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执行机制:09 | 块级作用域:var缺陷以及为什么要引入let和const?


    前言:该篇说明:|请见 说明 —— 浏览器工作原理与实践 目录

      在前面《07 | 变量提升:JavaScript 代码是按照顺序执行的吗?》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讲解了 JavaScript 中变量提升的相关内容,正是由于 JavaScript 存在变量提升这种特性,从而导致了很多于直觉不符的代码,这也是 JavaScript 的一个重要设计缺陷

      虽然 ECMAScript6(以下简称 ES6 )已经通过引入块级作用域并配合 let、const 关键字,来避开了这种设计缺陷,但是由于 JavaScript 需要保持向下兼容,所以变量提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这也加大了你理解概念的难度,因为既要理解新的机制,又要理解变量提升这套机制,关键这两套机制还是同时运行在 “一套” 系统中的。

      但如果抛开 JavaScript 的底层去理解这些,那么你大概率会很难深入理解其概念。俗话说,“断病要断因,治病要治根”,所以为了便于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今天我们这篇文忠会先 “探病因” —— 分析为什么在 JavaScript 中会存在变量提升,以及变量提升所带来的问题;然后再来 “开药方” —— 介绍如何通过块级作用域并配合 let 和 const 关键字来修复这种缺陷。

    作用域

      为什么 JavaScript 中会存在变量提升这个特性,而其他语言似乎都没有这个特性呢?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从作用域讲起。

      作用域是指在程序中定义变量的区域,该位置决定了变量的生命周期。通俗的理解,作用域就是变量与函数的可访问范围,即作用域控制着变量和函数的可见性和生命周期。

      在 ES6 之前,ES 的作用域只有两种: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

    • 全局作用域中的对象在代码中的任何地方都能访问,其生命周期伴随着页面的生命周期。
    • 函数作用域就是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或者函数,并且定义的变量或者函数只能在函数内部被访问。函数执行结束之后,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会被销毁。

      在 ES6 之前,JavaScript 只支持这两种作用域,相较而言,其他语言则都普遍支持块级作用域。块级作用域就是使用一对大括号包裹的一段代码,比如函数、判读语句、循环语句,甚至单独的一个 {} 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块级作用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块级作用域,你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示例代码:

    //if块
    if(1){}
    
    //while块
    while(1){}
    
    //函数块
    function foo(){}
     
    //for循环块
    for(let i = 0; i<100; i++){}
    
    //单独一个块
    {}

      简单来讲,如果一种语言支持块级作用域,那么其代码块内容定义的变量在代码块外部是访问不到的,并且该代码块中的代码执行完成之后,代码块中定义的变量会被销毁。你可以看下面这段 C代码:

    char* myname = "极客时间";
    void showName() {
      printf("%s 
    ",myname);
      if(0){
        char* myname = "极客邦";
      }
    }
    
    int main(){
       showName();
       return 0;
    }

      上面这段 C 代码执行后,最终打印出来的是上面全局变量 myname 的值,之所以这样,是因为 C 语言是支持块级作用域的,所以 if 块里面定义的变量是不能被 if 块外面的语句访问到的。

      和 Java、C/C++ 不同,ES6 之前是不支持块级作用域的,因为当初设计这门语言的时候,并没有想到 JavaScript 会火起来,所以只是按照最简单的方式来设计。没有了块级作用域,再把作用域内部的变量统一提升无疑是最快速、最简单的设计,不过这也直接导致了函数中的变量无论是在哪里声明的,在编译阶段都会被提取到执行上下文的变量环境中,所以这些变量在整个函数内部的任何地方都是能被访问的,这也就是 JavaScript 中的变量提升。

    变量提升所带来的问题

      由于变量提升作用,使用 JavaScript 来编写和其他语言相同逻辑的代码,都有可能会导致不一样的执行结果。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1. 变量容易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被覆盖掉

      比如我们重新使用 JavaScript 来实现上面那段 C 代码,实现后的 JavaScript 代码如下:

    var myname = "极客时间"
    function showName(){
      console.log(myname);
      if(0){
       var myname = "极客邦"
      }
      console.log(myname);
    }
    showName()

     

      执行上面这段代码,打印出来的是 undefined,而并没有像前面 C 代码那样打印出来 “极客时间” 的字符串。为什么输出的内容是 undefined 呢?我们再来分析下。

      首先当刚执行到 showName 函数调用时,执行上下文和调用栈的状态是怎样的?具体分析过程你可以回顾《08 | 调用栈:为什么JavaScript 代码会出现栈溢出?》这篇文章的分析过程,这里我就直接展示出来了,最终的调用栈状态如下图所示:

    开始执行 showName 函数时的调用栈

      showName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创建后,JavaScript 引擎便开始执行 showName 函数内部的代码了。首先执行的是:

    console.log(myname);

      执行这段代码需要使用变量 myname,结合上面的调用栈状态图,你可以看到这里有两个 myname 变量:一个在全局执行上下文中,其值是 “极客时间”;另外一个在 showName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中,其值是 undefined。那么到底该使用哪个呢?

      相信做过 JavaScript 开发的同学都能轻松回答出来答案:"当然是先使用函数执行上下文里面的变量啦!" 的确是这样,这是因为在函数执行过程中,JavaScript 会优先从当前的执行上下文中查找变量,由于变量提升,当前的执行上下文中就包含了变量 myname,而值是 undefined,所以获取到的 myname 的值就是 undefined。

      这输出的结果和其他大部分支持块级作用域的语言都不一样,比如上面 C 语言输出的就是全局变量,所以这会很容易造成误解,特别是在你会一些其他语言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 JavaScript,你会觉得这种结果很不自然。

    2. 本应销毁的变量没有被销毁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面这段让人误解更大的代码:

    function foo(){
      for (var i = 0; i < 7; i++) {
      }
      console.log(i); 
    }
    foo()

      如果你使用 C 语言或者其他的大部分语言实现类似代码,在 for 循环结束之后, i 就已经被销毁了,但是在 JavaScript 代码中,i 的值并未被销毁,所以最后打印出来的是 7。

      这同样也是由变量提升而导致的,在创建执行上下文阶段,变量 i 就已经被提升了,所以当 for 循环结束之后,变量 i 并没有被销毁。

      这依旧和其他支持块级作用域的语言表现是不一致的,所以必然会给一些人造成误解。

    ES6 是如何解决变量提升带来的缺陷

      上面我们介绍了变量提升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ES6 引入了 let 和 const 关键字,从而使 JavaScript 也能像其他语言一样拥有了块级作用域。

      关于 let 和 const 的用法,你可以参考下面代码:

    let x = 5
    const y = 6
    x = 7
    y = 9 //报错,const声明的变量不可以修改

      从这段代码你可以看出来,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使用 let 关键字声明的变量是可以被改变的,而使用 const 声明的变量其值是不可以被改变的。但不管怎么样,两者都可以生成块级作用域,为了简单起见,在下面的代码中,我统一使用 let  关键字来演示。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分析下,ES6 是如何通过块级作用域来解决上面的问题的。

      你可以先参考下面这段存在变量提升的代码:

    function varTest() {
      var x = 1;
      if (true) {
        var x = 2;  // 同样的变量!
        console.log(x);  // 2
      }
      console.log(x);  // 2
    }

      在这段代码中,有两个地方都定义了变量 x,第一个地方在函数块的顶部,第二个地方在 if 块的内部,由于 var 的作用范围是整个函数,所以在编译阶段,会生成如下的执行上下文:

    varTest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

      从执行上下文的变量环境中可以看出,最终只生成了一个变量 x,函数体内所有对 x 的赋值操作都会直接改变变量环境中的 x 值。

      所以上述代码最后通过 console.log(x) 输出的是 2,而对于同样逻辑的代码,其他语言最后一步输出的值应该是 1,因为在 if 块里面的声明不应该影响到块外的变量。

      既然支持块级作用域和不支持块级作用域的代码执行逻辑是不一样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改造上面的代码,让其支持块级作用域。

      这个改造过程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 var 关键字替换为 let 关键字,改造后的代码如下:

    function letTest() {
      let x = 1;
      if (true) {
        let x = 2;  // 不同的变量
        console.log(x);  // 2
      }
      console.log(x);  // 1
    }

      执行这段代码,其输出结果就和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这是因为 let  关键字是支持块级作用域的,所以在编译阶段,JavaScript 引擎并不会把 if 块中通过 let 声明的变量存放到变量环境中,这也就意味着在 if 块通过 let 声明的关键字,并不会提升到全函数可见。所以在 if 块之内打印出来的值是 2,跳出语块之后,打印出来的值就是 1 了。这种就非常符合我们的编程习惯了:作用域块内声明的变量不影响块外面的变量。

    JavaScript 是如何支持块级作用域的

      现在你知道了 ES 可以通过使用 let 或者 const 关键字来实现块级作用域,不过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在同一段代码中,ES6 是如何做到既要支持变量提升的特性,又要支持块级作用域的呢?”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站在执行上下文的角度来揭开答案。

      你已经知道 JavaScript 引擎是通过变量环境实现函数级作用域的,那么 ES6 又是如何在函数级作用域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块级作用域的支持呢?你可以先看下面这段代码:

    function foo(){
        var a = 1
        let b = 2
        {
          let b = 3
          var c = 4
          let d = 5
          console.log(a)
          console.log(b)
        }
        console.log(b) 
        console.log(c)
        console.log(d)
    }   
    foo()

      当执行上面这段代码的时候,JavaScript 引擎会先对其进行编译并创建执行上下文,然后再按照顺序执行代码,关于如何创建执行上下文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但是现在的情况有点不一样,我们引入了 let 关键字,let 关键字会创建块级作用域,那么 let 关键字是如何影响执行上下文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步步分析上面这段代码的执行流程。

      第一步是编译并创建执行上下文,下面是我画出来的执行上下示意图,你可以参考下:

    刚执行时 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函数内部通过 var 声明的变量,在编译阶段全都被存放到变量环境里面了。
    • 通过 let 声明的变量,在编译阶段会被存放到词法环境(Lexical Environment)中。
    • 在函数的作用域内部,通过 let 声明的变量并没有被存放到词法环境中。

      接下来,第二步继续执行代码,当执行到代码块里面时,变量环境中 a 的值已经被设置成了 1,词法环境中 b 的值已经被设置成了 2,这时候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就如下图所示:

    执行 foo 函数内部作用域块时的执行上下文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进入函数的作用域块时,作用域块中通过 let 声明的变量,会被存放在词法环境的一个单独的区域中,这个区域中的变量并不影响作用域块外面的变量,比如在作用域外面声明了变量 b ,在该作用域块内部也声明了变量 b,当执行到作用域内部时,他们都是独立的存在。

      其实,在词法环境内部,维护了一个小型栈结构,栈底是函数最外层的变量,进入一个作用域块后,就会把该作用域块内部的变量压到栈顶;当作用域执行完成之后,该作用域的信息就会从栈顶弹出,这就是词法环境的结构。需要注意下,我这里所讲的变量是指通过 let 或 const 声明的变量。

      再接下来,当执行到作用域块中的 console.log(a) 这行代码时,就需要在词法环境和变量环境中查找变量 a 的值了,具体查找方式是:沿着词法环境的栈顶向下查询,如果在词法环境中的某个块中查找到了,就直接返回给 JavaScript 引擎,如果没有查找到,那么继续在变量环境中查找。

      这样一个变量查找过程就完成了,你可以参考下图:

    变量查找过程

      从上图你可以清晰地看出变量查找流程,不过要完整理解查找变量或者查找函数的流程,就涉及到作用域链了,这个我们会在下篇文章中做详细介绍。

      当作用域块执行结束之后,其内部定义的变量就会从词法环境的栈顶弹出,最终执行上下文如下图所示:

    作用域执行完成示意图

      通过上面的分析,想必你已经理解了词法环境的结构和工作机制,块级作用域就是通过词法环境的栈结构来实现的,而变量提升是通过变量环境来实现,通过这两者的结合,JavaScript 引擎也就同时支持了变量提升和块级作用域了。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下面我来简单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由于 JavaScript 的变量提升存在着变量覆盖、变量污染等设计缺陷,所以 ES6 引入了块级作用域关键字来解决这些问题。

      之后我们还通过对变量环境和词法环境的介绍,分析了 JavaScript 引擎是如何同时支持变量提升和块级作用域的。

      既然聊到了作用域,那最后我们再简单聊下编程语言把。经常有人争论什么编程语言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但如果站在语言本身来说,我觉得这种争论没有意义,因为语言是工具,而工具是用来创造价值的,至于能否创造或者创造多大价值不完全由语言本身的特性决定。这么说吧,即便一门设计不那么好的语言,它也可能拥有非常好的生态,比如有完善的框架、非常多的落地应用,又或者能够给开发者带来更多的回报,这些都是评判因素。

      如果站在语言层面来谈,每种语言其实都是在相互借鉴对方的优势,协同进化,比如 JavaScript 引进了块级作用域、迭代器和协程,其底层虚拟机的实现和 Java、Python 又是非常相似,也就是说如果你理解了 JavaScript 协程和 JavaScript 中的虚拟机,其实你也就理解了 Java、Python 中的协程和虚拟机的实现机制。

      所以说,语言本身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为开发者创造价值。

    思考时间

    下面留个思考题,看下面这样一段代码:

    let myname= '极客时间'
    {
      console.log(myname) 
      let myname= '极客邦'
    }

    你能通过分析词法环境,得出来最终的打印结果吗?

    答案:
    【最终打印结果】:VM6277:3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Cannot access 'myname' before initialization
    【分析原因】:在块作用域内,let声明的变量被提升,但变量只是创建被提升,初始化并没有被提升,在初始化之前使用变量,就会形成一个暂时性死区。
    【拓展】
    var的创建和初始化被提升,赋值不会被提升。
    let的创建被提升,初始化和赋值不会被提升。
    function的创建、初始化和赋值均会被提升。

    /* other */
    牛逼的回答,应该是分创建,初始化,赋值三个步骤,不然按照文章提到的变量从词法环境到变量环境的查询方向,理论上还是可以打印出myname。正因为let没有初始化,所以暂时性死区中使用变量就会报错

    /* other */
    实际上 let会被提升,只是初始化为uninitialized
    -> 注:此处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有点不妥当,不应该说 let 会被提升,而应该换成 let 会先被创建,值是 uninitialized。 此处应该像楼上说的那样,分三步:创建,初始化,赋值,才更好理解。

    问题记录

    1、执行上下文是在编译时创建的,在执行代码的时候已经有词法环境了,而且变量已经默认初始化了undefiend,为什么还会存在暂时性死区?

    作者回复: 暂时性死去是语法规定的,也就是说虽然通过let声明的变量已经在词法环境中了,但是在没有赋值之前,访问该变量JavaScript引擎就会抛出一个错误。

    2、也就是编译时,块级作用域不编译。只有在执行时会为块级作用域临时创建词法环境

  • 相关阅读:
    艾伟:WCF从理论到实践(17):OO大背离(带视频+ppt+源码) 狼人:
    艾伟:MOSS 2007 项目的开发步骤 狼人:
    艾伟:WM有约(一):你好,CF 狼人:
    艾伟:WCF从理论到实践(13):事务投票 狼人:
    艾伟:WCF从理论到实践(15):响应变化 狼人:
    艾伟:Remember: 我们是做产品的,不是搞学术研究的 & 用事实说话,不要臆断 狼人:
    艾伟:WCF从理论到实践(10):异常处理 狼人:
    艾伟:WCF从理论到实践(16):操作重载(带视频+ppt+源码) 狼人:
    艾伟:WCF从理论到实践(12):事务 狼人:
    艾伟:[WCF的Binding模型]之五:绑定元素(Binding Element) 狼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la/p/1215835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