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8月份,经过一个同事介绍,到了现在这个公司上班,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16年全年自己都在这个公司上班。
公司是一个工厂,自己在信息部,信息部里总共有10个开发人员,2个数据库管理,2个硬件维护人员。主要职责也只是维护公司的ERP软件,保证产线的正常运行,然后再根据各个部门提的需求,对当前的ERP系统进行功能开发以及变更。待遇一般,在这个西安这个二线城市可以算是行业平均水平,不算高也不算低。但是好处在于管吃住,有公司食堂,餐补,有个3人间的宿舍。也基本不加班,偶尔因为系统更新的bug会加班修复下bug,修改下数据,也没有别的事情发生。好像是比较悠闲的了。
因为主要是维护工作,所以沟通上要求比以前要高很多,脱离了以前单纯搞技术的环境,需要了解的更多的变成了人。要跟产线的工人们沟通,看他们怎么使用着方便,有哪些问题,了解产线使用软件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做防呆设置,增强用户体验。然后再跟公司高层领导开会,分析每个软件修改之后以及之前的效率,增加某个功能会提高多少效率,哪些是有必要的增加,哪些是无意义的修改,有时候增加功能可能会减缓工作效率,但是能提高管控效率方便追溯管理,有时候纯粹就是工人对软件抱有太高期望希望所有的事都软件来做,但是开发时间上、开发资源上根本满足不了开发条件。在这里更多的是学习怎么有效辨别用户需求,以及调整用户需求,跟用户沟通以综合现实条件来说服他们真实需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每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同一个工序环节,不同部门使用,不同的需求,怎么联合两个部门的人进行沟通需求整合。
当然也有很多烦心事,公司各部门之间相互拖拉,推脱责任,没有一个部门想给自己部门增加工作量,软件新增了功能,或者做了调整,维护数据,操作软件的人应该是哪个部门进行操作,哪个部门会增加工作量,哪个部门又会减少工作量,也会经常开会扯皮,拉拉扯扯,毕竟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内容越干越少,不希望额外增加工作量。然后就是需求功能的开发时间安排,以及节奏把控。
到了这里更了解了软件开发这个工作,对一个公司有什么意义,起到了什么作用。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观察,一个流程上,软件从无到有,对现实环境跟它周围人的影响,没这个软件之前是什么样子,有这个软件之后又是什么样子,而软件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问题分别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自己开发的软件对现实的改变,不再单纯的只是在座位上,重复的完成某一个技术功能。也更深刻的理解“代码改变世界”是什么含义。
工作上好像也就这些。
想起高中自己在一个日记本上记下以后想要的生活:一个大床,一个大书柜,一台电脑,一个我爱的人,仅此而已。那个时候的我,好像对生活也是不乐观的吧,在家里整天有干不完的农活,看不到未来的任何出路,也没有人来指点迷津,没人知道有什么办法能改变那种生活,自己的所有亲人也都处于那种不乐观的状态之下。也不对我抱有任何希望,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值也就报的很低很低。
都说一个人开始经常性回忆过去,那么他就开始老了。我今年26啊,这么快的就老了。
2016年,很平淡,也很重复,好像没发生什么大事,也没发生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就这么流过去了了,没有一丝波澜。一方面感叹生活的过于平淡,但是一方面自己一开始好像追求的就是生活可以悠闲平淡的过着,得到了反倒有些不适,又有些焦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可以保持多久。
自己的适应能力貌似没自己想的那么强,从15年8月份开始,一直到16年前半年,断断续续的,才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方式跟节奏。后半年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一些非专业的事情。例如下班后躺床上看书,买了钢笔字帖,练会儿字,背会儿英语单词,可能还会玩两局游戏。但是想做的事情太多,反倒觉得时间不够用。每一项都需要用挺久的时间去做,才能做好或者初见成效。
但我始终坚持一点,就是5年计划,5年后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总得有点不同,不能只是单纯的混日子,想像一下五年后的自己什么样子,如果自己不作为会变成什么样子,最差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然后为了5年后自己想变成的样子而去做事情,这是跟别人无关,只跟自己有关的事情。
游戏玩的越来越少了,虽然觉得游戏依然有意思,只是有些比游戏更重要的事情存在。
16年后半年,看书看的比较多,逛知乎看别人回答问题,自己也会参与回答问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也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整体来看,16年好像并没有获得太多物质上的成长,更多是内心的休整,修的是心,以及自己的三观,也更多的了解了自己。
2017,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