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Verilog提供了5中表示延迟的语句:
1 (#5) a = b;// blocking assignment with LHS··············1
2
3 a = (#5) b;// blocking assignment with RHS··············2
4
5 (#5) a <= b;// non-blocking assignment with LHS·········3
6
7 a <= (#5) b;// non-blocking assignment with RHS·········4
8
9 assign (#5) a = b;// continuous assignment with LHS·····5
前面四个都是写在always块内。
连续赋值没有RHS。
1.0时刻,计算右边表达式的值,生成左边的结果,暂存,等待5个时钟单位,再把结果赋值给a。等待期间,b的任何变化不起作用。在tb里面常用,例如生成时钟。不能用来模拟任何器件特性。
2.0时刻,开始计时,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做,计时到5时,右侧的值等待5个时间单位赋值给左边,等待期间,b的任何变化都会生效,只是有5个时间单位的延迟。可以用来模拟组合逻辑传输延迟。
3.和1没有实质区别。
4.右侧的值等待5个时间单位赋值给左边,用在时钟沿触发的always块内就可以模拟FF传输延迟,C到Q端。
5.0时刻,计算右边表达式的值,生成左边的结果,暂存,等待5个时钟单位,再把结果赋值给a。等待期间,b的任何变化都生效。组合逻辑惯性延迟(电容滤波效果)。
5与2的区别在于,2把所有变化都记录下来,在5个时间单位之后赋值给左边。但是5在右边每次变化都会把上次暂存的值清空更新,因此5对于小于5个时钟周期的变化不敏感。
而为什么5能模拟惯性延迟,1却不行呢?答案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把实际的电路波形图画出来,就明白了。
可以,但永远不要使用0延迟。
不同仿真器的结果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