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八运行管理


    系统运行的管理组织

    运行管理机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零散的技术改造
    • 第二阶段各领域大量应用
    • 第三阶段战略信息管理

    运行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 效率原则
    • 灵活性原则
    • 精简原则
    • 因事因岗、因岗定编

    运行管理机构的人员构成

    • 网络组
    • 硬件组
    • 软件组
    • 业务组
    • 行政组

    运行管理体制

    以CIO(首席信息官)为核心的运行管理体制

    CIO主要职能:

    • 参谋作用
    • 桥梁作用
    • 企业信息化的总领队
    • 信息化培训

    CIO体系

    • CIO
    • 信息化领导小组
    • 信息技术支持中心
    • 业务部门信息化管理岗位

    运行管理制度

    • 机房管理制度
    • 系统维护制度
    • 运行操作规程
    • 运行记录制度

    系统运行维护

    系统维护的内容

    硬件维护:定期保养性维护/突发性故障维护

    系统软件维护:系统管理程序维护/系统支持程序的维护

    应用软件维护:确定系统维护的目的/分析应用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管理

    网络维护

    主要目的:保证通信的顺畅和网络的安全

    重要工作:预防性维护,防止网络出现故障,出现故障预案及时排除        目标:最大限度地增加网络的可用时间,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网络性能、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安全管理

    数据维护

    应付系统灾难的基本步骤

    • 计划:确定一旦发生数据灾难时必须要保持可用的数据
    • 备份:始终保护当前关键数据的备份件并离站保存
    • 演练:数据恢复计划每年至少应演练一次,解决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数据受损发生之前对程序进行训练
    • 组织:数据灾难发生后,应和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或技术人员共同处理好数据恢复的措施
    • 分析:数据恢复后,应认真分析数据灾难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加强事先预防的目的

    运行环境维护

    温度、湿度、清洁度、照明度、静电、噪声

    系统维护的分类

    改正性维护

    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经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的错误,也称正确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使系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

    完善性维护

    为扩充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主要是指对已有的系统增加一些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

    预防性维护

    为了改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了适应未来的软硬件环境的变化,     主动增加预防性的新功能,以使管理信息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

  • 相关阅读:
    VMware15 安装centos7标准板
    jQuery拼接HTML标签元素
    解决win10 蓝牙设备只能配对无法连接 ,并且删除设备无效的问题
    Linux:系统的基本优化
    nano编辑器的设置
    Linux:网络yum源设置
    MySQL:MySQL的基本操作
    MySQL:MySQL的安装
    Python之路:堡垒机实例以及数据库操作
    paramiko 模块安装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404/p/1382473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