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和商品:论伪需求


    中国文字有时很难懂。有一个词叫“伪需求”,这个所谓“伪需求“造成了很多冗余产品、叫好不叫卖的产品、不叫好也不叫卖的产品。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仅有不到30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营销历程。从计划生产到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的转变,这是政策使然。随着市场的放开、竞争的加剧、信息的发展等因素,企业从以自身为核心,到以消费者为核心开发产品,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转变。

    挖掘需求、洞察需求是必须的商业生存技能,同时也是天大的本事,因为挖不准。

    始稷今天要忽悠的是“产品”和“商品”的差异问题,“产品”和“商品“究竟有什么不同?抛开教材上和网络那些长篇解释,我们从品牌营销的角度,给“产品”和“商品”这两个概念大胆的下个定义:

    产品:因企业资源或消费需求而产生。

    商品:为交易而产生,以使用为目的。

    简而言之,产品为需求而生,商品为卖货、实用而生。

    满足了谁的需求?

    产品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去做,这种心态都有,但是执行起来,首先在内部所谓练内功的时候,就有障碍了。

    老板/投资人、产品/项目经理、设计/技术人员往往有不同的趋向,成本、时间、梦想、KPI等等,这些有时会矛盾,往往越大的公司越是如此。

    有些企业,把产品做成了自己的梦想,拿出来如数家珍,胜似艺术品;也有些企业,自己的产品自己也会看不上。

    更糟糕的是,把自己当消费者(用户)挖掘需求,不会变通, 搞成了想当然。把自己当消费者,不仅仅要拍脑门想,要用心,要入戏才行。而有一些总是放不下专业,离不开技术和设计的角度,不能用大众的思维想问题。

    过去,把产品用大众化的思维、文字、语言来阐释,是广告营销的事。但现在,营销思维是人人都应该掌握的。

    产品是半个商品。

    即使找准了客户需求,产品依旧是半个商品。满足了需求不代表就有了价值。

    我们细心观察这个商业社会,什么样的商品都有人买。一些完美主义者,无法理解为什么材料、设计、功能什么的都很糟糕的商品,还是有那么多人去买?一个字:钱。

    中国制造在劣质划上等号的时候,崇洋媚外显得很是正常。这里边原因很多,诸如人口基数导致的需求量过大、社会体制变革等等。最重要的是多数中国人一边用着中国制造一边骂,一边还对洋产品望而却步。还是一个字:钱。

    满足需求其实就是有价值,但在人的心底,价值是能过价格的标尺衡量出来的。两者是相互凸显的。

    所以有的产品,有人说好但不买,是因为贵;心理觉得好嘴上说不好,也是因为贵;有些产品有人说不好,但还是会买,是因为价格合适。所以任何产品好与不好,都有一个价格和价值的临界点。这个问题说说起来内容太多,以后再单说。

    譬如说手机,5000块的是好,但太贵了,怎么样我也不会买;如果我生了嫉妒心,还会骂这个产品不好,其实我都没用过。再譬如有一款手机2000块,处理器、内存都低一些,屏幕材质也很差,还没有前摄像头,因为符合我的价格耐受度,我也会买。

    品牌黏性的法门。

    因为价格,会产生初次消费,想要所谓的黏性、重复消费这些指标,还要有一个因素——实用。

    再譬如说手机:不论是5000块还是500块,信号太差总断线、音量太小漏接电话,终究会被抛弃。

    《易经》坤卦里有一句:“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有一层意思就是要坚守本源,因为西南方是文王八卦的坤卦所在,坤是地。

    譬如:有爱好书法的人放弃造型复杂的砚台,而选择黑色的碗,因为用墨汁更实用;

    再譬如:很多人都装一些平时根本不用的APP,因为有某个实用的功能。

    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上的视觉设计,才应该是商品的基础设计原则。

    商品“象数理”

    总结下来:商品设计就是《易经》的“象数理”。

    挖掘需求找准生活现象;找准价值价格比就是数;满足实用的设计就是理。

    再往深一步:通过现象规避竞争、塑造差异;通过价值价格比控制生产成本;根据使用性设计取材等等。

    “象数理”不仅仅能体现在产品设计上,更重要的是,把握象数理,从商品设计开始,就是营销的开始。

    “止于至善“是完美吗?

    相对那种和劣质画等号的中国制造,完全为短期利益而产生的产品,有一种产品通常是“胎死腹中”。永为什么劣质低价产品照买,而永无止境力求完美的产品反而被冷落?显得如此不公平。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通常的注解是: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止于至善)。

    好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止于至善”。

    首先,对产品苛求极致、完美是好事,但不是用无止境;

    其次,所谓完美,是相对而言,要有所对比,有所错落;

    再次,善,并不只是完美的意思,对于商品设计,更多的打造尖锐的利益。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这是孔子在《易经.系辞传》是说的话。

    善,还有其他意思。譬如:善良、仁慈、德行、美好、适宜等等。

    这个社会很浮躁,很多行业的信任在透支,一系列不安全的问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暴露出来。本来应该是必然条件的“安全”,“道若极三境”中的“信任”,显得如此可贵。只需要做到安全,就有机会。

    所以,保持初心,得信任者得未来!

    via:快鲤鱼 (文/始稷 )

  • 相关阅读:
    EXPDP fails with ORA-39126 Worker unexpected fatal error in KUPW$WORKER.FETCH_XML_OBJECTS (Doc ID 2656308.1)
    github+maven+jenkins(spring boot项目自动化发布)
    Compose部署Fabric-explorer
    Compose部署IPFS星际文件系统以及sdk的使用
    Git常用命令以及常见问题解决
    Chrome 卡顿优化
    The "Go" Learning Trip -- 2. Go Basics -- Part2
    The "Go" Learning Trip -- 1. Hello Go, Frist “go” Code -- Part1
    Go语言 踩坑录(报错锦集)
    WEB开发基础(CSS篇)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iduomai/p/317335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