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 为什么这些SQL语句逻辑相同,性能却差异巨大?


    在MySQL中,有很多看上去逻辑相同,但性能却差异巨大的SQL语句。对这些语句使用不当的话,就会不经意间导致整个数据库的压力变大。

    我今天挑选了三个这样的案例和你分享。希望再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你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快速解决问题。

    案例一:条件字段函数操作

    假设你现在维护了一个交易系统,其中交易记录表tradelog包含交易流水号(tradeid)、交易员id(operator)、交易时间(t_modified)等字段。为了便于描述,我们先忽略其他字段。这个表的建表语句如下:

    mysql> CREATE TABLE `tradelog` (
    `id` int(11) NOT NULL,
    `tradeid` varchar(32) DEFAULT NULL,
    `operator` int(11) DEFAULT NULL,
    `t_modified` datetime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tradeid` (`tradeid`),
    KEY `t_modified` (`t_modifie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假设,现在已经记录了从2016年初到2018年底的所有数据,运营部门有一个需求是,要统计发生在所有年份中7月份的交易记录总数。这个逻辑看上去并不复杂,你的SQL语句可能会这么写:

    mysql> select count(*) from tradelog where month(t_modified)=7;
    

    由于t_modified字段上有索引,于是你就很放心地在生产库中执行了这条语句,但却发现执行了特别久,才返回了结果。

    如果你问DBA同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大概会告诉你:如果对字段做了函数计算,就用不上索引了,这是MySQL的规定。

    现在你已经学过了InnoDB的索引结构了,可以再追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条件是where t_modified='2018-7-1’的时候可以用上索引,而改成where month(t_modified)=7的时候就不行了?

    下面是这个t_modified索引的示意图。方框上面的数字就是month()函数对应的值。

    图1 t_modified索引示意图

    如果你的SQL语句条件用的是where t_modified='2018-7-1’的话,引擎就会按照上面绿色箭头的路线,快速定位到 t_modified='2018-7-1’需要的结果。

    实际上,B+树提供的这个快速定位能力,来源于同一层兄弟节点的有序性。

    但是,如果计算month()函数的话,你会看到传入7的时候,在树的第一层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也就是说,对索引字段做函数操作,可能会破坏索引值的有序性,因此优化器就决定放弃走树搜索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优化器并不是要放弃使用这个索引。

    在这个例子里,放弃了树搜索功能,优化器可以选择遍历主键索引,也可以选择遍历索引t_modified,优化器对比索引大小后发现,索引t_modified更小,遍历这个索引比遍历主键索引来得更快。因此最终还是会选择索引t_modified。

    接下来,我们使用explain命令,查看一下这条SQL语句的执行结果。

    图2 explain 结果

    key="t_modified"表示的是,使用了t_modified这个索引;我在测试表数据中插入了10万行数据,rows=100335,说明这条语句扫描了整个索引的所有值;Extra字段的Using index,表示的是使用了覆盖索引。

    也就是说,由于在t_modified字段加了month()函数操作,导致了全索引扫描。为了能够用上索引的快速定位能力,我们就要把SQL语句改成基于字段本身的范围查询。按照下面这个写法,优化器就能按照我们预期的,用上t_modified索引的快速定位能力了。

    mysql> select count(*) from tradelog where
    -> (t_modified >= '2016-7-1' and t_modified<'2016-8-1') or
    -> (t_modified >= '2017-7-1' and t_modified<'2017-8-1') or 
    -> (t_modified >= '2018-7-1' and t_modified<'2018-8-1');
    

    当然,如果你的系统上线时间更早,或者后面又插入了之后年份的数据的话,你就需要再把其他年份补齐。

    到这里我给你说明了,由于加了month()函数操作,MySQL无法再使用索引快速定位功能,而只能使用全索引扫描。

    不过优化器在个问题上确实有“偷懒”行为,即使是对于不改变有序性的函数,也不会考虑使用索引。比如,对于select * from tradelog where id + 1 = 10000这个SQL语句,这个加1操作并不会改变有序性,但是MySQL优化器还是不能用id索引快速定位到9999这一行。所以,需要你在写SQL语句的时候,手动改写成 where id = 10000 -1才可以。

    案例二:隐式类型转换

    接下来我再跟你说一说,另一个经常让程序员掉坑里的例子。

    我们一起看一下这条SQL语句:

    mysql> select * from tradelog where tradeid=110717;
    

    交易编号tradeid这个字段上,本来就有索引,但是explain的结果却显示,这条语句需要走全表扫描。你可能也发现了,tradeid的字段类型是varchar(32),而输入的参数却是整型,所以需要做类型转换。

    那么,现在这里就有两个问题:

    1. 数据类型转换的规则是什么?

    2. 为什么有数据类型转换,就需要走全索引扫描?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你可能会说,数据库里面类型这么多,这种数据类型转换规则更多,我记不住,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看 select “10” > 9的结果:

    1. 如果规则是“将字符串转成数字”,那么就是做数字比较,结果应该是1;

    2. 如果规则是“将数字转成字符串”,那么就是做字符串比较,结果应该是0。

    验证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MySQL中字符串和数字转换的效果示意图

    从图中可知,select “10” > 9返回的是1,所以你就能确认MySQL里的转换规则了:在MySQL中,字符串和数字做比较的话,是将字符串转换成数字。

    这时,你再看这个全表扫描的语句:

    mysql> select * from tradelog where tradeid=110717;
    

    就知道对于优化器来说,这个语句相当于:

    mysql> select * from tradelog where CAST(tradid AS signed int) = 110717;
    

    也就是说,这条语句触发了我们上面说到的规则:对索引字段做函数操作,优化器会放弃走树搜索功能。

    现在,我留给你一个小问题,id的类型是int,如果执行下面这个语句,是否会导致全表扫描呢?

    select * from tradelog where id="83126";
    

    你可以先自己分析一下,再到数据库里面去验证确认。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例子。

    案例三:隐式字符编码转换

    假设系统里还有另外一个表trade_detail,用于记录交易的操作细节。为了便于量化分析和复现,我往交易日志表tradelog和交易详情表trade_detail这两个表里插入一些数据。

    mysql> CREATE TABLE `trade_detail` (
    `id` int(11) NOT NULL,
    `tradeid` varchar(32) DEFAULT NULL,
    `trade_step` int(11) DEFAULT NULL, /*操作步骤*/
    `step_info` varchar(32) DEFAULT NULL, /*步骤信息*/
    PRIMARY KEY (`id`),
    KEY `tradeid` (`trade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insert into tradelog values(1, 'aaaaaaaa', 1000, now());
    insert into tradelog values(2, 'aaaaaaab', 1000, now());
    insert into tradelog values(3, 'aaaaaaac', 1000, now());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1, 'aaaaaaaa', 1, 'add');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2, 'aaaaaaaa', 2, 'update');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3, 'aaaaaaaa', 3, 'commit');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4, 'aaaaaaab', 1, 'add');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5, 'aaaaaaab', 2, 'update');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6, 'aaaaaaab', 3, 'update again');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7, 'aaaaaaab', 4, 'commit');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8, 'aaaaaaac', 1, 'add');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9, 'aaaaaaac', 2, 'update');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10, 'aaaaaaac', 3, 'update again');
    insert into trade_detail values(11, 'aaaaaaac', 4, 'commit');
    

    这时候,如果要查询id=2的交易的所有操作步骤信息,SQL语句可以这么写:

    mysql> select d.* from tradelog l, trade_detail d where d.tradeid=l.tradeid and l.id=2; /*语句Q1*/
    

    图4 语句Q1的explain 结果

    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个结果:

    1. 第一行显示优化器会先在交易记录表tradelog上查到id=2的行,这个步骤用上了主键索引,rows=1表示只扫描一行;

    2. 第二行key=NULL,表示没有用上交易详情表trade_detail上的tradeid索引,进行了全表扫描。

    在这个执行计划里,是从tradelog表中取tradeid字段,再去trade_detail表里查询匹配字段。因此,我们把tradelog称为驱动表,把trade_detail称为被驱动表,把tradeid称为关联字段。

    接下来,我们看下这个explain结果表示的执行流程:

    图5 语句Q1的执行过程

    图中:

    • 第1步,是根据id在tradelog表里找到L2这一行;
    • 第2步,是从L2中取出tradeid字段的值;
    • 第3步,是根据tradeid值到trade_detail表中查找条件匹配的行。explain的结果里面第二行的key=NULL表示的就是,这个过程是通过遍历主键索引的方式,一个一个地判断tradeid的值是否匹配。

    进行到这里,你会发现第3步不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表trade_detail里tradeid字段上是有索引的,我们本来是希望通过使用tradeid索引能够快速定位到等值的行。但,这里并没有。

    如果你去问DBA同学,他们可能会告诉你,因为这两个表的字符集不同,一个是utf8,一个是utf8mb4,所以做表连接查询的时候用不上关联字段的索引。这个回答,也是通常你搜索这个问题时会得到的答案。

    但是你应该再追问一下,为什么字符集不同就用不上索引呢?

    我们说问题是出在执行步骤的第3步,如果单独把这一步改成SQL语句的话,那就是:

    mysql> select * from trade_detail where tradeid=$L2.tradeid.value; 
    

    其中,$L2.tradeid.value的字符集是utf8mb4。

    参照前面的两个例子,你肯定就想到了,字符集utf8mb4是utf8的超集,所以当这两个类型的字符串在做比较的时候,MySQL内部的操作是,先把utf8字符串转成utf8mb4字符集,再做比较。

    这个设定很好理解,utf8mb4是utf8的超集。类似地,在程序设计语言里面,做自动类型转换的时候,为了避免数据在转换过程中由于截断导致数据错误,也都是“按数据长度增加的方向”进行转换的。

    因此, 在执行上面这个语句的时候,需要将被驱动数据表里的字段一个个地转换成utf8mb4,再跟L2做比较。

    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个语句等同于下面这个写法:

    select * from trade_detail where CONVERT(traideid USING utf8mb4)=$L2.tradeid.value; 
    

    CONVERT()函数,在这里的意思是把输入的字符串转成utf8mb4字符集。

    这就再次触发了我们上面说到的原则:对索引字段做函数操作,优化器会放弃走树搜索功能。

    到这里,你终于明确了,字符集不同只是条件之一,连接过程中要求在被驱动表的索引字段上加函数操作,是直接导致对被驱动表做全表扫描的原因。

    作为对比验证,我给你提另外一个需求,“查找trade_detail表里id=4的操作,对应的操作者是谁”,再来看下这个语句和它的执行计划。

    mysql>select l.operator from tradelog l , trade_detail d where d.tradeid=l.tradeid and d.id=4;
    

    图6 explain 结果

    这个语句里trade_detail 表成了驱动表,但是explain结果的第二行显示,这次的查询操作用上了被驱动表tradelog里的索引(tradeid),扫描行数是1。

    这也是两个tradeid字段的join操作,为什么这次能用上被驱动表的tradeid索引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假设驱动表trade_detail里id=4的行记为R4,那么在连接的时候(图5的第3步),被驱动表tradelog上执行的就是类似这样的SQL 语句:

    select operator from tradelog where traideid =$R4.tradeid.value; 
    

    这时候$R4.tradeid.value的字符集是utf8, 按照字符集转换规则,要转成utf8mb4,所以这个过程就被改写成:

    select operator from tradelog where traideid =CONVERT($R4.tradeid.value USING utf8mb4); 
    

    你看,这里的CONVERT函数是加在输入参数上的,这样就可以用上被驱动表的traideid索引。

    理解了原理以后,就可以用来指导操作了。如果要优化语句

    select d.* from tradelog l, trade_detail d where d.tradeid=l.tradeid and l.id=2;
    

    的执行过程,有两种做法:

    • 比较常见的优化方法是,把trade_detail表上的tradeid字段的字符集也改成utf8mb4,这样就没有字符集转换的问题了。
    alter table trade_detail modify tradeid varchar(32) CHARACTER SET utf8mb4 default null;
    
    • 如果能够修改字段的字符集的话,是最好不过了。但如果数据量比较大, 或者业务上暂时不能做这个DDL的话,那就只能采用修改SQL语句的方法了。
    mysql> select d.* from tradelog l , trade_detail d where d.tradeid=CONVERT(l.tradeid USING utf8) and l.id=2; 
    

    图7 SQL语句优化后的explain结果

    这里,我主动把 l.tradeid转成utf8,就避免了被驱动表上的字符编码转换,从explain结果可以看到,这次索引走对了。

    小结

    今天我给你举了三个例子,其实是在说同一件事儿,即:对索引字段做函数操作,可能会破坏索引值的有序性,因此优化器就决定放弃走树搜索功能。

    第二个例子是隐式类型转换,第三个例子是隐式字符编码转换,它们都跟第一个例子一样,因为要求在索引字段上做函数操作而导致了全索引扫描。

    MySQL的优化器确实有“偷懒”的嫌疑,即使简单地把where id+1=1000改写成where id=1000-1就能够用上索引快速查找,也不会主动做这个语句重写。

    因此,每次你的业务代码升级时,把可能出现的、新的SQL语句explain一下,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最后,又到了思考题时间。

    今天我留给你的课后问题是,你遇到过别的、类似今天我们提到的性能问题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你可以把你经历和分析写在留言区里,我会在下一篇文章的末尾选取有趣的评论跟大家一起分享和分析。感谢你的收听,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阅读。

    上期问题时间

    我在上篇文章的最后,留给你的问题是:我们文章中最后的一个方案是,通过三次limit Y,1 来得到需要的数据,你觉得有没有进一步的优化方法。

    这里我给出一种方法,取Y1、Y2和Y3里面最大的一个数,记为M,最小的一个数记为N,然后执行下面这条SQL语句:

    mysql> select * from t limit N, M-N+1;
    

    再加上取整个表总行数的C行,这个方案的扫描行数总共只需要C+M+1行。

    当然也可以先取回id值,在应用中确定了三个id值以后,再执行三次where id=X的语句也是可以的。@倪大人 同学在评论区就提到了这个方法。

  • 相关阅读:
    MacOS下保护浏览器主页和默认搜索
    Tokyo Tyrant(TTServer)系列(一)-介绍和安装
    四:二叉树的镜像递归非递归求解
    Android 异常 android.os.NetworkOnMainThreadException
    Android开发学习之路--传感器之初体验
    Xcode真机调试失败:The identity used to sign the executable is no longer valid
    hdu 3068 最长回文(manacher&amp;最长回文子串)
    bzoj1030【JSOI2007】文本生成器
    HDU2082母函数模板题
    Oracle数据库远程连接配置教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phper/p/1031392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