = 1; #1 a = 0; #1 a = 1; #1 a = 0; end
7.4 使用语句间延迟和非阻塞赋值
always @(a) #5 b <= a;
由于只有一条赋值语句,其结果与惯性延迟等价。
7.4 在fork/join内使用延时语句
[略]
8 event
event是广播且无记忆的,因此,当event发生时,只有且所有正在其上等待的进程会接收到这个ev。
9 纯延时
always begin #5; end
10 语句块和disable
总是使用独立的begin/end来标识语句块(?):
always begin begin : my_block for(int i = 0; i < 16; i++) begin // i++是system verilog语法 if(i == 8) begin disable my_block; end end end end
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晰且不会引发误解。如果将my_block标记在for循环的begin后面,disable的将是该begin和对应end之间的语句块,也就是if语句,而for循环本身不会被禁用。
disable对语句块的禁用是“临时”的,下次满足进入语句块条件时仍会执行。上例中禁用for循环后,再次进入always块仍然会执行for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