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常用工具链
golint 代码质量检测
可以简单指定文件名或者目录检查代码目录规范
golint 会检测的方面:
变量名规范
变量的声明,像var str string = "test",会有警告,应该var str = "test"
大小写问题,大写导出包的要有注释
x += 1 应该 x++
go test 测试
(引用极客兔兔文章)
1 如何写好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Unit Tests, UT) 是一个优秀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一些频繁变动和多人合作开发的项目中尤为重要。你或多或少都会有因为自己的提交,导致应用挂掉或服务宕机的经历。如果这个时候你的修改导致测试用例失败,你再重新审视自己的修改,发现之前的修改还有一些特殊场景没有包含,恭喜你减少了一次上库失误。也会有这样的情况,项目很大,启动环境很复杂,你优化了一个函数的性能,或是添加了某个新的特性,如果部署在正式环境上之后再进行测试,成本太高。对于这种场景,几个小小的测试用例或许就能够覆盖大部分的测试场景。而且在开发过程中,效率最高的莫过于所见即所得了,单元测试也能够帮助你做到这一点,试想一下,假如你一口气写完一千行代码,debug 的过程也不会轻松,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些逻辑较为复杂的函数,同时添加一些测试用例,即时确保正确性,最后集成的时候,会是另外一番体验。
如何写好单元测试呢?
首先,学会写测试用例。比如如何测试单个函数/方法;比如如何做基准测试;比如如何写出简洁精炼的测试代码;再比如遇到数据库访问等的方法调用时,如何 mock
。
然后,写可测试的代码。高内聚,低耦合
是软件工程的原则,同样,对测试而言,函数/方法写法不同,测试难度也是不一样的。职责单一,参数类型简单,与其他函数耦合度低的函数往往更容易测试。我们经常会说,“这种代码没法测试”,这种时候,就得思考函数的写法可不可以改得更好一些。为了代码可测试而重构是值得的。
接下来将介绍如何使用 Go 语言的标准库 testing
进行单元测试。
2 一个简单例子
Go 语言推荐测试文件和源代码文件放在一块,测试文件以 _test.go
结尾。比如,当前 package 有 calc.go
一个文件,我们想测试 calc.go
中的 Add
和 Mul
函数,那么应该新建 calc_test.go
作为测试文件。
example/
|--calc.go
|--calc_test.go
假如 calc.go
的代码如下:
package main
func Add(a int, b int) int {
return a + b
}
func Mul(a int, b int) int {
return a * b
}
那么 calc_test.go
中的测试用例可以这么写:
package main
import "testing"
func TestAdd(t *testing.T) {
if ans := Add(1, 2); ans != 3 {
t.Errorf("1 + 2 expected be 3, but %d got", ans)
}
if ans := Add(-10, -20); ans != -30 {
t.Errorf("-10 + -20 expected be -30, but %d got", ans)
}
}
- 测试用例名称一般命名为
Test
加上待测试的方法名。 - 测试用的参数有且只有一个,在这里是
t *testing.T
。 - 基准测试(benchmark)的参数是
*testing.B
,TestMain 的参数是*testing.M
类型。
运行 go test
,该 package 下所有的测试用例都会被执行。
$ go test
ok example 0.009s
或 go test -v
,-v
参数会显示每个用例的测试结果,另外 -cover
参数可以查看覆盖率。
$ go test -v
=== RUN TestAdd
--- PASS: TestAdd (0.00s)
=== RUN TestMul
--- PASS: TestMul (0.00s)
PASS
ok example 0.007s
如果只想运行其中的一个用例,例如 TestAdd
,可以用 -run
参数指定,该参数支持通配符 *
,和部分正则表达式,例如 ^
、$
。
$ go test -run TestAdd -v
=== RUN TestAdd
--- PASS: TestAdd (0.00s)
PASS
ok example 0.007s
3 子测试(Subtests)
子测试是 Go 语言内置支持的,可以在某个测试用例中,根据测试场景使用 t.Run
创建不同的子测试用例:
// calc_test.go
func TestMul(t *testing.T) {
t.Run("pos", func(t *testing.T) {
if Mul(2, 3) != 6 {
t.Fatal("fail")
}
})
t.Run("neg", func(t *testing.T) {
if Mul(2, -3) != -6 {
t.Fatal("fail")
}
})
}
- 之前的例子测试失败时使用
t.Error/t.Errorf
,这个例子中使用t.Fatal/t.Fatalf
,区别在于前者遇错不停,还会继续执行其他的测试用例,后者遇错即停。
运行某个测试用例的子测试:
$ go test -run TestMul/pos -v
=== RUN TestMul
=== RUN TestMul/pos
--- PASS: TestMul (0.00s)
--- PASS: TestMul/pos (0.00s)
PASS
ok example 0.008s
对于多个子测试的场景,更推荐如下的写法(table-driven tests):
// calc_test.go
func TestMul(t *testing.T) {
cases := []struct {
Name string
A, B, Expected int
}{
{"pos", 2, 3, 6},
{"neg", 2, -3, -6},
{"zero", 2, 0, 0},
}
for _, c := range cases {
t.Run(c.Name, func(t *testing.T) {
if ans := Mul(c.A, c.B); ans != c.Expected {
t.Fatalf("%d * %d expected %d, but %d got",
c.A, c.B, c.Expected, ans)
}
})
}
}
所有用例的数据组织在切片 cases
中,看起来就像一张表,借助循环创建子测试。这样写的好处有:
- 新增用例非常简单,只需给 cases 新增一条测试数据即可。
- 测试代码可读性好,直观地能够看到每个子测试的参数和期待的返回值。
- 用例失败时,报错信息的格式比较统一,测试报告易于阅读。
如果数据量较大,或是一些二进制数据,推荐使用相对路径从文件中读取。
4 帮助函数(helpers)
对一些重复的逻辑,抽取出来作为公共的帮助函数(helpers),可以增加测试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借助帮助函数,可以让测试用例的主逻辑看起来更清晰。
例如,我们可以将创建子测试的逻辑抽取出来:
// calc_test.go
package main
import "testing"
type calcCase struct{ A, B, Expected int }
func createMulTestCase(t *testing.T, c *calcCase) {
// t.Helper()
if ans := Mul(c.A, c.B); ans != c.Expected {
t.Fatalf("%d * %d expected %d, but %d got",
c.A, c.B, c.Expected, ans)
}
}
func TestMul(t *testing.T) {
createMulTestCase(t, &calcCase{2, 3, 6})
createMulTestCase(t, &calcCase{2, -3, -6})
createMulTestCase(t, &calcCase{2, 0, 1}) // wrong case
}
在这里,我们故意创建了一个错误的测试用例,运行 go test
,用例失败,会报告错误发生的文件和行号信息:
$ go test
--- FAIL: TestMul (0.00s)
calc_test.go:11: 2 * 0 expected 1, but 0 got
FAIL
exit status 1
FAIL example 0.007s
可以看到,错误发生在第11行,也就是帮助函数 createMulTestCase
内部。18, 19, 20行都调用了该方法,我们第一时间并不能够确定是哪一行发生了错误。有些帮助函数还可能在不同的函数中被调用,报错信息都在同一处,不方便问题定位。因此,Go 语言在 1.9 版本中引入了 t.Helper()
,用于标注该函数是帮助函数,报错时将输出帮助函数调用者的信息,而不是帮助函数的内部信息。
修改 createMulTestCase
,调用 t.Helper()
func createMulTestCase(c *calcCase, t *testing.T) {
t.Helper()
t.Run(c.Name, func(t *testing.T) {
if ans := Mul(c.A, c.B); ans != c.Expected {
t.Fatalf("%d * %d expected %d, but %d got",
c.A, c.B, c.Expected, ans)
}
})
}
运行 go test
,报错信息如下,可以非常清晰地知道,错误发生在第 20 行。
$ go test
--- FAIL: TestMul (0.00s)
calc_test.go:20: 2 * 0 expected 1, but 0 got
FAIL
exit status 1
FAIL example 0.006s
关于 helper
函数的 2 个建议:
- 不要返回错误, 帮助函数内部直接使用
t.Error
或t.Fatal
即可,在用例主逻辑中不会因为太多的错误处理代码,影响可读性。 - 调用
t.Helper()
让报错信息更准确,有助于定位。
5 setup 和 teardown
如果在同一个测试文件中,每一个测试用例运行前后的逻辑是相同的,一般会写在 setup 和 teardown 函数中。例如执行前需要实例化待测试的对象,如果这个对象比较复杂,很适合将这一部分逻辑提取出来;执行后,可能会做一些资源回收类的工作,例如关闭网络连接,释放文件等。标准库 testing
提供了这样的机制:
func setup() {
fmt.Println("Before all tests")
}
func teardown() {
fmt.Println("After all tests")
}
func Test1(t *testing.T) {
fmt.Println("I'm test1")
}
func Test2(t *testing.T) {
fmt.Println("I'm test2")
}
func TestMain(m *testing.M) {
setup()
code := m.Run()
teardown()
os.Exit(code)
}
- 在这个测试文件中,包含有2个测试用例,
Test1
和Test2
。 - 如果测试文件中包含函数
TestMain
,那么生成的测试将调用 TestMain(m),而不是直接运行测试。 - 调用
m.Run()
触发所有测试用例的执行,并使用os.Exit()
处理返回的状态码,如果不为0,说明有用例失败。 - 因此可以在调用
m.Run()
前后做一些额外的准备(setup)和回收(teardown)工作。
执行 go test
,将会输出
$ go test
Before all tests
I'm test1
I'm test2
PASS
After all tests
ok example 0.006s
6 网络测试(Network)
6.1 TCP/HTTP
假设需要测试某个 API 接口的 handler 能够正常工作,例如 helloHandler
func hello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w.Write([]byte("hello world"))
}
那我们可以创建真实的网络连接进行测试:
// test code
import (
"io/ioutil"
"net"
"net/http"
"testing"
)
func handleError(t *testing.T, err error) {
t.Helper()
if err != nil {
t.Fatal("failed", err)
}
}
func TestConn(t *testing.T) {
ln, err := net.Listen("tcp", "127.0.0.1:0")
handleError(t, err)
defer ln.Close()
http.HandleFunc("/hello", helloHandler)
go http.Serve(ln, nil)
resp, err := http.Get("http://" + ln.Addr().String() + "/hello")
handleError(t, err)
defer resp.Body.Close()
body, err := ioutil.ReadAll(resp.Body)
handleError(t, err)
if string(body) != "hello world" {
t.Fatal("expected hello world, but got", string(body))
}
}
net.Listen("tcp", "127.0.0.1:0")
:监听一个未被占用的端口,并返回 Listener。- 调用
http.Serve(ln, nil)
启动 http 服务。 - 使用
http.Get
发起一个 Get 请求,检查返回值是否正确。 - 尽量不对
http
和net
库使用 mock,这样可以覆盖较为真实的场景。
6.2 httptest
针对 http 开发的场景,使用标准库 net/http/httptest
进行测试更为高效。
上述的测试用例改写如下:
// test code
import (
"io/ioutil"
"net/http"
"net/http/httptest"
"testing"
)
func TestConn(t *testing.T) {
req := httptest.NewRequest("GET", "http://example.com/foo", nil)
w := httptest.NewRecorder()
helloHandler(w, req)
bytes, _ := ioutil.ReadAll(w.Result().Body)
if string(bytes) != "hello world" {
t.Fatal("expected hello world, but got", string(bytes))
}
}
使用 httptest 模拟请求对象(req)和响应对象(w),达到了相同的目的。
7 Benchmark 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用例的定义如下:
func BenchmarkName(b *testing.B){
// ...
}
- 函数名必须以
Benchmark
开头,后面一般跟待测试的函数名 - 参数为
b *testing.B
。 - 执行基准测试时,需要添加
-bench
参数。
例如:
func BenchmarkHello(b *testing.B) {
for i := 0; i < b.N; i++ {
fmt.Sprintf("hello")
}
}
$ go test -benchmem -bench .
...
BenchmarkHello-16 15991854 71.6 ns/op 5 B/op 1 allocs/op
...
基准测试报告每一列值对应的含义如下:
type BenchmarkResult struct {
N int // 迭代次数
T time.Duration // 基准测试花费的时间
Bytes int64 // 一次迭代处理的字节数
MemAllocs uint64 // 总的分配内存的次数
MemBytes uint64 // 总的分配内存的字节数
}
如果在运行前基准测试需要一些耗时的配置,则可以使用 b.ResetTimer()
先重置定时器,例如:
func BenchmarkHello(b *testing.B) {
... // 耗时操作
b.ResetTimer()
for i := 0; i < b.N; i++ {
fmt.Sprintf("hello")
}
}
使用 RunParallel
测试并发性能
func BenchmarkParallel(b *testing.B) {
templ := template.Must(template.New("test").Parse("Hello, {{.}}!"))
b.RunParallel(func(pb *testing.PB) {
var buf bytes.Buffer
for pb.Next() {
// 所有 goroutine 一起,循环一共执行 b.N 次
buf.Reset()
templ.Execute(&buf, "World")
}
})
}
$ go test -benchmem -bench .
...
BenchmarkParallel-16 3325430 375 ns/op 272 B/op 8 allocs/op
...
go mod、go get 依赖管理
o module
是Go1.11版本之后官方推出的版本管理工具,并且从Go1.13版本开始,go module
将是Go语言默认的依赖管理工具。
$ go version 查看版本 如果是1.13以后就不用设置环境变量
GO111MODULE
要启用go module
支持首先要设置环境变量GO111MODULE
,通过它可以开启或关闭模块支持,它有三个可选值:off
、on
、auto
,默认值是auto
。
Mac: $ export GO111MODULE=on
Windows: $ SET *GO111MODULE=on*
GO111MODULE=off
禁用模块支持,编译时会从GOPATH
和vendor
文件夹中查找包。GO111MODULE=on
启用模块支持,编译时会忽略GOPATH
和vendor
文件夹,只根据go.mod
下载依赖。GO111MODULE=auto
,当项目在$GOPATH/src
外且项目根目录有go.mod
文件时,开启模块支持。
简单来说,设置GO111MODULE=on
之后就可以使用go module
了,以后就没有必要在GOPATH中创建项目了,并且还能够很好的管理项目依赖的第三方包信息。
使用 go module 管理依赖后会在项目根目录下生成两个文件go.mod
和go.sum
。
GOPROXY
Go1.11之后设置GOPROXY命令为:
$ export GOPROXY=https://goproxy.cn
Go1.13之后GOPROXY
默认值为https://proxy.golang.org
,在国内是无法访问的,所以十分建议大家设置GOPROXY,这里我推荐使用goproxy.cn。
$ go env -w GOPROXY=https://goproxy.cn,direct
go mod命令
常用的go mod
命令如下:
go mod download 下载依赖的module到本地cache(默认为$GOPATH/pkg/mod目录)
go mod edit 编辑go.mod文件
go mod graph 打印模块依赖图
go mod init 初始化当前文件夹, 创建go.mod文件
go mod tidy 增加缺少的module,删除无用的module
go mod vendor 将依赖复制到vendor下
go mod verify 校验依赖
go mod why 解释为什么需要依赖
go.mod
go.mod文件记录了项目所有的依赖信息,其结构大致如下:
module github.com/Q1mi/studygo/blogger
go 1.12
require (
github.com/DeanThompson/ginpprof v0.0.0-20190408063150-3be636683586
github.com/gin-gonic/gin v1.4.0
github.com/go-sql-driver/mysql v1.4.1
github.com/jmoiron/sqlx v1.2.0
github.com/satori/go.uuid v1.2.0
google.golang.org/appengine v1.6.1 // indirect
)
replace (github.com/xxxx/foo => ../foo ) // 本地导入
其中,
module
用来定义包名require
用来定义依赖包及版本indirect
表示间接引用- replace 表示本地导入
依赖的版本
go mod支持语义化版本号,比如go get foo@v1.2.3
,也可以跟git的分支或tag,比如go get foo@master
,当然也可以跟git提交哈希,比如go get foo@e3702bed2
。关于依赖的版本支持以下几种格式:
gopkg.in/tomb.v1 v1.0.0-20141024135613-dd632973f1e7
gopkg.in/vmihailenco/msgpack.v2 v2.9.1
gopkg.in/yaml.v2 <=v2.2.1
github.com/tatsushid/go-fastping v0.0.0-20160109021039-d7bb493dee3e
latest
replace
在国内访问golang.org/x的各个包都需要FQ,你可以在go.mod中使用replace替换成github上对应的库。
replace (
golang.org/x/crypto v0.0.0-20180820150726-614d502a4dac => github.com/golang/crypto v0.0.0-20180820150726-614d502a4dac
golang.org/x/net v0.0.0-20180821023952-922f4815f713 => github.com/golang/net v0.0.0-20180826012351-8a410e7b638d
golang.org/x/text v0.3.0 => github.com/golang/text v0.3.0
)
go get
在项目中执行go get
命令可以下载依赖包,并且还可以指定下载的版本。
- 运行
go get -u
将会升级到最新的次要版本或者修订版本(x.y.z, z是修订版本号, y是次要版本号) - 运行
go get -u=patch
将会升级到最新的修订版本 - 运行
go get package@version
将会升级到指定的版本号version
如果下载所有依赖可以使用go mod download
命令。
整理依赖
我们在代码中删除依赖代码后,相关的依赖库并不会在go.mod
文件中自动移除。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go mod tidy
命令更新go.mod
中的依赖关系。
go mod edit
格式化
因为我们可以手动修改go.mod文件,所以有些时候需要格式化该文件。Go提供了一下命令:
$ go mod edit -fmt
添加依赖项
$ go mod edit -require=golang.org/x/text
移除依赖项
如果只是想修改go.mod
文件中的内容,那么可以运行go mod edit -droprequire=package path
,比如要在go.mod
中移除golang.org/x/text
包,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 go mod edit -droprequire=golang.org/x/text
关于go mod edit
的更多用法可以通过go help mod edit
查看。
go doc 文档
(转自思否)
我们从 Go 自带的 godoc
工具讲起吧。前面我们说到的 godoc.org
,是 Go 最为官方的文档网站。其中我们可以查阅 Go 原生 package 的文档说明。而 godoc
命令的作用,则是可以让我们在本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 godoc
网站服务(官方的 godoc
其实也基本上是用同一个工具建立起来的)。
自建的 godoc
有两个作用,一是解决某局域网内无法访问 godoc.org
的尴尬,另一个则是可以本地调试自己的文档。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在本地启动自己的 godoc
服务:
godoc -http=127.0.0.1:6060 -play
或者简写为:
godoc -http=:6060 -play
在浏览器输入 http://127.0.0.1:6060
之后,就可以看到熟悉的 Go 文档页面了:
原理上,godoc
读取的包路径来自于 $GOROOT
。因此,如果你要让本地的 godoc
认识并解析你自己的开发包,就应该在 $GOROOT
目录下按照路径结构放好自己的工程代码——软链接也是支持的。比如笔者的 jsonvalue
包,我放在了这个路径下:~/project/github.com/Andrew-M-C/go.jsonvalue
,于是我就在 $GOROOT
下建了软链接:
$ go env | grep GOROOT | sed 's/GOROOT=//g' | xargs cd
$ ln -s ~/project/github.com ./
然后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127.0.0.1:6060/pkg/github.com/Andrew-M-C/go.jsonvalue/
,就可以看到和 godoc.org
一样的页面了。
godoc 一览
Go 秉承 “注释即文档” 的理念,符合 godoc
的文档均从 Go 代码中提取并生成。我们还是从 jsonvalue
的 godoc 来看,一个一个说明。在 godoc 中,文档包含三大部分:
组成 | 作用 |
---|---|
Overview 总览 | 包含包的 import 语句和概要说明 |
Index 目录 | 包含包中可见性为 public 的常量、类型、方法、函数的总目录及说明 |
Examples 示例 | 包含文档中所有示例的快速跳转 |
Files 文件 | 列出了包中所有代码文件的超链接 |
其中第四部分无关紧要。下面我们按顺序说明前三部分
godoc 的 Overview
Package jsonvalue 的 Overview 部分包含了三部分内容:
- import 语句
- 文字说明
- 代码部分
其中 import 部分是 godoc 自动按照 URL 生成的,这个不用管。至于文字部分和代码部分,godoc 都是从源码中提取出来的。提取的原则是:
- 在代码中所有
package jsonvalue
语句中,找到其上方紧跟着的// jsonvalue XXX
或者是/* jsonvalue XXX */
注释块 - 注释块可以有多行,但必须是连续的
//
或者/* XXX */
开头。如果需要换行,则留一行空注释 - 如果找到多个符合条件的注释,则按照文件字母序显示——建议把 Overview 放在一个注释块中,而不要分散撰写。
比如 jsonvalue 的 Overview 说明,统一放在 doc.go 中,这个文件中只有 package jsonvalue
语句以及包说明——这也是不少文章中推荐的做法。
Overview 的文字部分
请读者打开 doc.go,然后对比 godoc,就可以对照着看到文字部分是怎么被 godoc 呈现出来的。
Overview 的代码部分
在注释中,如果在 //
后面的注释文本中,如果以 tab
进行了锁进,那么 godoc
会将这一行视为代码块。比如下面这一段:
其中 "As a quick start:
" 行的左边分别为:两个斜杠 + 一个空格。这一行,godoc
视为普通文字;而其余部分的左边为:两个斜杠 + 一个空格 + 一个tab,被 godoc
视为代码部分。于是我们在 godoc
网页上,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显示结果了:
godoc 的代码文档
godoc
工具会搜寻代码中所有源码文件(自测文件除外),然后展示到页面上。搜索的依据如下:
- 搜寻对象是代码中所有的公共部分,包括常量、变量、接口、类型、函数
- 与 Overview 类似,紧跟着一个公共元素的、以该元素开头的注释段,会被
godoc
视为该元素的注释 - 换行逻辑和代码块逻辑的处理也与 Overview 相同
不过在源码说明中,更多的采用代码示例来说明逻辑,因此在这一环节中,代码块比较少用。
这里我用 jsonvalue
的 At()
函数为例。在代码中,对于 Set()
函数我是这么写的(请无视我蹩脚的英文):
// At completes the following operation of Set(). It defines posttion of value in Set() and return the new value set.
//
// The usage of At()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This function will recursivly search for child value, and set the new value specified by Set() or SetXxx() series functions. Please unfold and read the following examples, they are important.
func (s *Set) At(firstParam interface{}, otherParams ...interface{}) (*V, error) {
......
}
godoc 解析并格式化效果如下:
godoc 的代码示例
读者可以注意到,在我的 At()
函数下,除了上文提到的文档正文之外,还有五个代码示例。那么,文档中的代码示例又应该如何写呢?
首先,我们应该新建至少一个文件,专门用来存放示例代码。比如我就把示例代码写在了 example_jsonvalue_test.go
文件中。这个文件的 package
名也不得与当前包名相同,而应该命名为 包名_test
的格式。
示例代码的声明
如何声明一个示例代码,这里我举两个例子。首先是在 At()
函数下名为 “Example (1)” 的示例。在代码中,我把这个函数命名为:
func ExampleSet_At_1() {
......
}
这个函数命名有几个部分:
函数名组成部分 | 说明 |
---|---|
Example |
这是示例代码的固有开头 |
Set |
表示这是类型 Set 的示例 |
第一个下划线 _ |
分隔符,在这个分隔符后面的,是 Set 类型的成员函数名 |
At |
表示这是函数 At() 的示例,搭配前面的内容,则表示这是类型 Set 的成员函数 At() 的示例 |
第二个下划线 _ |
分隔符,在这个分隔符后面的内容,是示例代码的额外说明 |
1 |
这是示例代码的额外说明,也就是前面 “Example (1)” 括号里的部分 |
另外,示例代码中应该包含标准输出内容,这样便于读者了解执行情况。标准输出内容在函数内的最后,采用 // Output:
单独起一行开头,剩下的每一行标准输出写一行注释。
相对应地,如果你想要给(不属于任何一个类型的)函数写示例的话,则去掉上文中关于 “类型” 的字段;如果你不需要示例的额外说明符,则去掉 “额外说明” 字段。比如说,我给类型 Opt
写的示例就只有一个,在代码中,只有一行:
func ExampleOpt() {
........
}
甚至连示例说明都没有。
如果一个元素包含多个例子,那么 godoc
会按照字母序对示例及其相应的说明排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干脆在 At()
函数中,示例标为一二三四五的原因,因为这是我希望读者阅读示例的顺序。
在官网上发布 godoc
好了,当你写好了自己的 godoc
之后,总不是自己看自己自娱自乐吧,总归是要发布出来给大家看的。
其实发布也很简单:当你将包含了 godox 的代码 push 之后(比如发布到 github 上),就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s://godoc/org/${package路径名}
。比如 jsonvalue
的 Github 路径(也等同于 import 路径)为 github.com/Andrew-M-C/go.jsonvalue
,因此输入 godoc.org/github.com/Andrew-M-C/go.jsonvalue
。
如果这是该页面第一次进入,那么 godoc.org
会首先获取、解析和更新代码仓库中的文档内容,并且格式化之后展示。在页面的底部,会列出该 godoc 的更新时间。
如果你发现官网上的 godoc
内容已经落后了,那么可以点 “Refresh now
” 链接刷新它。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把这份官网 godoc
的链接,附到你自己的 README 中。还是点上图的 “Tools
” 链接,就可以在新页面中,看到相应的 godoc
徽标的链接了。有 html
和 markdown
格式任君选择。
go vet 语法检查
go vet -atomic=false test.go
更多tag含义如下表,我从网上寻找,大家也可以去golang 官方去找 vet command的文档,里面更精确地描述。
tag | 描述 |
---|---|
-all | 进行全部检查。如果有其他检查标记被设置,则命令程序会将此值变为false。默认值为true。 |
-asmdecl | 对汇编语言的源码文件进行检查。默认值为false。 |
-assign | 检查赋值语句。默认值为false。 |
-atomic | 检查代码中对代码包sync/atomic的使用是否正确。默认值为false。 |
-composites | 是否使用复合结构检查的白名单。仅供测试使用。默认值为true。 |
-compositeWhiteList | 对汇编语言的源码文件进行检查。默认值为false。 |
-assign | 检查赋值语句。默认值为false。 |
-methods | 检查那些拥有标准命名的方法的签名。默认值为false。 |
-printf | 检查代码中对打印函数的使用是否正确。默认值为false。 |
-printfuncs | 需要检查的代码中使用的打印函数的名称的列表,多个函数名称之间用英文半角逗号分隔。默认值为空字符串。 |
-rangeloops | 检查代码中对在range 语句块中迭代赋值的变量的使用是否正确。默认值为false。 |
-structtags | 检查结构体类型的字段的标签的格式是否标准。默认值为false。 |
-unreachable | 查找并报告不可到达的代码。默认值为false。 |
go tool 编译、性能分析
常用的pprof以及t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