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垃圾收集算法


    一、跟踪收集器

    1.1、跟踪

      跟踪收集器追踪从根节点开始的对象引用图,在追踪过程中对活动对象打上标记。总的来说要么在对象本身设置标记,要么用一个独立的位图来设置标记,当追踪结束时,未被标记的对象就是无法触及的,从而可以被收集。

      跟踪收集器采用的为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全局记录对象之间的引用状态,执行时从一些列GC  Roots的对象做为起点,从这些节点向下开始进行搜索所有的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 没有任何引用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下图中,对象Object6、Object7、Object8虽然互相引用,但他们的GC Roots是不可到达的,所以它们将会被判定为是可回收的对象。
        

      可作为GC Roots 的对象包括: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的引用对象。

        方法区中的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的常量引用的对象

        本地方法栈中JNI的引用对象。

      基本的追踪算法被称作“标记并清除”。这个名字指出垃圾收集的两个阶段。标记阶段,垃圾收集器遍历引用树,为遍历到对象增加标记,清除阶段,把没有被标记的对象清除,释放其占用的内存空间,在JVM中清除对象必须包含对象的终结。

      可以说,跟踪是垃圾收集清理的基础

    1.2、收集

      主要有复制、标记清除、标记压缩三种实现算法。 

    1.2.1、 标记 - 清除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是最基础的收集算法,其他收集算法都是基于这种思想。标记清除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需要回收的对象,标记完成之后统一清除对象。

      它的主要缺点:

        ①.标记和清除过程效率不高  

        ②.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

                     

    1.2.2、复制算法 

      它将可用内存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用完之后,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在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其中的一块进行内存回收,不会产生碎片等情况,只要移动堆订的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

      主要缺点:

        内存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1.2.3、标记 - 整理算法

      标记操作和“标记-清除”算法一致,后续操作不只是直接清理对象,而是在清理无用对象完成后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并更新引用其对象的指针。

      主要缺点:

        在标记-清除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对象的移动,成本相对较高,好处则是不会产生内存碎片。

                

    二、引用计数收集器

      引用计数收集器采用的是分散式管理方式,通过计数器记录对象是否被引用。当计数器为0时说明此对象不在被使用,可以被回收。

      主要缺点:

        循环引用的场景下无法实现回收,例如下面的图中,ObjectC和ObjectB相互引用,那么ObjectA即便释放了对ObjectC、ObjectB的引用,也无法回收。sunJDK在实现GC时未采用这种方式。

       

    参看地址:https://blog.csdn.net/java2000_wl/article/details/8022293

  • 相关阅读:
    【vc】14_网络编程_socket编程
    【vc】1_Windows程序内部运行机制
    【vc】6_菜 单
    【vc】5_文本编程
    JZOJ 6481. 【GDOI2020模拟02.22】黎曼几何(矩阵乘法)
    JZOJ 6470. 【GDOI2020模拟02.13】小 B 的环(字符串哈希)
    A*(A-Star)搜索算法 入门详解
    JZOJ 4017. 【雅礼联考DAY01】逃跑(0/1分数规划+单调队列+线段树优化DP)
    JZOJ 6439. 【GDOI2020模拟01.17】小 ω 数排列(DP)
    JZOJ 100003. 【NOI2017模拟.4.1】 Tree(费用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jlhx/p/887826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