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存


    一 缓存的收益与成本

    1.1 受益

    1 加速读写

    2 降低后端负载:后端服务器通过前端缓存降低负载,业务端使用redis降低后端mysql负载

    1.2 成本

    1 数据不一致:缓存层和数据层有时间窗口不一致,和更新策略有关

    2 代码维护成本:多了一层缓存逻辑

    3 运维成本:比如使用了Redis Cluster

    1.3 使用场景

    1 降低后端负载:对高消耗的sql,join结果集/分组统计的结果做缓存

    2 加速请求响应:利用redis优化io响应时间

    3 大量写合并为批量写:如计数器先redis累加再批量写入db

    二 缓存更新策略

    1 LRU/LFU/FIFO算法剔除:例如maxmemory-policy(到了最大内存,对应的应对策略)

    ​ LRU -Least Recently Used,没有被使用时间最长的

    ​ LFU -Least Frequenty User,一定时间段内使用次数最少的

    ​ FIFO -First In First Out

    ​ LIRS (Low Inter-reference Recency Set)是一个页替换算法,相比于LRU(Least Recently Used)和很多其他的替换算法,LIRS具有较高的性能。这是通过使用两次访问同一页之间的距离(本距离指中间被访问了多少非重复块)作为一种尺度去动态地将访问页排序,从而去做一个替换的选择

    配置文件中设置:

    1
    2
    3
    4
    5
    6
    7
    8
    ># LRU配置
    >maxmemory-policy:volatile-lru
    >(1)noeviction: 如果内存使用达到了maxmemory,client还要继续写入数据,那么就直接报错给客户端
    >(2)allkeys-lru: 就是我们常说的LRU算法,移除掉最近最少使用的那些keys对应的数据,ps最长用的策略
    >(3)volatile-lru: 也是采取LRU算法,但是仅仅针对那些设置了指定存活时间(TTL)的key才会清理掉
    >(4)allkeys-random: 随机选择一些key来删除掉
    >(5)volatile-random: 随机选择一些设置了TTL的key来删除掉
    >(6)volatile-ttl: 移除掉部分keys,选择那些TTL时间比较短的keys
    1
    2
    3
    4
    5
    6
    7
    8
    ># LFU配置 Redis4.0之后为maxmemory_policy淘汰策略添加了两个LFU模式:
    >volatile-lfu:对有过期时间的key采用LFU淘汰算法
    >allkeys-lfu:对全部key采用LFU淘汰算法
    ># 还有2个配置可以调整LFU算法:
    >lfu-log-factor 10
    >lfu-decay-time 1
    ># lfu-log-factor可以调整计数器counter的增长速度,lfu-log-factor越大,counter增长的越慢。
    ># lfu-decay-time是一个以分钟为单位的数值,可以调整counter的减少速度

    2 超时剔除:例如expire,设置过期时间

    3 主动更新:开发控制生命周期

    策略一致性维护成本
    LRU/LIRS算法剔除 最差
    超时剔除 较差
    主动更新

    1 低一致性:最大内存和淘汰策略

    2 高一致性:超时剔除和主动更新结合,最大内存和淘汰策略兜底

    三 缓存粒度控制

    image-20200416002406930

    1 从mysql获取用户信息: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00

    2 设置用户信息缓存:set user:100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00

    3 缓存粒度:

    ​ 缓存全部属性

    ​ 缓存部分重要属性

    1 通用性:全量属性更好

    2 占用空间:部分属性更好

    3 代码维护:表面上全量属性更好

    四 缓存穿透,缓存击穿,缓存雪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缓存穿透
    #描述:
    缓存穿透是指缓存和数据库中都没有的数据,而用户不断发起请求,如发起为id为“-1”的数据或id为特别大不存在的数据。这时的用户很可能是攻击者,攻击会导致数据库压力过大。
    #解决方案:
    1 接口层增加校验,如用户鉴权校验,id做基础校验,id<=0的直接拦截;
    2 从缓存取不到的数据,在数据库中也没有取到,这时也可以将key-value对写为key-null,缓存有效时间可以设置短点,如30秒(设置太长会导致正常情况也没法使用)。这样可以防止攻击用户反复用同一个id暴力攻击
    3 通过布隆过滤器实现


    ### 缓存击穿
    #描述:
    缓存击穿是指缓存中没有但数据库中有的数据(一般是缓存时间到期),这时由于并发用户特别多,同时读缓存没读到数据,又同时去数据库去取数据,引起数据库压力瞬间增大,造成过大压力
    #解决方案:
    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


    ### 缓存雪崩
    #描述:
    缓存雪崩是指缓存中数据大批量到过期时间,而查询数据量巨大,引起数据库压力过大甚至down机。和缓存击穿不同的是, 缓存击穿指并发查同一条数据,缓存雪崩是不同数据都过期了,很多数据都查不到从而查数据库。
    # 解决方案:
    1 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设置随机,防止同一时间大量数据过期现象发生。
    2 如果缓存数据库是分布式部署,将热点数据均匀分布在不同搞得缓存数据库中。
    3 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

    Redis与Mysql双写一致性方案解析

    一 前言

    首先,缓存由于其高并发和高性能的特性,已经在项目中被广泛使用。在读取缓存方面,大家没啥疑问,都是按照下图的流程来进行业务操作

    但是在更新缓存方面,对于更新完数据库,是更新缓存呢,还是删除缓存。又或者是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其实大家存在很大的争议

    本文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讲解缓存更新策略 2、对每种策略进行缺点分析 3、针对缺点给出改进方案

    二 一致性方案

    先做一个说明,从理论上来说,给缓存设置过期时间,是保证最终一致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下,我们可以对存入缓存的数据设置过期时间,所有的写操作以数据库为准,对缓存操作只是尽最大努力即可。也就是说如果数据库写成功,缓存更新失败,那么只要到达过期时间,则后面的读请求自然会从数据库中读取新值然后回填缓存。因此,接下来讨论的思路不依赖于给缓存设置过期时间这个方案。 在这里,我们讨论三种更新策略:

    • 1. 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 2.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 3.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三 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这套方案,大家是普遍反对的。为什么呢?有如下两点原因。

    原因一(线程安全角度) 同时有请求A和请求B进行更新操作,那么会出现

    • (1)线程A更新了数据库
    • (2)线程B更新了数据库
    • (3)线程B更新了缓存
    • (4)线程A更新了缓存

    这就出现请求A更新缓存应该比请求B更新缓存早才对,但是因为网络等原因,B却比A更早更新了缓存。这就导致了脏数据,因此不考虑。

    原因二(业务场景角度) 有如下两点:

    • (1)如果你是一个写数据库场景比较多,而读数据场景比较少的业务需求,采用这种方案就会导致,数据压根还没读到,缓存就被频繁的更新,浪费性能。
    • (2)如果你写入数据库的值,并不是直接写入缓存的,而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再写入缓存。那么,每次写入数据库后,都再次计算写入缓存的值,无疑是浪费性能的。显然,删除缓存更为适合。

    接下来讨论的就是争议最大的,先删缓存,再更新数据库。还是先更新数据库,再删缓存的问题。

    四 先删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该方案会导致不一致的原因是。同时有一个请求A进行更新操作,另一个请求B进行查询操作。那么会出现如下情形:

    • (1)请求A进行写操作,删除缓存
    • (2)请求B查询发现缓存不存在
    • (3)请求B去数据库查询得到旧值
    • (4)请求B将旧值写入缓存
    • (5)请求A将新值写入数据库 上述情况就会导致不一致的情形出现。而且,如果不采用给缓存设置过期时间策略,该数据永远都是脏数据。

    那么,如何解决呢?采用延时双删策略 伪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write(String key,Object data){
            redis.delKey(key);
            db.updateData(data);
            Thread.sleep(1000);
            redis.delKey(key);
        }

    转化为中文描述就是

    • (1)先淘汰缓存
    • (2)再写数据库(这两步和原来一样)
    • (3)休眠1秒,再次淘汰缓存 这么做,可以将1秒内所造成的缓存脏数据,再次删除。

    那么,这个1秒怎么确定的,具体该休眠多久呢?

    针对上面的情形,读者应该自行评估自己的项目的读数据业务逻辑的耗时。然后写数据的休眠时间则在读数据业务逻辑的耗时基础上,加几百ms即可。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确保读请求结束,写请求可以删除读请求造成的缓存脏数据。

    如果你用了mysql的读写分离架构怎么办?

    ok,在这种情况下,造成数据不一致的原因如下,还是两个请求,一个请求A进行更新操作,另一个请求B进行查询操作。

    • (1)请求A进行写操作,删除缓存
    • (2)请求A将数据写入数据库了,
    • (3)请求B查询缓存发现,缓存没有值
    • (4)请求B去从库查询,这时,还没有完成主从同步,因此查询到的是旧值
    • (5)请求B将旧值写入缓存
    • (6)数据库完成主从同步,从库变为新值 上述情形,就是数据不一致的原因。还是使用双删延时策略。只是,睡眠时间修改为在主从同步的延时时间基础上,加几百ms。

    采用这种同步淘汰策略,吞吐量降低怎么办?

    ok,那就将第二次删除作为异步的。自己起一个线程,异步删除。这样,写的请求就不用沉睡一段时间后了,再返回。这么做,加大吞吐量。

    第二次删除,如果删除失败怎么办?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第二次删除失败,就会出现如下情形。还是有两个请求,一个请求A进行更新操作,另一个请求B进行查询操作,为了方便,假设是单库:

    • (1)请求A进行写操作,删除缓存
    • (2)请求B查询发现缓存不存在
    • (3)请求B去数据库查询得到旧值
    • (4)请求B将旧值写入缓存
    • (5)请求A将新值写入数据库
    • (6)请求A试图去删除请求B写入对缓存值,结果失败了。 ok,这也就是说。如果第二次删除缓存失败,会再次出现缓存和数据库不一致的问题。 如何解决呢? 具体解决方案,且看博主对第(3)种更新策略的解析。

    五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缓存

    首先,先说一下。老外提出了一个缓存更新套路,名为《Cache-Aside pattern》。其中就指出

    1. 失效:应用程序先从cache取数据,没有得到,则从数据库中取数据,成功后,放到缓存中。
    2. 命中:应用程序从cache中取数据,取到后返回。
    3. 更新:先把数据存到数据库中,成功后,再让缓存失效。

    另外,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也在论文《Scaling Memcache at Facebook》中提出,他们用的也是先更新数据库,再删缓存的策略。

    这种情况不存在并发问题么?

    不是的。假设这会有两个请求,一个请求A做查询操作,一个请求B做更新操作,那么会有如下情形产生

    (1)缓存刚好失效

    (2)请求A查询数据库,得一个旧值

    (3)请求B将新值写入数据库

    (4)请求B删除缓存

    (5)请求A将查到的旧值写入缓存 ok,如果发生上述情况,确实是会发生脏数据。

    然而,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又有多少呢?

    发生上述情况有一个先天性条件,就是步骤(3)的写数据库操作比步骤(2)的读数据库操作耗时更短,才有可能使得步骤(4)先于步骤(5)。

    可是,大家想想,数据库的读操作的速度远快于写操作的(不然做读写分离干嘛,做读写分离的意义就是因为读操作比较快,耗资源少),因此步骤(3)耗时比步骤(2)更短,这一情形很难出现。 假设,有人非要抬杠,有强迫症,一定要解决怎么办?

    如何解决上述并发问题?

    首先,给缓存设有效时间是一种方案。其次,采用策略(2)里给出的异步延时删除策略,保证读请求完成以后,再进行删除操作。

    还有其他造成不一致的原因么?

    有的,这也是缓存更新策略(2)和缓存更新策略(3)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如果删缓存失败了怎么办,那不是会有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么。比如一个写数据请求,然后写入数据库了,删缓存失败了,这会就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了。这也是缓存更新策略(2)里留下的最后一个疑问。

    如何解决? 提供一个保障的重试机制即可,这里给出两套方案。

    方案一: 如下图所示

    流程如下所示

    • (1)更新数据库数据;
    • (2)缓存因为种种问题删除失败
    • (3)将需要删除的key发送至消息队列
    • (4)自己消费消息,获得需要删除的key
    • (5)继续重试删除操作,直到成功 然而,该方案有一个缺点,对业务线代码造成大量的侵入。于是有了方案二,在方案二中,启动一个订阅程序去订阅数据库的binlog,获得需要操作的数据。在应用程序中,另起一段程序,获得这个订阅程序传来的信息,进行删除缓存操作。

    方案二:

    流程如下图所示:

    • (1)更新数据库数据
    • (2)数据库会将操作信息写入binlog日志当中
    • (3)订阅程序提取出所需要的数据以及key
    • (4)另起一段非业务代码,获得该信息
    • (5)尝试删除缓存操作,发现删除失败
    • (6)将这些信息发送至消息队列
    • (7)重新从消息队列中获得该数据,重试操作。

    备注说明:上述的订阅binlog程序在mysql中有现成的中间件叫canal,可以完成订阅binlog日志的功能。至于oracle中,博主目前不知道有没有现成中间件可以使用。另外,重试机制,博主是采用的是消息队列的方式。如果对一致性要求不是很高,直接在程序中另起一个线程,每隔一段时间去重试即可,这些大家可以灵活自由发挥,只是提供一个思路。

  • 相关阅读:
    JavaScript 判断 URL
    AppCan 文件上传实例
    IIS6.0手动安装与配置asp.net2.0全过程
    轻松搭建一个Windows SVN服务器
    IIS6.0上某些文件类型不能下载
    JavaScript 数组转字符串,字符串转数组
    百度地图API 应用实例
    IIS7.5 下:HTTP 错误 404.17 Not Found 请求的内容似乎是脚本 解决方法
    SQL 交集 差集 并集 笛卡尔积 应用实例
    Win7 64位 IIS未能加载文件或程序集“System.Data.SQLite”或它的某一个依赖项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ubu99/p/1419136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