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Sec和UDP 4500端口的关系


    背景:

    在IPv4的网络中,IP地址是紧缺资源,为了能让用户上网,我们往往要使用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端口地址转换技术(也称为端口多路复用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用一个IP地址被多个会话所复用。与NAT(Network Address Ttanslation)技术只对IP地址做转换不同,PAT技术为了区分源自于不同主机的会话,不仅仅转换源IP地址,而且还会转换这次会话的源端口,把它转换成为一个未被使用的大于1023的端口号。从互联网返回的数据包,通过不同的目的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会话。实现一个地址的多会话复用。

    有鉴于此,IPSec VPN通道的中间如果经过了PAT转换就会产生问题。

    实验环境搭建:

    本实验一共需要使用2台路由器,1台防火墙。由左到右分别模拟公司中心节点出口路由器(site1)、互联网防火墙(PATdevice)和公司分支节点出口路由器(site2)。其中site1的环回口(loopback0)模拟公司中心节点内部网络,site2的环回口(loopback0)模拟公司分支节点内部网络。IP地址规划如图所示。   

    该拓扑是一个lan-to-lan全网接入的VPN拓扑,site1和site2是本次IPSec VPN实验的加密设备。site2位于PATdevice内部,使用的是私有网络地址。为了能使site2访问互联网,并且与site1建立IPSec VPN,我们在PATdevice上配置了PAT地址转换,把内部192.168.1.0/24网络PAT转换到PATdevice的E0口地址(100.100.100.2/24)。

    加密的感兴趣的分别为site1身后的10.10.10.0/24网络和site2身后的10.10.20.0/24网络之间的流量。

    实验结果:

    隧道两端可以正常通信

    实验分析:

    PAT不仅仅要转换源IP地址,还要转换传输层(四层)源端口号。IPSec VPN用的ESP是一个三层技术,没有传输层头部,自然也就没有传输层端口号。那么按照这个原理推理下来此VPN隧道应该不能建立成功才对,可是实验为什么可以通信呢?

     原因就在于中间的PAT设备开启了NAT-T技术!

    NAT-T技术介绍:

    NAT-T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如下图所示,这项技术在原ESP头部和外层IP头部之间,插入了一个UDP/4500的头部。使得PAT设备按照处理一个普通UDP数据包的方式对它进行处理。有个NAT-T技术的协助,ESP数据包就能够穿越PAT设备了。

    注: 默认情况下主流的一些的防火墙和路由器都自动开启了NAT-T功能

    提示:有运营骨干网安全设备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了,一定要记得放行UDP的4500端口哦,万一两端有人建立有穿越PAT的IPSec VPN呢。

  • 相关阅读:
    基于element-ui图片封装组件
    计算时间间隔具体每一天
    C语言学习笔记 —— 函数作为参数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049 题解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048 题解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047 题解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046 题解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045 题解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044 题解
    AtCoder Beginner Contest 043 题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ihualin/p/1202322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