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40338107,感谢分享!

    看这个算法的时候,虽然也是看到各种例子,但是对例子的说明,很多博客写的让我一脸懵,真为自己的智商感到着急。接下去我也将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算法,希望初学者看到我的这篇可以更加浅显易懂。

    先引用别人的关于该算法的定义,有耐心的可以看看,也可以直接跳到例子。

    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广度优先搜索思想),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基本思想

    1. 通过Dijkstra计算图G中的最短路径时,需要指定起点s(即从顶点s开始计算)。
    2. 此外,引进两个集合S和U。S的作用是记录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以及相应的最短路径长度),而U则是记录还未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以及该顶点到起点s的距离)。
    3. 初始时,S中只有起点s;U中是除s之外的顶点,并且U中顶点的路径是”起点s到该顶点的路径”。然后,从U中找出路径最短的顶点,并将其加入到S中;接着,更新U中的顶点和顶点对应的路径。 然后,再从U中找出路径最短的顶点,并将其加入到S中;接着,更新U中的顶点和顶点对应的路径。 … 重复该操作,直到遍历完所有顶点。

    操作步骤

    1. 初始时,S只包含起点s;U包含除s外的其他顶点,且U中顶点的距离为”起点s到该顶点的距离”[例如,U中顶点v的距离为(s,v)的长度,然后s和v不相邻,则v的距离为∞]。
    2. 从U中选出”距离最短的顶点k”,并将顶点k加入到S中;同时,从U中移除顶点k。
    3. 更新U中各个顶点到起点s的距离。之所以更新U中顶点的距离,是由于上一步中确定了k是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从而可以利用k来更新其它顶点的距离;例如,(s,v)的距离可能大于(s,k)+(k,v)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遍历完所有顶点。

    单纯的看上面的理论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下面通过实例来对该算法进行说明。以D为开头,求D到各个点的最短距离。

    第1步:初始化距离,其实指与D直接连接的点的距离。dis[c]代表D到C点的最短距离,因而初始dis[C]=3,dis[E]=4,dis[D]=0,其余为无穷大。设置集合S用来表示已经找到的最短路径。此时,S={D}。现在得到D到各点距离{D(0),C(3),E(4),F(*),G(*),B(*),A(*)},其中*代表未知数也可以说是无穷大,括号里面的数值代表D点到该点的最短距离。

    第2步:不考虑集合S中的值,因为dis[C]=3,是当中距离最短的,所以此时更新S,S={D,C}。接着我们看与C连接的点,分别有B,E,F,已经在集合S中的不看,dis[C-B]=10,因而dis[B]=dis[C]+10=13,dis[F]=dis[C]+dis[C-F]=9,dis[E]=dis[C]+dis[C-E]=3+5=8>4(初始化时的dis[E]=4)不更新。此时{D(0),C(3),E(4),F(9),G(*),B(13),A(*)}。

    第3步:在第2步中,E点的值4最小,更新S={D,C,E},此时看与E点直接连接的点,分别有F,G。dis[F]=dis[E]+dis[E-F]=4+2=6(比原来的值小,得到更新),dis[G]=dis[E]+dis[E-G]=4+8=12(更新)。此时{D(0),C(3),E(4),F(6),G(12),B(13),A(*)}。

    第4步:在第3步中,F点的值6最小,更新S={D,C,E,F},此时看与F点直接连接的点,分别有B,A,G。dis[B]=dis[F]+dis[F-B]=6+7=13,dis[A]=dis[F]+dis[F-A]=6+16=22,dis[G]=dis[F]+dis[F-G]=6+9=15>12(不更新)。此时{D(0),C(3),E(4),F(6),G(12),B(13),A(22)}.

    第5步:在第4步中,G点的值12最小,更新S={D,C,E,F,G},此时看与G点直接连接的点,只有A。dis[A]=dis[G]+dis[G-A]=12+14=26>22(不更新)。{D(0),C(3),E(4),F(6),G(12),B(13),A(22)}.

    第6步:在第5步中,B点的值13最小,更新S={D,C,E,F,G,B},此时看与B点直接连接的点,只有A。dis[A]=dis[B]+dis[B-A]=13+12=25>22(不更新)。{D(0),C(3),E(4),F(6),G(12),B(13),A(22)}.

    第6步:最后只剩下A值,直接进入集合S={D,C,E,F,G,B,A},此时所有的点都已经遍历结束,得到最终结果{D(0),C(3),E(4),F(6),G(12),B(13),A(22)}.

     

    相信看完以上内容都可以理解dijkstra算法,不过以上内容用文字表述就感觉看起来有些累赘,不过又没有比较好的作图工具,就勉强看着吧。

    另外,我发现我的数据更新步骤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样,这也是我没有理解别人说的原因之一,我不明白他们的数值是如何更新的,虽然结果都一样。参考博客如下,作者的更新步骤就跟我不同,不过他用图像来说明确实看得爽一点,如果对我的思路也有疑惑可以看看别人的,欢迎批评指正。

  • 相关阅读:
    CSS基本
    Visual Basic相关图书推荐
    Docker相关图书推荐
    PASCAL相关图书推荐
    正则表达式相关图书推荐
    Go语言相关图书推荐
    F#相关图书推荐
    Ruby相关图书推荐
    PHP相关图书推荐
    Swift相关图书推荐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iting/p/1361849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