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OSGi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独立的classpath。如何实现这一点呢?是因为OSGi采取了不同的类加载机制:
- OSGi为每个bundle提供一个类加载器,该加载器能够看到bundle Jar文件内部的类和资源;
- 为了让bundle能互相协作,可以基于依赖关系,从一个bundle类加载器委托到另一个bundle类加载器。
Java和J2EE的类加载模型都是层次化的,只能委托给上一层类加载器;
而OSGi类加载模型则是网络图状的,可以在bundle间互相委托。——这样更合理,因为bundle间的依赖关系并不是层次化的。
- 例如bundleA、B都依赖于bundleC,当他们访问bundleC中的类时,就会委托给bundleC的类加载器,由它来查找类;如果它发现还要依赖bundleE中的类,就会再委托给bundleE的类加载器。
优点
- 找不到类时的错误提示更友好。假如bundleE不存在,则bundleC就不会被解析成功,会有错误消息提示为何未能解析;而不是报错ClassNotFoundException或NoClassDefFoundError。
- 效率更高。在标准Java类加载模型中,总是会在classpath那一长串列表中进行查找;而OSGi类加载器能立即知道去哪里找类。
类加载步骤
Step 1: 检查是否java.*,或者在bootdelegation中定义
当bundle类加载器需要加载一个类时,首先检查包名是否以java.*开头,或者是否在一个特定的配置文件(org.osgi.framework.bootdelegation)中定义。如果是,则bundle类加载器立即委托给父类加载器(通常是Application类加载器)。
这么做有两个原因:
- 唯一能够定义java.*包的类加载器是bootstrap类加载器,这个规则是JVM要求的。如果OSGI bundle类加载器试图加载这种类,则会抛Security Exception。
- 一些JVM错误地假设父加载器委托永远会发生,内部VM类就能够通过任何类加载器找到特定的其他内部类。所以OSGi提供了org.osgi.framework.bootdelegation属性,允许对特定的包(即那些内部VM类)使用父加载器委托。
Step 2: 检查是否在Import-Package中声明
Step 3: 检查是否在Require-Bundle中声明
Step 4: 检查是否bundle内部类
检查是否是该bundle内部的类,即当前JAR文件中的类。
Step5: 检查fragment
搜索可能附加在当前bundle上的fragment中的内部类。
什么是fragment?
Fragment bundle是OSGi 4引入的概念,它是一种不完整的bundle,必须要附加到一个host bundle上才能工作;fragment能够为host bundle添加类或资源,在运行时,fragment中的类会合并到host bundle的内部classpath中。
fragment有什么作用?
【场景1】bundle中有针对特定平台的代码
假设bundle对不同平台的实现方式稍有不同,Windows和Linux下代码有不同之处,即bundle中有针对特定平台的代码。
我们应该为每个平台提供不同的bundle吗?——显然不能,因为那会造成代码重复。
或者将共同代码放到bundle A中,Windows特定的那部分代码放到bundle Pwin中,Linux特定的那部分代码放到bundle Plinux中。——有问题:Pwin肯定要依赖A中某些包,我们就必须在A中导出这些包,如果只有Pwin用到这些包 岂不破坏封装性。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把Pwin作为fragment,附加到A中。这样Pwin就能看到A中的所有包,A也能看到Pwin的所有包。
【场景2】针对不同国家用户提供不同的i18n
GUI程序通常会通过properties文件定义i18n信息,可以将不同的i18n存到不同的fragment中。运行时用户只需要下载host bundle以及特定的i18n fragment即可,不需要把其他国家的i18n也下载下来。
Step6: 动态类加载
//TODO
完整的类加载流程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