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的热身赛(3/4,还是比较水的,最后一道ProblemB未完成,还在招待所里和TW学长视频了的题目,用位运算)
27日的正式比赛(3/10)
这次是我们三个第一次合作,虽然结果并不让人满意,但是至少这次经历是很宝贵的,而且也体验了一把名校的文化氛围,以及一些名校学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差距总是有的,但是至少我们都怀着一颗努力的心。
1、系统的训练。其实对于这个,我很早以前就有了这个想法,但也就是一直停留在想法,因此,成了空想。但是经过这次的湖大的比赛,我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系统训练的重要性,不然经历再多的比赛也没用,没有基础就等于没有实力,因为题目的涉及面比较广,所以只有经过了系统训练之后,才能够在读题,写代码等方面更加自如。
实现方法:根据之前的POJ的试题分类以及训练计划,制定一个个人的和团队的训练计划,并严格执行。
2、之后要写个关于此次比赛题目的一个解析。不管是比赛的题目,还是平时的做题,遇到读过题目,或者未A的题目,必须做好标记,直到搞懂为止,切忌看一道题半途而废!
实现方法:写个记事本专门用于记录未解决的题目,或添加到收藏夹。
3、题目的延伸。之所以会想到这个,是对正式比赛中的Problem H(His Castle)这个题目所产生的念头,平时做几何题或者其他的题目的时候,A完题后有没有想过把题目稍微的延伸,或者变形,没准可能就是下次比赛的题目。比如这道题中,首先以为是两个矩形在坐标轴上是否有重叠的一个判断,后来发现有圆的内容在里面,实际上并不复杂,但是在比赛中却没有勇气去写代码,而是选择了把时间留在了其他的题目或者浪费了。
实现方法:多思考。
4、三个人的分工问题。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合作吧,其实做题的时候分工还是不明确,大多都是各做各的,或者是写完核心代码之后又再次把题意告诉队友,让队友来帮忙找错,类似于一个做题,这种配合方式是不科学的!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键盘手】
我需要把每个算法的实现方法都在脑中要有个印象,而队友只需要把想法,和一些实现方式告诉我,我就必须把整个代码都写出来,所以,这里必须提到一个自己的训练问题,不能偷懒,要认真地写每一句代码。在今天提交的过程中,我在两个题目中都用了count和max来作为变量名使用,这是通过不了的,所以要注意!
实现方法:多练,多写,多读,多思考
5、读题的问题。本来是应该写在系统训练之后的,但是还是单独把他写出来,今天的读题和做题一样,大部分是各读各的,读懂了之后,可能又要和队友讲上那么两三遍,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在读题时,首先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认真审题,所以读题是很关键的,如果题目都读不对,更不要谈写代码了。然后关于到底有没有必要每个队友都了解每一道题,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经过讨论,或者实践之后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但是像今天OY做的题目,或者是LC看的题目,我觉得他们能够写出来,就没去关注题目,甚至连题目的意思我都不知道,这样的话我就不能参与讨论,可能本来有思路的,就这样因为我没看题而错过了。不管是哪道题,等我们以后有了自己擅长的专题之后,我们应该每题至少保证两个人看,不能出现就一个人读题,写代码,想测试数据的情况!
6、调试、测试。今天写的几个还算调试不是很麻烦,但是调试对我们来说,实在算得上是一个大问题,首先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具备在纸上调试代码的能力,在比赛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再编译器里调试代码,所以说,核心代码的正确与否和重要,如果不正确的话,调试的能力高低则显得愈发重要,还有关于想测试数据的问题,我们还缺乏一种想测试数据中特例的能力,以后等思维更广了之后,我想应该会好一点。
7、平时的训练。听说湖大的学生把离散数学课后题目都用算法实现了,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明明知道离散数学和ACM以及数据结构关系比较密切,却不知道去转化,去试着把他们联系起来。这都能在做题的思维方式上体现出来。
8、对ACM的热爱应该是个非递减的过程。希望这几天的ACM热情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我喜欢这种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感觉,哪怕现在的我很弱小!要懂得取舍!
总的来说,这次去湖大的比赛经历还是受益良多,中途我们还去爬了岳麓山,去吃了肯德基,睡了招待所(真的很不爽),哈哈,回想起来,倒也开心,希望我们能够越来越强,能够参加更厉害的比赛,和更牛的人一起竞赛,并在比赛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写于2012年5月28日 0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