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话经典算法系列之中的一个 冒泡排序的三种实现


     冒泡排序是很easy理解和实现,,以从小到大排序举例:

    设数组长度为N。

    1.比較相邻的前后二个数据,假设前面数据大于后面的数据,就将二个数据交换。

    2.这样对数组的第0个数据到N-1个数据进行一次遍历后,最大的一个数据就“沉”到数组第N-1个位置。

    3.N=N-1,假设N不为0就反复前面二步,否则排序完毕。

     

    依照定义非常easy写出代码:

    //冒泡排序1
    void BubbleSort1(int a[], int n)
    {
           int i, j;
           for (i = 0; i < n; i++)
                  for (j = 1; j < n - i; j++)
                         if (a[j - 1] > a[j])
                                Swap(a[j - 1], a[j]);
    }
    


    以下对其进行优化,设置一个标志,假设这一趟发生了交换,则为true,否则为false。明显假设有一趟没有发生交换,说明排序已经完毕。

    //冒泡排序2
    void BubbleSort2(int a[], int n)
    {
           int j, k;
           bool flag;
    
           k = n;
           flag = true;
           while (flag)
           {
                  flag = false;
                  for (j = 1; j < k; j++)
                         if (a[j - 1] > a[j])
                         {
                                Swap(a[j - 1], a[j]);
                                flag = true;
                         }
                  k--;
           }
    }
    

    再做进一步的优化。假设有100个数的数组,仅前面10个无序,后面90个都已排好序且都大于前面10个数字,那么在第一趟遍历后,最后发生交换的位置必然小于10,且这个位置之后的数据必然已经有序了,记录下这位置,第二次仅仅要从数组头部遍历到这个位置就能够了。

    //冒泡排序3
    void BubbleSort3(int a[], int n)
    {
    	int j, k;
    	int flag;
    	
    	flag = n;
    	while (flag > 0)
    	{
    		k = flag;
    		flag = 0;
    		for (j = 1; j < k; j++)
    			if (a[j - 1] > a[j])
    			{
    				Swap(a[j - 1], a[j]);
    				flag = j;
    			}
    	}
    }

    冒泡排序毕竟是一种效率低下的排序方法,在数据规模非常小时,能够採用。数据规模比較大时,最好用其他排序方法。

  • 相关阅读:
    Microsoft.mshtml到底是什么?
    编译.NET程序自动产生版本号的规则
    VB.NET(2005)中关于dll调用的错误信息(转)
    C# RichTextBox控件 滚动条 自动移至 最后一条记录处
    如何刪除richtextbox最後一行
    Using Hudson for C++/CMake/CppUnit
    让开发自动化: 选择持续集成服务器
    C#加载窗体错误
    各种CI工具对比表
    用 Hudson 实现 Visual Studio (C++) 项目的 daily build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hlsheji/p/428543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