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al GC:
它是最古老的垃圾收集器, “Serial”体现在其收集工作是单线程的,并且在进行垃圾收集过程中,会进入臭名昭著的“Stop-The-World”状态。当然,其单线程设计也意味着精简的GC实现,无需维护复杂的数据结构,初始化也简单,所以一直是Client模式下JVM的默认选项。
从年代的角度,通常将其老年代实现单独称作Serial Old,它采用了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区别于新生代的复制算法。Serial GC的对应JVM参数是:-XX:+UseSerialGC
ParNew GC:
很明显是个新生代GC实现,它实际是Serial GC的多线程版本,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配合老年代的CMS GC工作,下面是对应参数 -XX:+UseConcMarkSweepGC -XX:+UseParNewGC
CMS GC:
基于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 设计目标是尽量减少停顿时间,这一点对于Web等反应时间敏感的应用非常重要,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系统使用CMS GC。但是, CMS采用的标记-清除算法,存在着内存碎片化问题,所以难以避免在长时间运行等情况下发生full GC,导致恶劣的停顿。另外,既然强调了并发(Concurrent), CMS会占用更多CPU资源,并和用户线程争抢。
Parrallel GC:
在早期JDK 8等版本中,它是server模式JVM的默认GC选择,也被称作是吞吐量优先的GC。它的算法和Serial GC比较相似,尽管实现要复杂的多,其特点是新生代和老年代GC都是并行进行的,在常见的服务器环境中更加高效。开启选项是:-XX:+UseParallelGC 另外, Parallel GC引入了开发者友好的配置项,我们可以直接设置暂停时间或吞吐量等目标, JVM会自动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下面参数:
-XX:MaxGCPauseMillis=value,
-XX:GCTimeRatio=N //GC时间和用户时间比例 = 1 / (N+1)
G1 GC:
这是一种兼顾吞吐量和停顿时间的GC实现,是Oracle JDK 9以后的默认GC选项。 G1可以直观的设定停顿时间的目标,相比于CMS GC, G1未必能做到CMS在最好情况下的延时停顿,但是最差情况要好很多。
G1 GC仍然存在着年代的概念,但是其内存结构并不是简单的条带式划分,而是类似棋盘的一个个region。 Region之间是复制算法,但整体上实际可看作是标记-整理(Mark Compact)算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存碎片,尤其是当Java堆非常大的时候, G1的优势更加明显。
G1吞吐量和停顿表现都非常不错,并且仍然在不断地完善,与此同时CMS已经在JDK 9中被标记为废弃(deprecated),所以G1 GC值得你深入掌握。
JDK 11, 又增加了两种全新的 GC 方式,分别是:
Epsilon GC:
简单说就是个不做垃圾收集的 GC,似乎有点奇怪,有的情况下,例如在进行
性能测试的时候,可能需要明确判断 GC 本身产生了多大的开销,这就是其典型应用场景。
ZGC:
这是 Oracle 开源出来的一个超级 GC 实现,具备令人惊讶的扩展能力,比如支持 T
bytes 级别的堆大小,并且保证绝大部分情况下,延迟都不会超过 10 ms。虽然目前还处于
实验阶段,仅支持 Linux 64 位的平台,但其已经表现出的能力和潜力都非常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