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最近的想法和 Thoughtworks 的 Offer


    最近笔者一直没有记录博客,原因是因为卷入了面试,离职,谈判,思考等一系列事件中。不过可以先说明一下的是, 笔者最后还是拒绝了 Thoughtworks 的 Offer,继续留在目前的公司。

    去年毕业后,笔者从博客园辗转来到了上海的一家医疗AI公司,从事的依然是后端的工作。由于一开始公司在新产品线上的准备不足,这包括对开发者和开发计划的准备等,在前期的时候,笔者协助主管负责了部分基础架构方面的工作,比如缓存层,日志层,鉴权和测试等等。等之后几个月部门情况慢慢改观后,又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开发工作当中。

    老实说,从那时候开始,这份工作看起来便不是非常有趣了。虽然用的技术也属前沿(可能并不主流),ASP.NET Core + Angular 的前后端分离架构,GitHub + Jenkins 的 Auto CI 系统,Docker Compose 的 Manual CD 系统等等,但是等你尝了个技术的新鲜后(老实说也不新鲜),反复的业务迭代和不规范的敏捷开发流程仍然会让你备受折磨。更重要的是,开发部门对外没有一个技术上的话事人——技术人员崇尚扁平,但是绝不能是小圈子中的扁平。

    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会让一些人不可接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半年多),笔者基本没有输出过除工作之外的成果,博客也好,开源项目也好。有工作的问题,也有自身的问题。虽然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和技术成长,但是或多或少放弃了和更多人交流的欲望。

    负面情绪的积累是一方面,这个过程中笔者也直接向上反馈了一些问题,也都得到了解决,情况慢慢地往好的方向发展。在终于完成了新的 Sprint 迭代后,笔者也被调到了公司新成立的基础架构组,和笔者一直很佩服的 CTO 一起共事。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笔者收到了 Thoughtworks 的面试邀请。

    粗粗了解 Thoughtworks 的人大概都是因为 Martin Fowler ,著名的《重构》一书的作者。本人也不例外。只是后面在不同的途径上了解到 TW 的更多信息后,就完全是从组织的角度喜欢上了它。这些途径包括知乎的官方 PR,如机构号(笔者也都认真地把文章看了下来);每年两次的技术雷达,让它和普通的技术咨询公司也有了区别(技术服务即外包,这应该是很多人黑的点,见仁见智);一些搜的到员工高认同度,搜不到的与内部员工的交流(也是因为内推结缘,虽然被 HR 抢先了,不过彼此仍然有友好的交流)等等。甚至于在近期的一篇博客里,笔者也狠狠地夸了下 Thoughtworks。技术的包容性和丰富性,管理的扁平化,不同于一般组织的发展理念,都是吸引我的地方。

    所以后面的事情基本也就知道了。HR邮件 -> 简历 -> 电话面试 -> 难度适中的 Homework -> 结对编程 -> 技术面试 -> 公司文化面,不算复杂的流程,但是很切合 TW 的气质。老实说当时笔者并没有很强烈的换工作的意愿,所以从头到尾都没有准备过,加上那几天感冒挺严重的,整个人都有点浑浑噩噩。一直到最后一轮文化面,和 MaXu 老师谈了蛮久,也都是随性而言,一来一往都挺有趣的,可能也是在时候才发现,TW 如此适合笔者,笔者也十分地适合 TW(毕竟被马老师“夸赞”了回答都很“标准答案”)。

    面试的流程很慢,但是通知很快。第二天,笔者就收到了 HR 的通知,待遇,工作要求也都确定了下来。然后在之后的一周里,便是申请离职 -> 公司 HR 挽留 -> 部门领导交流 -> 技术负责人交流 -> XX交流(笔者算是公司内较早的员工,CTO 对我的技术也比较认可)。所以尽管一开始的时候确实已经坚定了去 TW 的决心,在这么一轮下来后,笔者对目前公司的了解也深入了很多,而对于留下来之后的未来能够开展的工作也有了更多想法,反复的权衡和纠结,最终的结果便是笔者婉拒了 TW 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的 Offer,重新收拾心情,投入到了现公司基础架构组的工作中去。

    工作内容,工作的行程安排(是否出差),选择深入某个领域还是接触不同领域,职业规划,相处性格等等,确实都是笔者考虑的方面,但是没有多少可以分享的地方。不过对于能从基础的业务开发者,转型成基础架构开发和运维,应该也算得上是一件值得满足的事情。之所以如何反复权衡,是因为笔者是真正想从工作中得到满意的感受,同时也希望尽自己能力为工作反馈满意的成果。

    尽管如此,笔者对于 TW 仍然十分向往,对于 Thoughtworks 的 HR Ruby 和马老师也是十分感谢,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多少客气的成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和你真诚地谈论你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很感谢公司对我的重视和支持,毕竟有时候我略显尖锐的性格确实会攻击到一些人或者制度。希望将来还能有机会和 Thoughtworks 有更多的交流,以更成熟的姿态和更全面的能力,并且仍然保持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 相关阅读:
    top 命令
    通过公网访问内网的几种方式总结
    借助IDE到处Runnable JAR 的步骤
    Java SE 基础知识(String,Array)
    Java SE 基础知识(二)
    周记 2014.12.13
    nginx 总结
    在VPS上配置SS
    Markdown 语法手册
    ASCII码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ddpct/p/918259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