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gular4 后台管理系统搭建(4)


      这篇文章不写技术,写一些其他。说明下为什么要开始做一个基于Angular4的后台系统。

      我的工作是做系统集成,做物联网项目。大部分做的都是那种只有国家指定的大型国企,才准许进入某个行业的项目。这个行业很有钱,也很赚钱。但是这几年,国家政策变化,某些力度不断加大。这个行业的系统集成,物联网项目越来越不好做了。钱多一些的,超过700万的。项目周期会很长,并且物联网项目实施周期更长,回款周期也非常长。在加上人员数量庞大,最后项目结项时候,多是盈利并不高。单以利润比来说,100万左右的小项目,快速完成并结项。利润比到是很出色。

      去年和一个业界的人聊天,他做这个行业十几年。但去年也退出了。当时聊天他的思路:“做系统集成,做项目的项目型公司。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要是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己的产品,还是按项目的方式来做。接一个项目成立一个项目专项组,在项目当地招人。在加上长久的实施周期。最后公司是没有利润的。或者利润会非常少”。我这有个资料,是在网上可以查到的。这是一个今年上新三板的公司,做系统集成、物联网型项目的项目型软件公司。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显示:“去年1月到10月。收入1750万,但是纯利润是59万”。这其中1700万都被消耗了。

      到这似乎产品化是必须的。有了产品化软件,项目组人员可以是动态调整,需要组建的时候一些人员组合形成专门项目组。在开发周期更多的研发人员加入项目组。在实施周期保留一个研发配合修改,一堆实施人员上前去实施。这样人员达到最大的利用率。给公司最大的利润比。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对某一行业,某种类型系统集成项目或物联网项目要产品化,大家都有的思路是第一年做了某地某厂的项目。第二年在做类似的项目会用第一年的项目改,第三年继续在改。提取行业通用的功能点。单独开发特别,定制的功能点。这样大概四年左右,就可以积累出针对对某行业,某种业务的专门产品化平台。可以为公司实现最大利润比。

      但是实际上很难,尤其100人以下的小公司更是很难做到,原因如下:

      1、人员问题:做系统集成,物联网项目本就利润小,人员工资低,比互联网项目公司员工的工资低上一个层级。在加上甲方强势,必须驻场开发。一旦人员是已经结婚,有家庭的人。谁能接受一次出差6-7个月。所以人员就不稳定,除了有特殊原因的人,其他研发基本上是做一段时间就走人。公司只能不断的招聘新人或者在项目当地招人来做。但优秀的技术人才大多在北上广,项目当地人员工资是低一些,但是能力普遍不行,也没有项目经验的积累。于是能做产品化的人就不断流失。

      2、环境问题:做产品化,做底层就要脱离项目现场。但公司是项目型公司,离开项目现场就意味着一切都不受重视,边缘化。这个项目,那个项目,不论那个项目要人就得去支持。很难静下心来事。就算是作出一个软件产品去项目现场要测试、替换。现场的大项目经理也轻易不会同意,应为产品化项目组已经离开现场项目环境好几个月,谁敢把现有的系统用你的产品化系统代替。出了问题,谁能负责。对于全新的项目,现场研发更喜欢用上一个完成的项目来改造。应为这样对他来说最熟悉。

      今年三月的时候我有个思路,改变下产品化的方式。后端的功能写成一个一个功能点,前端JS发指令调用后端的功能点,传递参数。接收后端反馈。 比如前端post一个复杂json类对象,里面有功能点调用序列: {功能点1:参数;功能点2:参数; 功能点3:参数1,参数2,参数3;} 。

      后端接受以后按功能点依次调用后端封装功能点开始执行。最后返回对应数据结构给前端。实现在前端JS内就可以控制后端业务功能和流程这个最终目的

      每个项目提炼一些通用后端功能点,比如第一个项目提炼30个,第二个项目在提炼20个。最后当通用功能点大约100个的时候。也可以算是一种产品化。对现有项目,可以一个页面一个页面的替换。一个模块一个模块修改。并让现场人员一起参与,减小阻力。

      当时选择了angular2框架开始搭建。这几个月对angular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看来。后端功能点,用restful地址代替更合适。angular APP 是有非常复杂的地方。但也有能简单调用的方法。每个组件ts文件内,一些关键的函数固定化,现场的人员只要简单的了解就可以使用。这样优点如下

      1、后端都是restful接口可以在公司开发,确定接口json格式后,前后端可以分为两个项目,并行开发;

      2、开发中可以用固定json数据代替接口返回,这样两个项目开发相互不牵制;

      3、angular APP内做好封装,现场人员只要会简单调用必要的函数即可。减少现场人员的培训周期;

      4、angular是完整框架,可以彻底的前端后端分离。其他前端非完整框架多是要寄存在后端页面内才可以执行;

      对应的理想化开发流程如下

      

      

      angular新版的未来能走到那里,走多远谁也不清楚。但我现在尝试用angular新版做后台管理系统。验证下我的想法。看看它能不能代表web后台管理系统的未来。如果真得能实现流水线式开发,能给这类项目的利润比提升带来多大的提升。

      

  • 相关阅读:
    《JAVA与模式》之备忘录模式
    《JAVA与模式》之调停者模式
    如何将GTK+2.0的信号、回调处理映射成类成员函数的调用VC中测试(单类继承)
    第一个GTK程序:中国农历 附录2 libtool
    【转载】成员函数指针与高性能的C++委托
    第一个GTK程序:中国农历 附录4 动态库
    第一个GTK程序:中国农历 附录3 静态库
    【转载】C++中实现委托(Delegate)
    如何将GTK+2.0的信号、回调处理映射成类成员函数的调用VC中测试(虚拟继承类及多继承)
    第一个GTK程序:中国农历 附录5 变量名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Vetkdf/p/711898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