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stack主要是作为存储空间使用,主要的借口就是push和pop。
stack frame的src以及例程位于stack_FrameTest这个库当中,其中有readme文件,可以快速上手。
stack构造及代码实现
其中我对stack以及frame的构造的代码如下:
typedef struct Frame
{
uint8_t frame_len;//帧的字节数
uint8_t frame_data[MAX_TRANSMISSION_UINT];//一帧数据最大为MAX_TRANSMISSION_UINT字节
}Frame;
typedef struct STACK
{
int8_t frame_lastNum;//最新的帧的序号
uint8_t frame_count;//stack中未取出的帧的个数
Frame frame_info[MAX_STACK_FRAME_NUM];//stack中最多允许存储MAX_STACK_FRAME_NUM个帧
}STACK;
首先构造了一个stack,stack包含两个内容:
- stack的统计信息:stack中帧的个数(frame_count),最新的帧的ID(frame_lastNum);
- 数据存储区--一个数组,数据格式为Frame,容量为MAX_STACK_FRAME_NUM(frame_info[MAX_STACK_FRAME_NUM]);
然后,帧的构造也包含了两个部分:
- 此帧数据的字节数(frame_len);
- 数据存储空间--数组,数据格式为uint8_t,容量为MAX_TRANSMISSION_UINT(frame_data[MAX_TRANSMISSION_UINT]);
另外,此stack为一个循环栈,当stack存满之后仍有数据存入,并不会发生越界,而是会从头开始覆盖,此种操作,有利也有弊。
拼包机制
在最后,此例程中还写了一个拼包的机制,代码如下
//将stack中的数据进行拼包,在不造成断包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拼包
uint8_t SpliceFrame(uint8_t* dest)
{
uint8_t Splice_len = 0;
Splice_len = 0;
while(1)
{
//确保当前数据加下一帧数据不会超过最大单帧负载量(MTU)
if((Splice_len +Stack_GetFrameLastNum()) <= MAX_TRANSMISSION_UINT)
{
Splice_len +=Stack_PopData(dest+Splice_len);//
if(Stack_GetFrameCount() == 0)//当前融合帧的数量小于stack中已存帧的数量
break;
}
else
{
break;
}
}
return Splice_len;
}
思路就是假如当MTU=70,而如果收到的数据为10bytes,10bytes这样的短数据,我们就可以把这样的短数据由多个包拼接成一个包,一次性发送出去,提高通道的利用效率,因为一次发送70个字节所需的时间大约为5s,而一次发送10个字节的时间也基本等于5s,但是拼包的时候如果造成断包,在接收端处理会非常的麻烦,所以拼包机制制定成这样--在不造成断包以及不超过MTU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拼包。
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