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LR 2020 | 抛开卷积,multi-head self-attention能够表达任何卷积操作


    近年来很多研究将nlp中的attention机制融入到视觉的研究中,得到很不错的结果,于是,论文侧重于从理论和实验去验证self-attention可以代替卷积网络独立进行类似卷积的操作,给self-attention在图像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论文: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Attention and Convolutional Layers

    Introduction


      transformer的提出对NLP领域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得益于attention机制,特别是self-attention,会考虑词间的相似性,对当前词进行加权输出。受到词间关系学习的启发,self-attention也开始用于视觉任务中,但大都是attention和convonlution的结合。Ramachandran在19年的研究中,用full attention model达到了resnet baseline的精度,模型参数和计算量相比卷积网络减轻了不少
      因此,论文主要研究self-attention layer在图片处理上是否能达到convolutional layer的效果,贡献如下:

    • 在理论层面,论文通过构造性证明self-attention layers能够替代任何卷积层
    • 在实际层面,论文通过构造multi-head self-attention layer进行实验,证明attention-only架构的前几层的确学习到了关注query pixel附近的g网格区域特征

    Background on attention mechanisms for vision


    The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layer

      定义$Xin mathbb{R}^{T imes D_{in}}$为输入矩阵,包含$T$个$D_{in}$维的token,在NLP中,token对应着序列化的词,同样地也可以对应序列化的像素

      self-attention layer从$D_{in}$到$D_{out}$的计算如公式1,2所示,$A$为attention scores,softmax将score转换为attention probabilities,该层的参数包含查询矩阵(query matrix)$W_{qry}in mathbb{R}^{D_{in} imes D_k}$,关键词矩阵(key matrix)$W_{key}in mathbb{R}^{D_{in} imes D_k}$,值矩阵(value matrix)$W_{val}in mathbb{R}^{D_{in} imes D_{out}}$,都用于对输入进行变化,基本跟NLP中的self-attention一致

      因为只考虑相关性,self-attention一个很重要的属性是,不管输入的顺序如何改变,输出都是不变的,这对于希望顺序对结果有影响的case影响很大,因此在self-attention基础上为每个token学习一个positional encoding参数,$Pin mathbb{R}^{T imes D_{in}}$为包含位置信息的embedding向量,可以有多种形式

      这里采用multiple heads版本的self-attention,每个head的参数矩阵都不一样,能够提取不同的特征,$N_h$个head输出$D_h$维结果concat后映射成$D_{out}$维的最终输出,两个新参数,映射矩阵(projection matrix)$W_{out}in mathbb{R}^{N_hD_h imes D_{out}}$,偏置$b_{out}in mathbb{R}^{D_{out}}$

    Attention for images

      卷积是最适合神经网络的图片操作方法,给予图片$Xin mathbb{R}^{W imes H imes D_{in}}$,卷积在$(i,j)$的操作如公式5,$Win mathbb{R}^{K imes K imes D_{in} imes D_{out}}$,$bin mathbb{R}^{D_{out}}$,K为卷积核的大小

      在图片上应用self-attention,定义查询像素和关键词像素$q,kin[W] imes [H]$,输入的向量大小为$Xin mathbb{R}^{W imes H imes D_{in}}$为了保持一致性,用1D的符号来代表2D坐标,比如$p=(i,j)$,用$X_p$代表$X_{ij}$,用$A_p$代表$A_{ij}$

    Positional encoding for images

      位置编码目前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绝对位置(absolute)编码和相对(relative)位置编码

      在绝对位置编码中,每个像素拥有一个位置向量$P_p$(学习的或固定的),于是公式2可以转换为公式7

      相对位置编码的核心是只考虑查询像素和查询像素之间的位置差异,如公式8,大体是将公式7的每一项的绝对位参数改为相对位置参数。attention scores只跟偏移$delta:=k-q$,$u$和$v$是learnable参数,每个head都不一样,而每个偏移的相对位置编码$r_deltain mathbb{R}^{D_p}$是head共享的。关键词权重分成了两部分,$W_{key}$属于输入,$widehat {W}_{key}$属于偏移

      公式9称为二次编码(quadratic encoding),参数$Delta{(h)}=(Delta_1{(h)},Delta_2{(h)})$和$alpha{(h)}$分别代表中心点以及attention区域的大小,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而$delta=(delta_1,delta_2)$则是固定的,代表查询像素和关键词像素的相对位移

    Self-attention as a convolutional layer


      定理1,对于multi-head self-attention,$N_h$个head,每个head输出$D_h$维,整体最终输出$D_{out}$,相对位置编码$D_pge 3$维,可以表示任何卷积,核大小为$sqrt{N_h} imes sqrt{N_h}$,output channel为$min(D_h,D_{out})$
      对于output channel不是固定$D_{out}$,论文认为当$D_h<D_{out}$时,$W_{out}$相当于一个升维操作,这个操作的特征提取不能代表原始卷积的属性,实际中,一般采用$D_h=D_{out},$这里是我的个人理解,可能有错误

      上面的定理表明,在选择适当的参数后,multi-head self-attention layer可以表现得跟卷积层一样,每个head的attention score关注不同偏移距离的像素,偏移值分别在集合$Delta_K={-lfloor K/2 floor,...,lfloor K/2 floor}$内,这样整体就类似于$K imes K$核,如图1所示
      卷积神经网络不止卷积核大小这个超参,还有很多其它超参,这里论文对输出的数值的一致性上进行了解释:

    • Padding: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layer默认使用"SAME"的填充模式,而卷积层会减小K-1个像素的图片大小,因此,为了减少边界影响,可以对卷积图片进行$lfloor K/2 floor$的零填充
    • Stride: 卷积神经网络的步长可以认为是在卷积后面加入一个pooling操作,而Theorem 1默认步长为1,但可以在后面接个pooling达到相同的结果
    • Dilation: 因为multi-head self-attention可以设置任意的偏移值,因此也可以代表空洞卷积

    Experiments


      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self-attention进行类似卷积的操作,以及self-attention在实际中是否学习到了类似卷积的属性,包含3种类似的attention,分别为quadratic embedding,learned embedding和learnded embedding + content,具体可以看作者开源代码的attention score计算部分。根据作者的解答,前两种都对应于代码的第一种注释,区别在前者按照公式9来计算$r_{delta}$,后者则是完全随机学习来的,最后一种则对应注释的第三种

    Implementation details

      搭建一个包含6层multi-head self-attention的神经网络,实验主要和标准ResNet18对比,固定的图片输入,最后使用average pooling将结果送给分类器

      结果如图2和Table1所示,ResNet收敛更快,但不能确定这是卷积固有的属性还是结构优化带来的结果,由于实验的结构还是很naive的,所以会存在差距,通过一些优化手段应该可以解决

    Quadratic encoding

      论文进行实验验证公式9的相对位置编码$r_{delta}$是否学习到了类似卷积的操作,实验使用9个head来模拟$3 imes 3$卷积操作

      从图3可以看出, 网络第四层中各head的位置变化,在经过优化后,各head关注的pixel形式类似于grid的分布,可见的确学到了类似卷积核的操作

      图4则展示了不同层的head分布,可以看到层1和2更关注local区域,而层3-6更关注更大的区域

    Learned relative positional encoding

      首先,论文去除了与输入数据相关的attention内容,仅考虑公式8的最后一项进行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层1-3非常接近查询区域,而深层数据则更关注整图的信息

      接着使用论文对positional attention和content-based attention进行了分析$(q^intercal r+q^intercal k)$,将100张图的attention probabilities进行了平均结果如图6所示。在层2和3中,尽管输入的数据不一样,但一些head学到了去关注查询像素附近的特定区域的像素这一行为,与卷积操作十分类似,而其它的head则使用了更多的content-based attention。在实际中,图6中的localized attention patterns是随着查询像素移动的,这与卷积操作更加类似,想请可以看 https://epfml.github.io/attention-cnn/

    CONCLUSION


      论文展示了self-attention layers可以表示任意convolutional layer的行为,以及full-attentional模型能够学会如何结合local behavior和基于输入内容global attention。在未来,可以将卷积网络的优化方法迁移到full-attention模型上,应用于不同数据领域的模型,例如图像,文字和时间序列

    感谢

      在论文阅读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给作者发了邮件后,很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在这里十分感谢作者Jean-Baptiste Cordonnier

    参考内容



    写作不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更多内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晓飞的算法工程笔记】

    work-life balance.

  • 相关阅读:
    时序图
    用例图
    欢迎界面(闪屏)
    WBS
    闲来听书
    软件团队的模式
    结对编程
    在个人项目中,找bug,审核代码.
    时序图
    部分功能的实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VincentLee/p/1259755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