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半透明奖金制的有效性证明
本证明的目的是:证明半透明奖金制能基本消除短期暗箱操作。
根据半透明奖金制,下级A的奖金是A = m * C , 其中 A 是最终的奖金数,m 是系数, C是基数。基数 C 是公开的,系数 m 只有下级 A 自己知道。同样,下级B的奖金是B = n * C , 其中 B 是最终的奖金数,n 是系数。而整个组织付出的总奖金是 A + B = (m + n) * C。如果有更多员工的话,依此类推。为便于讨论,就限定为只有两个员工A和B。
现在根据上级暗箱操作的几种情况,逐个分析。
情况1. 上级不想给A多发奖金,却想欺骗他,让他以为自己得到重视。那么上级就应该把m放大一些,但这样就必须减小 C,否则m + n也跟着变大,总奖金A + B = (m + n) * C 就超标了。而A虽然看到自己的系数m比较大,可他又看到基数C比往常要小,就会起疑心。同时,B会很不高兴,因为他的n没变,他的奖金少了。
后面的几种情况都来自于下面的表格,表格中的数字是情况编号:
|
偏袒A |
公正对待A |
打压A |
偏袒B |
5 |
2 |
4 |
公正对待B |
2 |
5 |
3 |
打压B |
4 |
3 |
5 |
情况2. 上级想偏袒一个下级,同时公正对待其它下级。就假设是偏袒A吧,上级想多给他奖金,就要加大m。于是和情况1一样,为了总奖金不超标,必须减少C。结果B不高兴,因为n不变,他的奖金少了。
情况3. 上级想打压一个下级,同时公正对待其它下级。就假设是打压A吧,则上级要减小m,而n不变。于是m + n 变小,为了发掉全部奖金,就要加大C。那么B高兴了,但是A肯定不高兴,问上级自己哪没做好,系数这么低?上级也没法推脱说是组织运营不好。如果拿不出证据,上级可要掉价了,还会和A建立蛮横式不信任关系
情况4. 上级想打压一个下级,同时偏袒另一个下级。就假设是打压A同时偏袒B,上级就要减小m同时加大n。这时m + n不变,倒不必调整C了。但A会不高兴,后果和情况3一样。
情况5. 上级想偏袒所有下级,或者打压所有下级。这时也就是公正对待所有下级了。
总之,上级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如果上级想打压部分员工,被打压的员工能察觉到。上级要么拿出过硬的理由(但这就不是打压了),要么甘愿建立蛮横式不信任关系;
如果上级想偏袒部分员工,其它员工也能察觉到。而且由于奖金基数缩小,还会导致对组织实力的不利猜想,打击士气。
证明完毕。
但是也要看到:半透明奖金制有效的前提是下级有考核经验,而且能观察到其它下级的表现。当然现实中这两个条件通常是基本满足的。
假如A是第一次考核,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表现相当于多少系数,当然是上级给多少就多少,一般没有异议。
或者,假如A今年干得比去年好,但他看到B的表现更好,那么面对偏低的考核系数,他虽然失望但还是容易接受的。
所以,如果上级以前就一直对A采取歧视性对策,总是给他偏低的系数,那么这次再用同样的歧视程度打压A,A就仍然感觉不到,除非A知道了别人的系数。这就是为什么本方法不能解决长期暗箱操作。
但长期暗箱操作也加大了人员流失的风险。所以,采用半透明资金制后,上级搞暗箱操作的动力会小很多。
还有个绕开半透明奖金制的办法是在正常奖金之外再发秘密奖金,类似苏联的“钱袋制度”。一个市场化组织模仿超级大国当然很怪异,不过理论上总可以探讨这种可能性。我认为秘密奖金对组织来说不可持续:假如这次给一个下级发了秘密奖金,下次没发,他会不会生气地告诉别人并造成组织内部的信任危机呢?上级可没有斯大林同志的铁腕,惩罚不了这条“喂不熟的白眼狼”。为了避免这种风险,上级就只能固定地给几个核心人物发秘密奖金,那就直接分红好了,又何必搞秘密奖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