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noDB 存储引擎的线程与内存池


    InnoDB体系结构如下:

     

    后台线程:

    1、后台线程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刷新内存池中的数据,保证缓冲池中的内存缓存的是最近的数据;

    2、另外,将以修改的数据文件刷新到磁盘文件;

    3、同时,保证在数据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InnoDB能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内存池:InnoDB有多个内存块,这些内存块组成了一个大的内存池。这些内存块包括有:缓冲池(innodb_buffer_pool)和日志缓冲(log_buffer)以及额外内存池(innodb_addtional_mem_pool_size

     


    后台线程:后台默认的线程有7-----4IO thread,1master thread,1个锁监控线程,1个错误监控线程,但是在mysql5.5以及innodb plugin版本中,默认IO线程均增加到了4个,读写线程分别用参数innodb_read_io_threadinnodb_write_io_thread来表示。

     

    Mysql5.1 innodb_version 1.0.7 

    可以看到有1Insert buffer thread 1log thread4read thread4write thread

     

    或者直接通过查看变量 ‘innodb_%threads’来查看。

     

    Mysql5.5 innodb_version 1.1.8

     

    Mysql5.5 innodb的线程和Innodb plugin的情况类似。

     


    Master thread在主循环中,分两大部分操作:每秒钟的操作和每10秒钟的操作:

    每秒一次的操作包括

    1、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即使这个事务还没有提交(总是),这点解释了为什么再大的事务commit时都很快!

    2、合并插入缓冲(可能)

    合并插入并不是每秒都发生,InnoDB会判断当前一秒内发生的IO次数是否小于5,如果是,则系统认为当前的IO压力很小,可以执行合并插入缓冲的操作。

    3、至多刷新100InnoDB的缓冲池的脏页到磁盘(可能)

    这个,刷新100个脏页也不是每秒都在做

    10秒一次的操作包括:

    1、刷新100个脏页到磁盘(可能)。

    2、合并至多5个插入缓冲(总是)。

    3、将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总是)。

    4、删除无用的undo页(总是)。

    5、产生一个检查点(checkpoing

  • 相关阅读:
    堆和栈的差别(转过无数次的文章)
    【java】Windows7 下设置环境变量
    很好的理解遗传算法的样例
    Flex里的特效
    Spring3.0 AOP 具体解释
    send,recv,sendto,recvfrom
    协方差矩阵, 相关系数矩阵
    解决Shockwave flash在chrome浏览器上崩溃的问题
    杂记之activity之间的跳转
    DropdownList绑定的两种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enshan/p/285592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