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mstat 详细


    procs—— r:表示运行队列(就是说多少个进程真的分配到CPU),我测试的服务器目前CPU比较空闲,没什么程序在跑,当这个值超过了CPU数目,就会出现CPU瓶颈了。这个也和top的负载有关系,一般负载超过了3就比较高,超过了5就高,超过了10就不正常了,服务器的状态很危险。top的负载类似每秒的运行队列。如果运行队列过大,表示你的CPU很繁忙,一般会造成CPU使用率很高。

         b:等待i/o的进程数;

    memory——swpd:目前使用的swap内存大小,单位K;

          free:空闲的内存大小;

          buff:作为缓冲区使用的内存大小;

          cache:cache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给文件做缓冲,我本机大概占用300多M(这里是Linux/Unix的聪明之处,把空闲的物理内存的一部分拿来做文件和目录的缓存,是为了提高 程序执行的性能,当程序使用内存时,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使用。)

    swap——si:每秒从磁盘读入虚拟内存的大小,如果这个值大于0,表示物理内存不够用或者内存泄露了,要查找耗内存进程解决掉。我的机器内存充裕,一切正常

          so:每秒虚拟内存写入磁盘的大小,如果这个值大于0,同上。

    io——bi:块设备每秒接收的块数量,这里的块设备是指系统上所有的磁盘和其他块设备,默认块大小是1024byte,我本机上没什么IO操作,所以一直是0,但是我曾在处理拷贝大量数据(2-3T)的机器上看过可以达到140000/s,磁盘写入速度差不多140M每秒

       bo:块设备每秒发送的块数量,例如我们读取文件,bo就要大于0。bi和bo一般都要接近0,不然就是IO过于频繁,需要调整。

    system——in:每秒的中断数;

           cs:每秒上下文切换次数,例如我们调用系统函数,就要进行上下文切换,线程的切换,也要进程上下文切换,这个值要越小越好,太大了,要考虑调低线程或者进程的数目,例如在apache和nginx这种web服务器中,我们一般做性能测试时会进行几千并发甚至几万并发的测试,选择web服务器的进程可以由进程或者线程的峰值一直下调,压测,直到cs到一个比较小的值,这个进程和线程数就是比较合适的值了。系统调用也是,每次调用系统函数,我们的代码就会进入内核空间,导致上下文切换,这个是很耗资源,也要尽量避免频繁调用系统函数。上下文切换次数过多表示你的CPU大部分浪费在上下文切换,导致CPU干正经事的时间少了,CPU没有充分利用,是不可取的。

    cpu——us:运行非内核代码所花费的时间(也就是自定义程序部分);百分比|      (转“us 的值比较高时,说明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多,但是如果长期超过50% 的使用,那么我们就该考虑优化程序算法或者进行加速了”)

        sy:正在运行的内核代码所花费的时间;百分比          |转“sy 的值高时,说明系统内核消耗的CPU资源多,这并不是良性的表现,我们应该检查原因”

        id:CPU闲置时间百分比。这里比较奇怪,在man手册中,说了这里只是在2.5.41之前,其中还包括了I/O等待时间。但是在实际测试的情况下,这里会反应出cpu对系统中没有未完成的磁盘I / O请求的时间,对于此的证明,我会在另外一篇blog里面论证。

        wa:IO.所花费的时间。百分比                     |转“wa 的值高时,说明IO等待比较严重,这可能是由于磁盘大量作随机访问造成,也有可能是磁盘的带宽出现瓶颈(块操作)。”

  • 相关阅读:
    C# 创建winfrom项目(三层+postgresql)
    建站系列 安装GeoServer
    建站系列 离线环境安装tomcat
    建站系列 yum安装tomcat
    建站系列 yum安装java环境
    《计算机网络基础》笔记 2——MAC相关概念
    以太网帧长度为什么不能小于64字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笔记 1——体系结构介绍
    以太网MAC协议–CSMA/CD协议
    docker-compose固定IP和mac示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gostop/p/235180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