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2030》报告解读创新兼谈研发经费 转载


    原帖为曹聪老师的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671&do=blog&id=546364

    版权为曹聪老师所有!

    本来想利用这个周末将花时间将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2030》(China 2030)报告中关于创新的观点介绍给科学网的读者。就在准备动手时,俺发现财新网已经刊登了报告的中译本,这就省了俺的时间和精力。

    财新网在发表该报告的中译文是特别指出,“《报告》不是所谓的‘世行报告’,而是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共同的课题。”“确定此研究课题之时多位中国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都表示了欢迎和支持”。但是,报告发表后“由于种种令人费解的原因,各方对此讳莫如深,反应出奇地平淡,甚至故意忽视。”

    《中国2030》报告的第四章是“加快创新步伐”,论述了中国创新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议。支撑报告2题为“让技术追赶和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将第四章的内容展开。俺评论的就是这个支撑报告,只是当时不知道是一份如此重要的报告。

    中国创新的优势包括投入的不断增加、制造业、教育、一定规模的风险资本、扩大的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和有助于形成产业集群、一些城市的重商精神、创业文化、服务业的潜力、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人才的吸引等。

    中国创新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研发与经济的脱节,这个一个老问题。

    建议颇具国际化的视野,共10条,10个关键词是:国家范围的研究网络、高技术跨国公司、大型私企、风险资本、基础研究、研究成果的评审和评估、专业技能、人力资源的质量、政府采购、创新城市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具体内容大家自己去看吧。这里仅就研发经费放两句厥词。

    第一,目标。就像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目标长期没有达到一样,研发经费占GDP的目标也一直没有达到过。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就提出了200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1.5%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到2007年才算勉*达到(1.49%)。

    “十一五”的目标是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2.0%,但是实际比例只有1.8%,属于这个5年计划中少数几个没有达标的项目,温总理还为此道歉。

    2015年2.2%和2020年2.5%的目标是否能达到?当然,随着GDP增长放缓,如果研究经费保持年均20%左右的名义增长,达到上述目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总之,这十几年全社会、包括国家欠了科学家一大笔钱。如果还上这笔欠债和对教育的欠债,给教授和研究生涨工资应该是小case。

    第二,结构。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的比例长期以来不到总量的5%。这对于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为主的创新也许还算充裕,但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没门。所以,至少得翻番。

    做基础研究,钱要由国家掏,科学家拿了钱后主要是写文章,给力的话也许能撞出个把诺贝尔奖(杨振宁给出的20年的时间也快到了,不能让他老人家太失望了)。但是,离创新很远,国家是否有耐心让科学家不冒泡?如何评审和评估科学家的成果?

    第三,使用。哪些部委各拿多少钱不透明,至少从科技统计年鉴上找不到或找不全。有没有浪费或滥用更是一笔糊涂账。“段王爷事件”是个别还是普遍现象?纳税人更关注这些。

    由于经费和评价体系对中国创新至关重要,《中国2030》报告指出,新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应以此开始。

  • 相关阅读:
    Flex 布局
    前端跨域之jsonp
    vs code 自定义代码片段
    vue中使用axios进行http通信
    Table边框合并
    getElementsBy 系列方法相比querySelector系列的区别
    vue中watch简单使用
    png图标任意赋色
    pc端与移动端适配解决方案之rem
    Express post请求无法解析参数的原因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urellow/p/238988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