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角色的定位
作者:唐艳平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35
——听刘春雷教授管理讲座心得
刘教授总结了企业普遍存在的八个主要问题,其中有一点就是角色不清,企业成员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角色不清主要表现为:决策者不肯授权或找不到可以授权的人,事必躬亲。没有时间思考企业战略等全局和宏观问题。决策欠缺系统思考,过于随意。管理者缺少可以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管理人员身陷其中,角色认知不清,不懂怎样抽出时间进行管理,不会辅导员工而是替员工去做。工作效率低下,做事没有计划性,经常救火。执行者,员工缺乏目标管理,沟通、时间管理、解决问题等专业技能。不能独立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无法承担更大的责任。好高骛远,没有执行力,反倒对决策指手划脚。
问题提出的同时,即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在我的工作环境中,包括我自己,恰恰可以找到以上的种种现象和问题。2005年,我从原来的网运分析岗调到现在的综合值班经理岗。虽然同在一个科室,但以前的工作内容相对单纯,现在的工作不光需要管事,还要管人。岗位调换之后,面对业务、维护等等多方面的事务,相对之前的岗位,视野开阔了许多,正好符合我调换岗位的初衷——希望做更全面的后端维护人员,我很欣喜。即使工作很忙,心里还是劲头十足的。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对新岗位上人员的进一步了解,我也慢慢的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值守岗位上,有一部分同事,没有工作的激情,感觉看不到目标和希望。专业学习不积极,工作也不主动。尤其是在执行KPI和流程管理等等精细化管理之后,常常抱怨制度的严苛,日子不好过。这在我以前看来,这是某个人的工作态度问题或者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外力很难改变。经过这次课,我认识到出现这种心态主要是由于没有感知到工作的成就感,没有工作的快乐。相对应的就是,管理者没有定位好自己的工作层次,遇到执行者提交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较紧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干肯定比他们干得好,干得快,觉得与其一步一步告诉别人做,还不如自己做快得多。遇到问题,不自觉的大包大揽。反过头来,又常常感叹,为什么执行者总是搞不清状况,这么一点小问题都要上报到自己处理。管理者的时间往往被刮分去救火,而不能按自己的计划去进行管理工作,工作效率也就不能提高。平时工作中,正有很多这种情况。
正如教授所述,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个人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有自己的工作计划。作为我这样的基层管理人员,要作好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在工作中,要充分信任别人,要在过程中辅导,而不是代办。否则,执行人会形成依赖的思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能解一时之难,但久而久之,整体的水平却提不高。要在辅导之后,多对执行正确的给予肯定,不能一味代办,而代办后又一味的指责别人不尽职不思考。要多提醒执行者回头思考处理中所获得的经验,要让执行者在自己承担责任的同时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不排斥责任和挑战。总的来说,就是给其机会,信其能力,赞其进步。
其次,就是对结构性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将其程序化,流程化处理。这正是当前BPR工作的目的。性问题事件的处理方法,不能仅仅放在管理者或者是个别执行者的脑子里。应该勤总结,勤归纳,将方法归纳成流程,越细越好,越能指导具体的行为。这样作的可以分清工作界面,分清权责,减少内部冲突,提高部门工作时效和部门协作时的时效。也更利于执行者学习高提高,特别是初学者,不用再靠工作中慢慢的积累和别人不系统的指导,大大加快了成长过程。在执行者成长的同时,对管理者的依赖就会逐渐降低。管理者就能从抽身投入到真正的管控工作中来。
在当前的工作中,我们部门正在按照这样的思想进行着自己的定位和管理。BRP流程再造的最大变化就在于实施流程管理,变职能驱动为流程驱动。流程运作改变了过去职能管理的模式,使各部门依据规范的流程进行生产和协作,达到权责利统一的效果。各部门、员工作为流程中的部分和环节,在流程中承担一定的职责,同时拥有支配一定资源的权力,位置感和责任感都得到了加强。推行BPR后台流程再造其根本是为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位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企业运作模式,网络监控中心作为后端网络保障的第一责任人,就是要一切以客户感知,客户体验角度去开展综合化集中维护工作。当前市分公司已出台了BPR4.0版的标准化流程规范,制定了严格的T1值要求,在7*24小时监视管控平台上综合化集中维护支撑系统已高效运行,故障处理的权责、时效划分更为明晰,那么如何形成一种有效的故障管控力,不仅对实现本部门工作行为的标准化,同时还能有效地把后台各维护部门结合成一个整体,开展无边际的协作,提高整个流程运作的时效,这是当前网络监控中心在后端流程运作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