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随成年子女看电视,访问齐国孙膑的唯一主要部分涉及到的故事。而春秋和战国齐国的历史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年龄。而我们在浪潮的顶部,便天下大势决定了秦国一统天下,齐国也是坚持抗争,成为六国最后一个倒下的国家。《战国策》虽是每篇都以论辩故事叙述孤立事实,贯穿起来,乐帝还是有了新的感悟。
战局
鲁仲连看清同一个人在没有选择和选择过多时,所面临的压力是全然不同的,这也是军事上常见以少胜多的原因:骄兵与哀兵的差别。近期乐帝忙于实习、投暑期实习、毕设之间切换着自己的状态,突然遇到来北邮找调剂的学弟。想起2012年3月找调剂仅仅想有学上的情景。当时属于对未来抱有最低预期的时候。所以格外努力改变所处局面。现在为未来预期并不如当初悲观。抱有寻找更好的期望,所以事事便不会拼尽全力。
欲望的膨胀,使内心被填满。而不能放空。无形中减少了自己的高度。经常想起去天津游玩。出租车司机阿姨的箴言:幸福在于知足。
赵国都城被魏国围困。齐国没有选择直接解围,而是趁魏国国内空虚,直插魏国都城,攻其所必救。从而达到最小代价挽救赵国。
非常多时候,我们并非行动懒惰,而是思想懒惰,这样就造成了非常多事情做了。但却是无用功。我们忘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认清目标是解耦战局的关键。
待人接物
战国四君子之中的一个孟尝君在齐国身居高位,有很多门客来投。
孟尝君对人也有喜恶。曾想赶走某个随从。周围人说:国之上将,耕地未必比得过农人。于是孟尝收回了想法。
再等冯谖客居孟尝门客时。三天两头吐槽待遇不好。此时孟尝君心胸日渐宽广。对冯谖抱有足够的宽容。这等待客之道,在日后孟尝受难回归封地,发现封地已被冯谖治理井井有条,自己也深得爱戴。有点好人有好报的意思。
当受他人责难时,大度应对,而不是伺机找回来,是一个长期修炼的美德。
纵横天下
《战国策》中,除了苏秦在六国为官外。在多国可以身居高位并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无疑是陈轸了,乐帝私下与朋友交流《战国策》有趣之处。也多提及陈轸。陈轸在齐国以唇亡齿寒道理劝说秦国与三晋战秦,打破了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布局。
以画蛇添足为比喻。说服敌将退兵,化解了国家危难。
陈轸如上表现的背后便如书中其它篇幅所提及:善于游说的人,通过陈述眼下的天下形势,讲述解决眼下问题的方法,急人之所急,就像自己被问题所困一样,还用什么强权吗?总而言之。善于游说的人。一定是能把问题看得很透的人,这背后有个人专业积累与对行业历史的深研,就像乐帝眼下撰写会议记录,反推优秀的产品经理是怎样炼成一样。
国家战略
战国六国不论什么国家的国家战略拿出与秦国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是从齐国各个战略层级都能看到积极方向的努力,仅仅是没有形成合力。
有谋士讲秦国当初着力抬举魏惠王。使魏惠王膨胀到处攻伐,最后子死自己也称臣。
局面一定不能铺太大。没有聚焦会捉襟见肘。失败也就不远了。
赵威后重视群众基础,将民放于君前。贤者放于达观贵人前。国家强盛来源于每一个人的努力。
齐王派章子抗秦,因章子乃是孝子。而几经离间都没动摇对章子的信任。真正可以做到信任臣子,古往今来能有几个。
归纳《齐策》所展现的国家战略可表述为:重视执政基础、任用可靠的人。
但怎样评判似乎遭遇了鸿沟,也预示着国家的衰败。
衰落
战国后期。战国七雄仅仅剩下齐国与秦国仍然对抗,在齐国握有大量土地、兵力的情况下,到了齐王建居然主动称臣觐见。落得国破家亡。
恰恰六国没有鲜明的国家战略。战略上一直处于守势。领导层仅仅意识到秦国虎狼之邦。却逐渐的丧失了起码的狼性。
灭六国的非秦,而在于当时没有《狼图腾》。
版权声明:本文博客原创文章。博客,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