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S 2021 括号序列
这道题考场杀我 (2.5h),写了两个错误算法,最后写了一个 (O(n^4)),然后优化成 (O(n^3)) 了。
题意
一开始读错题了,写了一个多小时的错解。当时以为只要括号都匹配,*
在哪里无所谓,只要连续的不超过 (k) 就可以。
所以请务必好好读题,接下来解释一下题意,并且引出解题所需的定义:
如果有一个合法序列,这个序列左右两个端点是一对互相匹配的括号,将整个序列括起来,我们称之为 "完全合法序列"。也就是题目中,第三种情况的合法序列。
那么本题中合法情况可以这样描述:
由若干完全合法序列组成,相邻的完全合法序列之间可以有不超过 (k) 个 *
分隔。
那么根据本题的要求,合法的序列的左端或右端加上不超过 (k) 个 *
,然后在外面加一对括号,就得到了一个完全合法序列。(特别注意,左右不能同时加,但是可以都不加)
特别地,在不超过 (k) 个 *
外直接加括号也是完全合法序列。
(O(n^4)) DP
这里 (k) 作为循环枚举的变量,所以用 (m) 表示题目中要求最多的连续的
*
的数量。
我们设计状态 (f_{Len, i}) 表示以 (i) 为左端点,长度为 (Len) 的区间为完全合法序列的方案数,(g_{Len, i}) 表示以 (i) 为左端点,长度为 (Len) 的区间为合法序列的方案数。
首先发现任何合法的序列,其左右两端一定分别是 (
和 )
,所以当输入序列左端点是 *
或 )
或右端点是 *
或 (
时,两个值都为 (0)。
两端点合法后,考虑转移:
第一个转移表示直接在合法序列外加括号,第二个和第三个表示在合法序列的左边或右边加若干 *
后再加括号。
其中 (j) 枚举过程中需要考虑区间 ([i + 1, i + j]) 必须都是 *
或 ?
,否则直接 break
。(k) 也是一样的,枚举过程中判断当前位置是否可以变成 *
。
至于为什么 (k leq min(Len - 3, m)),因为对于 (j = Len - 2) 的情况,表示的是直接在连续的 *
外面加括号,如果 (k = Len - 2) 再统计一次,就会重复统计。
接下来是 (g) 的转移:
这里的转移表示先选一个长度为 (j) 的合法序列 ([i, i + j - 1]),然后在它后面加 (k) 个 *
,后面再接一个长度 (Len - j - k) 的完全合法序列,组成一个新的合法序列。
当然,这里枚举 (k) 的时候也要判断对应位置是否能赋成 *
,否则 break
。
枚举边界两个 (-2) 是因为完全合法序列最短也要 (2),所以要提前留至少两个长度给最后的完全合法序列。
答案便是 (g_{n, 1})。
两个 DP 状态都是 (O(n^2)),(f) 的转移是 (O(n)),(g) 的转移是 (O(n^2)),总复杂度 (O(n^4))。
复杂度里面有一个 (n) 是和连续的 *
的数量有关的,所以随机数据下 (O(n^4)) 跑 (500) 飞快。
优化到 (O(n^3))
发现算法的瓶颈在于转移 (g) 的时候,枚举中间的 *
的数量。
这时候,增加一个状态 (g_{Len, i, 0}) 表示的信息和之前的 (g) 相同,加一个 (g_{Len, i, 1}) 表示这个区间内,除去右端的 ((0, m]) 个 *
,左边留下的是非空的合法序列的方案数。
这个状态不是一般的好求
转移意义为在合法序列后加 (j) 个 *
。
这个 (j) 枚举时仍要判断对应位置是否能取 *
,否则 break
。
然后就可以把 (g_{Len, i, 0}) 的转移优化到 (O(n))。
转移表示合法序列还是合法序列后加 ((0, m]) 个 *
,这些情况后面加完全和法序列,一定能得到合法序列。
总复杂度优化到了 (O(n^3))。
而且这时 (f) 的转移也简化了。
接下来是去掉缺省源的考场代码:
unsigned long long Mod(1000000007);
unsigned long long f[505][505], g[505][505][2];
unsigned n, m;
unsigned A, B, C, D;
unsigned Cnt(0), Ans(0), Tmp(0);
char a[505];
signed main() {
n = RD(), m = RD();
scanf("%s", a + 1);
for (unsigned i(n); i; --i) g[0][i][0] = f[0][i] = 1;
for (unsigned Len(2); Len <= n; ++Len) {
for (unsigned i(n - Len + 1); i; --i) {
for (unsigned len(1); len < Len && len <= m; ++len) {
if((a[i + Len - len] == '(') || (a[i + Len - len] == ')')) break;
g[Len][i][1] += g[Len - len][i][0];
if(g[Len][i][1] >= Mod) g[Len][i][1] -= Mod;
}
if((a[i] == '*') || (a[i] == ')') || (a[i + Len - 1] == '*') || (a[i + Len - 1] == '(')) {
continue;
}
unsigned Tol(min(Len - 2, m));
f[Len][i] = g[Len - 2][i + 1][0] + g[Len - 2][i + 1][1];
if(f[Len][i] >= Mod) f[Len][i] -= Mod;
for (unsigned len(1); len <= m && len + 2 <= Len; ++len) {
if((a[i + len] == '(') || (a[i + len] == ')')) break;
f[Len][i] += g[Len - 2 - len][i + len + 1][0];
if(f[Len][i] >= Mod) f[Len][i] -= Mod;
}
g[Len][i][0] = f[Len][i];
for (unsigned len(2); len + 2 <= Len; ++len) {
g[Len][i][0] = (g[Len][i][0] + g[len][i][1] * f[Len - len][i + len]) % Mod;
}
for (unsigned len(2); len + 2 <= Len; ++len) {
g[Len][i][0] = (g[Len][i][0] + g[len][i][0] * f[Len - len][i + len]) % Mod;
}
}
}
printf("%llu
", g[n][1][0]);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